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现场施工有效管理措施探索论文_苑立庄

建筑现场施工有效管理措施探索论文_苑立庄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建筑现场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定期完工、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虽然较快,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水平参差不齐、资质不一等缘故,致使施工现场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安全事故频发以及工程质量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形象。对此,建筑企业必须强化现场施工管理,建立健全工程监理制度,以有效地实施现场监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措施

1 建筑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企业对现场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足,有效投入不够

当前,许多建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认识不清,对安全规范操作的执行力度也不强,这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十分不利。同时,施工企业在管理中,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分配不够明确,致使现场管理者不能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且对于日常施工行为也缺乏认真的检查,对现场的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仅仅是走过场,并未真正地重视。许多施工企业对现场的安全生产投入力度严重不足,无论是施工防护措施还是职工生活设施,都缺乏足够的投入,导致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环境。

1.2 施工企业各环节衔接不紧密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各生产组织部门合力、有序地开展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组织管理成本。然而,在当前的建筑施工现场中,施工企业本身的制度建设就极不完善,内部各项管理体系也不周全,对内控制十分混乱,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施工企业各个环节的衔接不紧密,施工设计、施工分配、现场责任、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各部门在生产中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1.3 现场后勤管理极不规范

施工现场的后勤管理是现场施工的基础,尤其是物资管理,对生产行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后勤管理也是现场施工问题最多的环节。一些施工企业对于现场物资的管理非常不规范,材料储放无序,对特殊物资材料的防护也不到位,造成生产物资的损耗或锈蚀。同时,对于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管理也不及时,部分设备利用率低,经常发生窝工情况。

1.4 施工工艺不完善,对人员的安全教育没有落实到人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的直接施工人员并未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其业务能力较低,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对于发生安全问题时的应对能力较差。施工企业出于最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对于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十分缺乏,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也没有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致使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2 加强建筑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为了科学地应对在施工现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企业管理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以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地完成。

2.1 从思想上转变认识,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

要提高现场管控效率,那么施工企业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适应现代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然而,一些施工单位本身规模不大,承建项目也较小,而安全生产仅仅作为一种口号或者应付上级检查的方式,管理者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地重视安全生产,也并未严格要求员工执行安全生产相关规范,导致现场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上到下真正转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在施工现场大力宣传安全施工知识,提高现场人员的警惕性及危机意识,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2 建立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制度是保障项目施工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企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那么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做到有章可循。

2.2.1 健全现场管理组织机构。企业要以项目经理制度为依托,建立一套以项目经理、现场安全管理人、现场技术负责人、各分部分项管理人以及基层管理组长为成员的现场安全管理小组,明确各科室责任人的职责与义务。

2.2.2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应负的责任,签署相关责任状,将每一项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

2.2.3 加强与工程监理单位的合作与沟通,根据企业现场施工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避免现场管理的随意化。

2.3 强化现场控制力度,严把质量控制关

施工企业要加强现场控制力度,将施工管理的全过程纳入控制范畴之中,以切实地统筹全局。对此,企业要从施工设计、人事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来严把质量关,有效控制现场生产行为。企业要加强审核制度的建设,将审核监督贯彻与各个生产环节之中,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汇审与讨论,对技术人员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对财务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最好会计审计工作,加强对物资材料的质量监管,并且在储存过程中勤管理、勤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3 施工质量的提高

3.1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资源配置主要包括对人力、材料和设备的调配和利用。在人力方面,首先,应进行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保持其持证上岗,并具有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应以完善的奖惩制度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材料和设备方面,应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进度需要,做好旬、月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方案,并特别注意材料的保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时间和方式,并做好进场验收、取样抽检等工作,并将其分类堆放于指定位置;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必须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施工设备的选用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设备进场前,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检验,确保其性能达到工程要求。

3.2 质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应及时进行校正和重建。材料和各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应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标准,检验内容包括: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抗压、抗弯等各项强度数据及拌料的配合比。施工现场工程变更时,必须及时处理并上报。

3.3 科学的施工组织与平面布置

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指导,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问题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涉及的部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都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并且提出有效地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方案的技术措施对各类难题予以解决。

施工现场的平面图设计中,除土建主体的设计方案外,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区域功能进行规划,如搭设临时设施的区域、安装机械设备的区域、堆放材料构件的区域以及水电线路铺设的区域等。规划之后应将各种功能在平面图上以特殊标示呈现出来,并设计标识牌和指示牌,使施工人员一目了然。一个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可以使得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所有施工材料码放整齐、车辆进出通畅无阻碍、机械有合理明确的操作范围、工序衔接紧密、现场卫生整洁,从而确保不同工种各司其职,整个施工现场忙而不乱。

此外,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土建工程与建筑电气、给排水、暖通以及各种设备的安装工程组成了一个复杂而统一的整体。在施工阶段,各专业工程间相互影响,并存在很多交叉作业的情况。因此土建施工应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设计联络等方面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协调,并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水位控制等关键点的质量控制,解决建筑沉降与地基土液化的问题,满足其他专业的精度要求。此外,还应确保施工中所有的预留孔、预埋件、工艺管线的位置和走向与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相

参考文献

[1]张建宇,张吉平.探究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应对快速建设步伐的对策[J].天津科技,2010,(2).

[2]林梅.浅谈土建各类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管理工作等问题[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9).

[3]刘学双,韩培清,田旭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1).

[4]蓝垂林,王振东.浅谈建筑电气安装与土建施工的相互配合[J].水力发电,2003,(29).

[5]欧思亮.浅谈我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模式的发展[J].河南科技,2010,(12).

论文作者:苑立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0

标签:;  ;  ;  ;  ;  ;  ;  ;  

建筑现场施工有效管理措施探索论文_苑立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