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山矿段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罗田兵,邓崇伟,陈耀坤

黄茅山矿段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罗田兵,邓崇伟,陈耀坤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分公司 云南个旧 661000

摘要:根据已知工程控制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花岗岩体形态特征,揭露矿化特征,和所处的地层、构造带,结合区域内的成矿控制因素及其成矿规律,作出个人对成矿预测区找矿前景分析。

关键词:控矿因素;成矿部位;找矿前景;成矿预测

前言:

晒鱼坝突起位于老厂矿田黄茅山矿段南东部,属于老卡岩体中大岩基上突起南北向脊状突起小岩株,岩体边部风化强烈,根据突起形态,分为东坡、西坡、顶部和端部。据现有工程揭露矿化情况,西坡花岗岩产状变化小,赋存有薄层状似层状矿体,东坡花岗岩形态变化大,局部形成凹陷构造,赋存有透镜状、似层状矿体,岩体顶部,赋存有似层状矿体。在花岗岩体南端部位,由于工程控制不到位,成矿前景亟待分析验证。

1、矿段区域地质概况

矿段位于个旧东区一级成矿控矿构造——五子山复背斜南段西翼,区内构造主要要有近东西向的喂牛塘、蒙子庙,北西向黄茅山,北东向坳头山等断裂和上部晒鱼坝背斜、竹叶塘向斜组成。区内岩浆岩是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矿段内主要含矿地层为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第六层(T2g16)、第五层(T2g15 )碳酸盐类地层;也是个旧矿区老厂矿田内层间氧化矿主要含矿层。矿体产于花岗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上,形成硫化物矿床和氧化物矿床,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水针铁矿、针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锡石等。

2、成矿控制因素及规律

矿段内矿床控矿因素诸多,但主要有几个方面:地层岩性、矿区构造和岩浆活动三者有利的配置,控制着矿床的产出。中三叠统个旧组卡房段地层是区内的最主要的容矿层。构造起着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燕山期花岗岩是个旧矿区热液改造成矿作用的主要因素,同时也矿区内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基于老卡岩体上突起的小岩株造成上有晒鱼坝背斜、竹叶塘向斜,下有晒鱼坝花岗岩岩株突起,是最有利成矿的构造—岩浆组合。其接触带矿体无论从平面上还是从剖面,都受花岗岩的严格控制,平面上矿体的分布均围绕岩体突起花岗岩与碳酸盐类岩石接触带上产出。在剖面上,花岗岩突起形态控制着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在突起顶部形成似层状矿体;在两突起之间的凹陷部位或岩脉的凹兜部位形成透镜状矿体;在断裂与与花岗岩交截(断裂扎根)部位,沿断裂形成脉状矿体,在后区岩脉与花岗岩主体交截处形成形态复杂的透镜状矿体。在花岗岩脉沿层展布延伸岩脉,有利于矿体依附岩脉赋存,形成似层状、脉状矿体。

区内岩体接触带上,在岩浆沿断裂侵入、冷凝、分异、收缩过程中,在次加强断裂的活动,产生新的裂隙及滑动破碎构造,为矿液的充填、交代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岩浆沿侵入体上部或接触带旁侧的原生构造侵入,形成岩脉型接触带脉状矿体,在岩脉与花岗岩主体交截处形成复杂的透镜状矿体。岩浆侵入、冷凝、分异、收缩过程中,在花岗岩体蚀变带中,由于岩浆期后交代、蚀变作用,局部形成含矿花岗岩矿体。

3、找矿前景分析

3.1 施工工程情况分析

坑道工程:在该靶区已施工2030中段主运平,工程穿过花岗岩岩体,花岗岩为白色细至中粒蚀变花岗岩,岩体风化强烈,石英含量高,在巷道内稀疏揭露数条宽幅在5~20cm不等含锡石英脉,局部见短小电电气石脉,根据巷道内取样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花岗岩普遍具锡铜矿化,局部分析样品位已达到现可采品位。在岩体东坡,花岗岩形态聚变,产状反倾,在花岗岩与碳酸盐接触带上 揭露7m厚锡、铜品质较好氧化矿;岩体西坡花岗岩与碳酸盐接触带上,揭露2m氧化矿,锡、铜品质都相对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程揭露构造主要为喂牛塘断裂与F1断裂;喂牛塘断裂宽2.6米,产状200°∠ 60°; F1断裂宽2米,产状202°∠ 65°;沿断裂内具有氧化矿矿脉充填,在主断裂旁侧羽状构造裂隙较发育,矿化较为强烈,具有铁锰矿化、赤褐铁矿化、白岩岩化、大理岩化、方解石化。

3.2 钻探工程

现已设计施工东西向134排剖面和南北向N1排剖面;134排施工5个钻孔均已见矿,根据施工钻孔揭露,上孔在花岗岩岩体内,揭露4.5m含矿花岗岩,岩体顶部接触带,揭露4.4m厚氧化矿矿;下孔在断裂旁侧揭露3~10m不等氧化矿。N1排施工3个上孔,在花岗岩岩体内,揭露2~12m不等含矿花岗岩,岩体顶部接触带,揭露3.7~8.8m不等氧化矿。

根据也有工程揭露矿体及矿化情况,为在该靶区寻找含矿花岗岩矿体和接触带矿体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3.3 矿体地质分析

该区域位于晒鱼坝花岗岩岩珠突起南端,近东西向F1断裂和喟牛塘断裂旁侧。岩体北高南低,舒展呈缓坡波状,岩枝、岩脉局部沿层展布呈似磨菇状,风化强烈。地层方面,该部位为卡房段第五层(T2g15 ):上部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泥质或碳质条带构造显著,在矿段内该层顶板向下约40~60米处常有层间氧化矿赋存;中部为浅灰色大理岩与灰色、浅红色灰质白云岩互层带,厚度不稳定,一般为50~60m;中部地层不仅有利于矿体沿层展布,同时对晒鱼坝花岗岩岩体形态亦有影响,如花岗岩顺层延层展布,形成形态复杂蘑菇状突起;下部为灰色、灰白色、深灰色中厚状大理岩,见纹理状、竹叶状构造。矿体属于花岗岩体边缘相——过渡相的蚀变花岗岩型多金属矿床和接触带氧化矿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突起形成前沿平台顶部,花岗岩岩体边缘蚀变带中,花岗岩与碳酸盐岩类岩石接触带上,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位,及其主断裂与旁侧次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形式产出。

4、成矿预测

根据区域内的成矿控矿条件,以及南端所处的地层、构造、岩体及岩体形态特征,结合已知坑道工程2030中段主运平,和东西向向134线、南北向N1线剖面施工钻孔揭露矿岩地质特征,和矿体赋情况分析,在花岗岩突起形成南端部位在岩体蚀变带中较西坡和东坡矿化较好,在花岗岩体受地层和断裂构造影响,岩体产状聚变,局部形成凹陷构造,这种接触带的凹陷部位,为矿液充填、交代提供良好的空间,花岗岩脉沿层展布延伸的岩脉方向上,有利于矿体依附岩脉赋存,矿液受利于成矿地层和断裂构造影响,也有利于沿有利成矿地层和有利成矿断裂构形成层状、似层状或脉状矿体,局部形成接触带氧化矿矿体和层间氧化矿相连的形式,综上所述在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部位,花岗岩蚀变带中,预计可以找到部份含矿花岗岩矿体,花岗岩与碳酸盐岩类岩石接触带上和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位,预计可以找到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层脉相交形式产出接触带氧化矿矿体。

5、勘探工程设计及预获储量

根据分析部位预测矿体的控岩控矿地质特征,及其矿、岩体形态变化情况,以升找并举,因地制宜,探采结合,以探为主的原则。采用水平勘查与勘查线相结合,应用坑、钻组合形式,围绕花岗岩突起南端初步设计布置沿脉坑道240米,沿N1排勘探线设计布置穿脉坑道50米,设计坑探合计进尺290米,钻探合计进尺585米。预计探获矿石量105000吨,锡金属713吨;品位0.679%。其中:氧化矿矿石量80000吨,锡金属600吨,品位0.750%;含矿花岗岩矿石量25000吨,锡金属113吨,品位0.450%。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黄茅山矿段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部位,揭露的矿化情况,成矿控制因素,矿体赋存特征结合个人经验,提出个人观点,由于时间仓促,加之本人知识面不广,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不深,阐述不当、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

云锡科技(地质专辑):《黄茅山矿段层间氧化矿规律初探》1994.3

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个旧锡矿地质》

论文作者:罗田兵,邓崇伟,陈耀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黄茅山矿段晒鱼坝花岗岩突起----南端找矿前景分析论文_罗田兵,邓崇伟,陈耀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