摘要: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是根据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设计,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施工过程的简单或复杂,设计时要对比不同的方案,寻求最优设计方案。作为主要的衬砌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影响较大。很多工程发生事故都是由于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不符合要求等而导致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关键词:水利工程;衬砌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水利工程也取得了突出性应用进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逐渐被广泛用于实际施工之中,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衬砌技术,对水利行业未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意义。因而这就需要水利工程相关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该项技术手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施工水平,进而促使水利工程整体质量也能有效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1衬砌技术特征
所谓衬砌技术主要就是指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为防止围岩出现变形或坍塌现象有利利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而形成的一种永久性支护结构。通常来说,衬砌技术具体包括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及砖石混凝土等几种类型,往往对于不同类型衬砌结构来说其具体使用特点也是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砖石衬砌虽然材料获取较为简便,但实际施工却是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施工效率总体较差且防水问题也是频频发生;片石混凝土衬砌虽然对围岩产生压力较小,但砂砾材料采集存在难度却相对较大,并且因运输过程较为复杂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进度也遭到一系列阻碍性影响;钢筋混凝土衬砌一般具有周围地质环境较复杂且围岩压力较大特点,较适用于跨度较大水利工程;灌注混凝土衬砌具备较强整体性和防渗性优势,但相对来说施工工序也是较为复杂,混凝土灌注期间实际荷载也较差。
2水利工程中衬砌技术的应用
2.1衬砌技术的施工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较为复杂,包含多方面的工作,衬砌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做好衬砌工作的前提是必须设计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之前将工种合理安排分配,安排好施工场地的供电与供水,将设备提前进行调试,确保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除此之外,要安排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及时排除故障,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2衬砌技术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由于渠道土质较为疏松,导致水利工程中常出现沉降问题。因此,在进行土方工程衬砌之前通过渠道浸水使得土方得到足够的预沉,详细了解渠道的浸水性能,当土质仍不能达到衬砌技术施工要求时应对土方进行夯实,确保达到衬砌技术的施工标准。在进行渠道放样时,首先应确定渠道的中心控制线,同时每隔0.3m设置一个高程控制点,每50m设置一个中心桩,使得中心桩的精准度能够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应针对土层内的杂质进行仔细清理,防止夯实的土层之间存在杂质而影响整体夯实效果。在进行土层夯实时应确保土层厚度均匀,每30cm为一土层,以达到最佳夯实效果。每一土层应保持适当的含水量,针对含水量较低的土层应进行洒水,提高其含水量,更换含水量较高的土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清理干净、含水量合适的土层利用打夯机进行多次夯实,不得少于4次,以确保土层夯实密度。
2.3混凝土与原材料的配合比
(1)水泥质量的控制。水泥在混凝土的拌合中作为胶凝材料至关重要,质量合格的水泥才能够达到胶凝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水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以生产规模来判断水泥的质量好坏,所以应选择大型水泥生产企业,检查水泥中掺合料、调凝剂及熟料的比例,避免使用铝、碱等含量较高的水泥材料。(2)粗骨料、细骨料的质量控制。粗骨料主要包含卵石以及碎石等,细骨料为河砂等。两种骨料的质量、粒径应达到使用的标准。与此同时,应将两种骨料分类堆放,避免各类骨料之间相互掺杂,进而在应用中产生混乱,影响工程质量。雨水冲刷对骨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在雨水多发季节遮蔽好骨料或者进行转移,防止因雨水等自然因素对骨料的质量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杂质与粗细骨料混合,应将骨料的表面清理干净。(3)掺合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和易性与掺合料的质量密切相关,控制好掺合料的质量至关重要。同时需测验掺合料的物理性能。(4)外加剂质量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是:当水泥用量和流动性不变时,降低用水量,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增大;当和易性不变时,降低用水量时水泥的单位用量也降低,降低水泥的用量,节省水泥。
2.4混凝土浇筑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一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首先需要做到的便是明确浇筑顺序,将钢模板有效固定在渠床位置,保证伸缩缝设置合理性,一旦渠床存在干燥情况,施工人员便要立即适量洒水,避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裂缝现象产生。同时混凝土搅拌机容量也应合理控制在0.5m3范围内,混凝土商标号不得低于C15,通过振捣器自下而上振捣促使混凝土能够均匀使用。除此之外,往往在水泥浆出现后施工人员需通过打磨机对其二次压光,保证混凝土整体强度达到某种程度后开始拆模工作,合理把握拆模时间和洒水工作,从而真正实现衬砌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2.5施工后养护处理
待混凝土终凝后,进行拆模作业,模板拆除后,为了避免混凝土水分较快流失,需要洒水并用塑料袋进行覆盖保养。对于混凝土湿养法,能够在各种参数一定的情况下,较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促进水泥水化进程,传导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水化热,有效降低混凝土孔隙率和混凝土中的毛细率。因此在混凝土衬砌施工完毕后,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洒水和覆盖作业,黏贴薄膜并进行养护15d左右,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现阶段的水利工程项目来说,衬砌技术手段可谓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有效应用其中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因而这就需要相关施工人员能够更加熟练掌握该项技术,促使施工工序的有序开展,从而极大推动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汉鹏.衬砌技术施工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5):1284-1285.
[2]郏晓金.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1793-1794.
论文作者:赵小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土层论文; 水泥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