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与财税政策研究_税收论文

国债与财政税收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政策论文,国债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债,是国家依据借款原则,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政政策是广义上的,具体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以及国家信用即国债政策。国债与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国债与税收政策

在现代社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最经常、最稳定的手段和来源,而国债也成为财政取得收入的重要手段。并且国债和税收由于其各自不同的运行特点,能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它们的相互配合、共同运用,对宏观经济运行都能产生积极作用。

1、国债与税收关系

(1)国债是税收的补充形式。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税收的增加在客观上受到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制约,如果强行提高税率实现税收快速增长,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使财源枯渴,结果是得不偿失;“拉弗曲线”对提高税率是否税收额提高的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该曲线说明了税率和税收收入(或国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纵轴代表税率,横轴代表税收(或国民收入),B点税率为100%。当税率提高到A点,税收最高;税率超过A点,税率越高,税收越少;当税率提高到B点即100%时,税收为零。图中阴影部分为征税“禁区”。

“拉弗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积极性,导致生产停滞成下降。同时,改变税制又要受到合法程序的制约,也不易为广大纳税人接受。因此,当国家出现税收不足、财政赤字或需筹集建设资金时,经常发行国债,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如下表:

年份国家财政 各项税收收入 债务收入债务收入占

总收入

财政总收入的

1986 2260.3

2090.73 138.25 6.1

1987 2368.9

2140.36 169.55 7.2

1988 2628.0

2390.47 270.78 10.3

1989 2947.9

2727.40 282.97 9.6

1990 3312.6

2821.86 375.45 11.3

1991 3610.9

2990.17 461.40 12.8

1992 4153.1

3296.91 669.68 16.1

1993 5088.2

4255.30 739.22 14.5

1994 5218.1

5121.88 1175.2518.5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签》

注:财政总收入计算口径中未包括债务收入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国债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国债收入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收入的重要补充形式。在西方国家推行凯恩斯主义,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光靠税收已远远不足所需,而越来越依赖发行国债所获得的收入。截止90年,美国公众持有债务额达23.67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8%。

(2)税收是可靠的偿债来源。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即国家债务最终是由纳税人负担的。马克思所说的国债是一种延期税收,就是指国债与税收的这种关系。因为税收是以强制方式征收,人民不能抗拒缴纳,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所以有基础稳固、来源可靠的特点。促使它成为偿债的后盾。当然,国债的偿还还可采用借新还旧的方式,但这将会导致债务总额越来越大,而且它的最终来源还是税收。中国92年到94年的债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6.4%、7.9%。

(3)国债政策与税收政策的交替运用。财政支出具有刚性,易上不易下,所以国债政策和税收政策交替使用。例如,美国八十年代积累了巨额国债,这与里根总统实行供给学派主张,大量削减税收有关。同时为刺激经济回升,不得不维持财政支出,只能靠发行大量国债来弥补缺口。

(4)国债与税收的区别:

1、税收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并不是自愿的纳税人和政府的市场交易。国债发行和税收不同,它包含两种交易:一是与税收征收、支配、运用过程中那种交易类似的强制交易,这在发展中国家发行国债尤为明显,即国债在某种程度上是摊派发行;一是发行国债的政府与认购国债的个人之间存在着通过私人谈判的完全自愿的交易,这种交易与市场交易意义相近。

2、税收的归宿与国债负担的归宿在时期上是不同的。如果政府是通过征税来获得财政收入则税收负担落在那些最终对政府提供资金的个人与机构身上。但是,当政府是通过发行国债来获得财政收入时,那些购买政府债券的人自愿向政府提供资金,为的是在未来得到利息与债权支付,而并不是为了在当期获得政府支出项目的好处。因此,国债的最终负担落在发行国债之后的纳税者身上。

二、国债与财政支出政策

国债的发行本身形成财政所能支配和动用的一定量的货币,这样,国债的发行就从总量上与财政支出之间产生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与国债之间,也发生着相互的影响。

(一)国债与财政支出总量变动

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作法。世界各国发行的国债,绝大部分是用于抵补政府财政赤字的,尽管各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不同。比较而言,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比较小。因为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使分散的购买力在一定期限内集中到国家手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一般不会变,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我国财政近十几年来除85年收大于支,略有盈余外,财政赤字一直居高不下。94年赤字574.5亿元人民币,当年动用国债弥补赤字就达666.97亿元。国债对财政支出政策有重大影响,当财政收入一定时,财政支出额能够超过多少正常性财政收入,这主要决定于发行的国债额;当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正常收入已出现赤字,那么财政支出的扩大额就依赖于国债弥补赤字后的余额。

2、国债的扩大发行也可能引起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大。这主要是同国债作为筹集建设资金的手段的这一点相关联的。国债收入的取得就意味着可用于安排建设的资金增多。当然,国债与财政收入在总量上的这种相互影响,并不总能截然分开的,往往是财政支出的需要扩大了国债的发行量,而国债发行收入的增大又将财政支出规模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无法降下来,从而形成一个两者共同急剧扩大的局面。

3、国债发行额剧增使财政支出政策的作用减弱。在国债总额越来越大,国债利息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在财政支出项目中,债息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债息是自动支付而不能削减的支出,债息支出的日益增大使预算难以控制,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也愈来愈大。财政政策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其作用也势必相对缩小。在现代国家经济已离不开财政刺激的今天,其后是不难想象的。

(二)国债与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1、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国债使用方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以非生产性支出为主,这就使国债主要用于弥补赤字,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而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来看,其支出的主要方面是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也就是以生产性支出为主的财政支出结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债收入主要是用于提供生产建设资金。

2、国债发行也可能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当国债收入主要被安排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方面时,财政总支出中非生产性支出比重就上升。反之,当国债收入主要被用于生产性支出时,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就上升。债务收入无论用于生产性或非生产性方向,都会加剧甚至改变财政支出倾斜程度。1979—1988年间,国家债务收入总额1060.44亿元,占同期财政支出总额的6.3%;而经济建设费用与非生产性费用在同期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分别为51.6%,45.7%。这表明在中国,占财政支出比重6.3%的债务收入无论向前者或是向后者倾斜,都会使财政支出的“天平”出现关键性的改变。

三、国债政策与税收政策、预算支出政策的综合运用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不同对比关系,对于总需求变动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国家可以根据宏观调节的要求,使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形成不同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国家应实行增加税收、缩减预算支出的财政政策,但这有可能造成经济滑坡、投资不足、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等问题。这时应配合运用国债政策,适当缩小国债的规模。为什么压缩国债的规模能够起控制需求的作用呢?这要从企业和个人购买国债的货币收入说起。由于企业和个人用于购买国债的货币收入主要都是置于银行的闲置收入。因此,缩小国债的规模就相当于把一部分可用于安排财政支出、形成需求的收入重新转化为储蓄存款,因而减少了社会需求。这里所讲的国债是指为筹集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而发行的国债,不包括专为冻结购买力而发行的国债。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而出现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国家应施行减少税收,扩大国家预算规模的财政政策,同时扩大国家信用规模,即发行大量国债让银行系统承购,从而增加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扩大社会总需求。

当宏观经济供需大体平衡时,通过发行国债,可集中社会闲散资金,把分散性投资转化为集中性投资,调整社会生产结构,促进基础产业的投入,支持“瓶颈”产业的发展,调节社会分配,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标签:;  ;  ;  ;  ;  ;  ;  ;  ;  

国债与财税政策研究_税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