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竞争、客户筛选与乡镇银行二元绩效:传导机制与实证研究_银行论文

银行业竞争、客户筛选与村镇银行二元绩效:传导机制与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镇论文,银行业论文,绩效论文,机制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次强调要让农民、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取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其中在县域农村地区批量组建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种重要方式。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已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达987家、贷款余额3 632亿元,村镇银行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阐明了中央政府设立村镇银行的双重目标:一是村镇银行要在自身商业可持续基础上稳健发展,二是村镇银行要提高贷款覆盖面和加大支农力度。为引导村镇银行实现二元绩效兼顾,各级政府采取了降低准入门槛、提供专项补贴、减免税收费用等支持措施。可见,村镇银行在追求商业可持续和自身利润的同时,还承担着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提升自身社会绩效和服务普惠性的使命。但从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下沉还不够,贷款大额化、客户高端化问题突出,有的村镇银行信贷资金“脱农化”现象较为严重。[1]自2006年中国银监会放开农村金融市场准入以来,随着国有银行重回县域、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下沉、邮储银行经营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县域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机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那么,在前述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正向激励政策效果不理想的现实下,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提高银行业竞争程度是否能够改善村镇银行的社会绩效?银行业竞争通过何种作用机制影响村镇银行的财务表现和社会绩效?上述问题的解答,不仅对于认识村镇银行的异质性经营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普惠金融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也有助于更好地提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因而更具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村镇银行是中国特有的金融机构,国外并没有村镇银行,但国外学者对与村镇银行相似的微型金融机构(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简称MFIs)绩效及其与金融市场竞争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研究。部分学者认为竞争有助于改善MFIs的社会绩效,如马尔克斯等人(Marquez et al.)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借款者需求信息迅速扩散,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关系贷款;[2]汉塔斯等人(Hartarska et al.)根据62个国家和地区114个微型金融机构的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竞争与扶贫绩效之间正相关;[3]布里耶尔等人(Briere et al.)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市场β系数的方法,发现微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回报与传统金融部门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从而验证两者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4]但也有研究认为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MFIs的社会绩效下降,如贝格尔等人(Berger et al.)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减少微型金融机构对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相对贫困客户的贷款,进而降低覆盖面;[5]赫尔墨斯等人(Hermes et al.)研究了MFIs社会拓展目标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其为收入更低的贫困群体提供额度更小的贷款等金融服务增加了经营成本,进而降低了微型金融机构的效率,即经营效率和社会拓展之间是反向的权衡关系;[6]万若斯等人(Vanroose et al.)研究了微型金融机构社会拓展、财务绩效实现情况与传统金融部门发展的关系,认为在传统金融部门不发达的地区,微型金融机构发展得更好,表现为服务更多的客户和更强的盈利能力。[7]尽管村镇银行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数据获取困难,国内关于村镇银行的研究多为规范性研究,主要分析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还不多见,如陆智强和熊德平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村镇银行投入资本产生了综合影响;[8]周顺兴和林乐芬认为村镇银行发展提升了小微企业的信贷可得性。[9]国内也有学者从金融发展视角研究了“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绩效,如杨虎峰等人认为,市场竞争等外部治理机制对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10]

      综上分析,已有研究对金融市场竞争与微型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关系远未达成一致,国内文献也未有从村镇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市场地位和经营行为异质性的视角,分析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财务表现和社会绩效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使用江苏省各县域金融市场和村镇银行2008年至2013年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引入测度县域银行业竞争的新指标,分析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村镇银行肩负的“双重使命”,本文所界定的村镇银行经营绩效除一般意义的财务绩效外,也包括村镇银行的社会绩效和普惠绩效,即小额信贷研究中常用的“二元绩效”。笔者认为,就村镇银行而言,评估市场竞争对其社会绩效的影响更为重要。

      二、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说

      在县域金融市场上,面对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村镇银行处于弱势市场地位,经营行为与其他银行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11]借鉴上述分析框架,考虑县域金融市场借款主体异质性,本文建立两个分析模型来研究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和绩效。

      (一)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财务绩效

      根据县域金融市场的现状,笔者将借款主体划分为大中企业(L)和小微企业(S)两类,两类主体的规模、信用、资金需求等均有较大的差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村镇银行需要合理分配信贷资金在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的配置比例。

      设大中企业L在村镇银行贷款中的比例为θ,则小微企业S的比例为1-θ。村镇银行对大中企业L的贷款定价利率为

,对小微企业S的贷款定价利率为

,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额度较小,存在规模不经济性且违约概率较高,则有

。设PD为借款企业的违约概率,0≤PD≤1,且大中企业的信用违约概率低于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即

。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以c表示,随着竞争的加剧,贷款利率将下降,即有

。当然,由于本文研究期内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①,县域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还受到刚性管制,难以做到完全自由竞争,但下降趋势不变。为缓释风险,企业每借入1个单位资金量,须向银行提供价值为K的担保品。

      村镇银行贷款给大中企业的预期收益为:

      

      村镇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预期收益为:

      

      村镇银行的整体预期收益为:

      

      接下来考虑村镇银行效用随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已知贷款利率是竞争程度的减函数,则有:

      

      由于

,即随着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下降。据此,本文提出:

      假说1 更高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使得村镇银行财务绩效下降。

      (二)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社会绩效

      由于品牌、营销、服务等原因,传统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提供的信贷产品与服务并非完全同质,但二者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笔者定义系数d表示两类银行间贷款的替代程度,d越小,不同银行贷款的差异程度越大。如果d接近0,则传统金融机构贷款定价变化对村镇银行贷款数量影响很小,表明两种信贷产品存在极大差异;若d接近1,则两类银行的贷款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

      从鲍利(Bowley)的代表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出发,构建金融消费者贷款反需求函数如下:

      

      其中a>0,b>0,0≤d≤1,i,j=1,…,n且j≠i。可以看到,各银行贷款的定价水平

不仅与自己的供给量有关,而且还与其他银行贷款的供给量有关。假设市场只存在两家银行(县域传统金融机构1和村镇银行2),此时n=2,则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用于投放贷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项存款,而存款利率仍处于管制状态,可以认为县域传统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拥有相同的资金成本r,且必然有r<a。

      由贷款差异化的Bowley反需求函数,可得两家金融机构的利润为:

      

      使

最大化的县域传统金融机构1的信贷投放量最优反应函数:

      

      同理,村镇银行2的信贷投放量最优反应函数:

      

      下面,分析0≤d<1即贷款产品有差异时村镇银行的均衡策略。

      此时,两家银行的非合作博弈均衡为:

      

      在均衡信贷投放量下,均衡利率为:

      

      从而计算出均衡利润为:

      

      可证明有

,即随着村镇银行贷款产品差异的扩大,村镇银行获得的超额利润就越多。由此,本文认为村镇银行在银行业竞争加剧下的最优策略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下移自身市场定位,提供个性化、多样性、差异化服务,从而避免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根据已有文献,商业银行差异化的策略主要有产品差异化、区位差异化、形象差异化等。在县域金融市场,小微企业贷款标准化程度高、进入门槛低,其竞争程度较农户信贷更加激烈。黄惠春等人发现市场竞争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对象选择权,企业贷款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农村信用社增加农户贷款投放;[12]古哈等人(Guha et al.)也认为微型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提升了贫穷群体的贷款可获性,而竞争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贷款渠道和推动技术创新。[13]据此,本文提出:

      假说2 更高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促使村镇银行调整市场定位并加强客户筛选,贷款更多地配置于农户贷款而减少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比例。

      在竞争机制作用下,村镇银行通过调整市场定位、加强客户筛选、改变信贷行为,使得信贷资源从贷款金额偏大的企业客户逐渐偏向农户等小额贷款客户,最终改变整体资产配置并提升了社会绩效。据此,本文提出:

      假说3 更高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使得村镇银行优化并降低覆盖深度,社会绩效得到提高。

      三、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根据研究假说,本文采用控制地区的非观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模型表达式如下:

      

      其中,i=1,2,…,N表示村镇银行个体;t表示时间,α为常数项;

表示随个体变化但不随时间变化的非观测效应;

为随机误差项。模型中各变量名称及定义见表1。

      

      RBperf是描述村镇银行经营绩效的被解释变量,包括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指标。户均贷款、覆盖深度(户均贷款与当地人均GDP的比例)两个指标被广泛运用于研究微型金融机构的社会绩效和“使命偏移”问题。[14]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卡尔等人(Cull et al.)认为“户均贷款/当地人均GDP”这一指标更加客观。[15]考虑数据可比性和客观性,本文使用覆盖深度(Deep)表示村镇银行社会绩效,该指标越低,村镇银行的社会绩效越好。财务绩效方面,鉴于村镇银行高杠杆经营特征,本文使用资产收益率(ROA)指标测度。实际上,能够更加精细地刻画村镇银行财务绩效的指标应当是风险调整过的利润率,即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但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村镇银行,有关经营数据披露不多,较难获取更精细刻画村镇银行风险状况和风险调整利润率的指标。受制于研究数据,本文使用资产收益率(ROA),该指标已考虑了不良贷款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等风险因素,也是学术界使用最多的指标。

      Bank是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描述所在县域银行业竞争程度。就本文所关注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间的直接竞争是在县域层面,故县域层级的竞争数据更贴近真实的制度背景。但由于数据难以获取,已有研究多使用省级层面数据测度银行业竞争程度。贝恩(Bain)认为,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卖方和买方的数量和规模分布、产品差异化程度以及进入市场的条件。[16]综合考虑指标科学性和数据可获性,在深入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使用每1万人口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BC1)来刻画县域金融市场竞争程度,同时采用每1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银行网点数量(BC2)进行稳健性检验。上述指标越高,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自贝克等人(Beck et al.)开始,已有多位学者使用上述指标测度金融市场竞争,其优点是能够反映金融机构间的直接竞争强度。[17]

      RBspecific是描述村镇银行基本特征和经营情况的变量,包括资产规模、营业年限、资本结构、资产结构、经营效率、员工人数等要素。一般而言,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越大、营业年限越长、员工人数越多,其盈利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就越强。在杠杆效应存在的情况下,适当提升企业负债水平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对村镇银行而言,资本结构也是影响其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重要因素。由于村镇银行盈利主要来自贷款,在同等条件下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创造利润的能力也越强,本文使用该指标测度村镇银行的资产结构。管理水平是影响金融机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使用“管理费用占总资产比例”来测度经营效率。

      Macro为村镇银行设立地区的变量,描述当地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本文选用村镇银行所在县域GDP的自然对数来表示。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数据来源“江苏农村金融发展报告”课题组2012年以来对江苏省各县域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调查以及历年《江苏统计年鉴》。此外,课题组还实地走访了江苏省昆山鹿城村镇银行(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江苏省沭阳东吴村镇银行(江苏省第一家村镇银行)等多家村镇银行,对有关村镇银行高管进行访谈并详细了解村镇银行组织架构、信贷产品和业务流程。至2013年末,江苏省已在全部45个县(县级市)中的43个设立了村镇银行。本文选取上述全部43家县域村镇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并采用从2008年到2013年的面板数据,数据样本量较大。同时,尽管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居全国前列,但江苏省内苏南、苏北各区域之间很不平衡。因此,通过江苏全省情况的研究,对掌握全国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

      (三)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绩效的区域差异、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

      在报告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之前,笔者先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并分析模型关键变量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及相互之间的简单关系。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在财务绩效方面,与中国银监会披露的2013年中国银行业1.2%的平均资产收益率相比,样本村镇银行ROA偏低,但随着经营时间的增加逐步提高。在社会绩效方面,村镇银行户均贷款规模平均为当地人均GDP的31倍,且2010年以来覆盖深度持续下降、社会绩效持续提升。在银行业竞争方面,江苏省金融机构网点密度大、竞争激烈,但不同地区差异较大,银行业竞争度指标BC1和BC2的极值点差距均超过10倍。村镇银行经营特点方面,贷款占比均值为62.72%,考虑到还要缴存一定比例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可以看出村镇银行的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仍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管理费用占总资产的1.59%,管理效率总体不高。从员工数量看,行均员工数量36人,远少于农信社等县域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从经营时间看,村镇银行平均营业时间2.6年,尚处于发展初期。

      

      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各不相同,故本文的研究样本为非平衡面板数据。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县域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加,从2008年的2家增加到2013年的43家。②这些村镇银行另下设支行64家。试点以来,江苏省村镇银行围绕支农支小服务方向,各项业务稳步增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3年末,43家县域村镇银行累计吸收社会投入资本金41.52亿元,资产总额400.57亿元,负债总额348.42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86.51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81.66亿元,当年实现利润合计5.3亿元。从经营规模看,行均资产规模9.32亿元,行均贷款6.66亿元,行均存款6.55亿元,远低于同地区的农信社等传统金融机构。

      为解决村镇银行成立时间不同带来的观测偏误,笔者将研究样本按照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划分,并计算了设立超过2年、已进入成熟期的30家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从表4可以看到,随着地区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财务绩效有所下降,社会绩效则明显提升。

      

      当然,上述描述性分析只是对银行业竞争与村镇银行财务绩效、社会绩效的关系做了一个简单分析。它们之间更为确切的关系需要借助计量经济模型来识别。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一)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二元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兼具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特征的面板数据,此类数据能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序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异。使用Stata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本研究中的数据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所以最小二乘法估计(OLS)不能一致和无偏地估计参数,本研究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来控制自相关和异方差并进行统计分析。

      表5报告了最终回归结果。回归1和回归2考察银行业竞争程度对村镇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回归3和回归4考察银行业竞争程度对村镇银行社会绩效的影响。可以看出:

      1.银行业竞争程度与村镇银行财务绩效。

      在回归1和回归2中,银行业竞争度BC1和BC2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银行业竞争激烈地区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明显下降,这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1。可能的原因是:村镇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认知度不高,在信贷市场处于劣势。在银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而在银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高,村镇银行在产品定价、客户选择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有利于村镇银行财务绩效的提高。

      2.银行业竞争程度与村镇银行社会绩效。

      在回归3和回归4中,银行业竞争度BC1和BC2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当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村镇银行的覆盖深度显著降低,从而其社会绩效得到提高。这验证了研究假说3。本文认为,在银行业竞争激烈、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来自其他银行的竞争压力迫使村镇银行下移市场定位、实行差异化发展,从而拓展其覆盖深度。

      3.控制变量对村镇银行二元绩效的影响。

      贷款比例(Rloan)变量在所有回归中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资产结构和贷款占比与盈利能力存在正向关系,与社会绩效则存在反向关系。贷款仍是村镇银行盈利能力最强的资产,更高的占比必然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但追求更高的贷款占比也使得对客户的筛选力度降低,放松对客户的选择,使得户均贷款规模上升,社会绩效下降。经营效率(Rmanage)变量在所有回归中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村镇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成本的有效管控可以有效对冲由于支农支小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和高管理成本,从而提升社会绩效。但由于管理费用的减少和财务资源投入的弱化,影响了高收益资产的营销和配置能力,反而降低了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经营时间(Age)变量在回归1和回归2中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回归3和回归4中则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随着营业年限的增加,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同时户均贷款开始逐步下降,覆盖深度提升。由于银行业相对特殊的贷款拨备制度,在营业初期随着贷款投放需要计提与之相应的拨备,从而影响营业初期盈利能力和财务绩效,随着时间推移,拨备增量相应减少,从而使得盈利能力提升。其他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与已有研究及预期基本一致。如回归3和回归4中,员工人数(Staff)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更多的员工可以使得村镇银行加强客户开发与服务,从而降低户均贷款。权益比例(Rcapital)变量在回归3和回归4中显著为正,自有资本多、经营杠杆不高的村镇银行,来自股东的盈利压力较大,优先关注客户的贷款回报,发放更多的大额贷款,使得社会绩效有所下降。

      

      (二)基于村镇银行客户筛选行为的进一步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已发现银行业竞争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仅通过上述模型仍无从验证市场竞争的作用机制。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村镇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相对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农户贷款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根据理论分析,村镇银行在竞争激烈地区会加强客户筛选,增加农户贷款投放而减少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以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文构建了市场定位(MP)指标,分别以各村镇银行小微企业贷款③占全部贷款比例(SME)和农户贷款④占全部贷款比例(Farmer)来衡量,有关模型如下:

      

      其中,MP表示村镇银行的客户结构和市场定位,分别以SME和Farmer指标表示,其他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同模型(1)。模型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分析可知,在回归5和回归6中,银行业竞争度BC1和BC2变量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银行业竞争激烈地区的村镇银行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配置比例。回归7和回归8中,银行业竞争度BC1变量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BC2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金融市场竞争的提高使得村镇银行增加农户贷款的投放,并提高了农户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假说2。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以江苏省县域村镇银行为研究样本,使用非观测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村镇银行二元绩效与银行业竞争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银行业竞争程度对村镇银行财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市场竞争越激烈,村镇银行的财务绩效越低。(2)银行业竞争程度对村镇银行社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竞争越激烈,村镇银行的覆盖深度越好,社会绩效越高。(3)银行业竞争显著改变了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和客户选择的信贷行为。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村镇银行加强了客户筛选,信贷资源更多地向农户倾斜并提高农户贷款投放比例,降低企业贷款投放比例,最终对其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产生了异质性作用。

      由此,本文得到以下两点启示:一是坚持市场化方向,继续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网点,解决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通过提高市场竞争度,给当地银行业经营和创新带来活力,更好地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政府部门要引导村镇银行提升经营效率,明确村镇银行的“有限牌照”制度和“双重使命”要求,并建立严格的约束惩处机制。二是完善补贴政策,建立差异化正向激励机制。从本文研究结论看,市场竞争在提升村镇银行社会绩效的同时也降低了其财务绩效。为支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更加精准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推动村镇银行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

      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基本完成贷款利率市场化。

      ②至2014年9月,江苏省已在县域设立45家村镇银行法人机构,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

      ③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境内大中小型企业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9]35号)。本文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使用该统计制度口径。

      ④2007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本文的农户贷款数据使用该统计制度口径。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银行竞争、客户筛选与乡镇银行二元绩效:传导机制与实证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