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促进写作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和第十一届年会综述_实用写作论文

积极促进写作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和第十一届年会综述_实用写作论文

积极推进写作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11次学术年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事会论文,年会论文,第六届论文,中国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4702(2002)02-0120-03

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扩大)会暨第11次学术年会,于2001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召开。到会的理事和会员共86人。这次会议开得团结、热烈,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会议主要完成了5项议程:对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总结;修订《中国写作学会章程》;进行学术交流;换届改选新一届的学会领导班子;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作出规划。下面分三方面对这次会议作出综述。

一、关于写作学研究的发展

武汉大学於可训教授受中国写作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委托,在大会上作了《中国写作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中说,第五届理事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写作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写作学会一直致力于写作学重要概念、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建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写作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已经为学科积累了一系列范畴、概念、术语。虽然这些范畴、概念、术语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调整和完善,但以此为基础,应该说,写作学已经初步建立了自身的话语体系。

报告中还说,回顾20世纪写作理论的发展历史,其影响深远的变革是,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以及由“术”到“学”的升华。80年代以后,写作理论的研究由行为的“自发”走向“自觉”。这“自觉”包括了群体协同的自觉、学科创建的自觉、观念更新的自觉、方向道路的自觉。90年代以来,学科建设进入了“综合——梳理——重构”阶段,出版了一些集成性的著作。这些著作既讲“人”本也讲“文”本,使写作学成为“人”、“文”结合的科学;既讲动态过程又讲静态结构,以求过程与要素论的有机统一;既讲宏观理论建设又讲微观文本分析,以求哲理与实用的适度融合;既涉及知识的广度又追求理论的深度,力图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实现双向突破。

报告指出,今后写作学的理论建设,固然不应该排除对其他学科的吸收和借鉴,但重点应该是对已有的写作学理论的梳理、整合和重建。要更好地完善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首先要在定位(学科位置)、定性(理论特征)、定序(范畴次序)、定向(发展方向)等方面寻求共识,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写作实践中推进写作理论的发展。

二、与时俱进、务实求真的学术交流

(一)关于21世纪的写作学科建设

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在会上介绍了他主编的《21世纪写作学文库》。他说,这套文库是作为新世纪写作学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它以“库”为名,乃求其多,拟分系列逐步推出。入选文库的著作,分为三个层面:其一是精深的学术理论著作;其二是各个层次的教材;其三是向大众普及的读物。该文库由四方面的子丛书组成,即理论研究系列、译丛系列、教材系列和青年写作指导系列。这套文库的编写工作已在2001年春夏之交启动,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交付印刷的著作有《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写作原理》和《瞿秋白写作艺术论》。

内蒙古师范大学王志彬教授提交大会交流的论文是《20世纪写作理论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文中称《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是现AI写作作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史学著作,回眸100年来我国写作理论的变迁,试图以史为鉴,促进现AI写作作学的新发展。这本正在付印的史学著作,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三:汇集、整理100年来的写作理论著作,反映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整体状貌;评价、辨正100年来的写作理论著作,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把握其中所反映的写作规律性;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科学化写作理论新体系的建立。

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向大会提出了“非构思写作学”的宣言。他认为,写作是生长的,不能预先做出明确的安排。写作的真实情景是在一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全方位控制引领下的自觉性自动化生长性的行为过程。马正平对“构思写作学”作了全面批判。他说,构思论所认为的理论依据“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并不支持构思论,因为这些理论说的不是空间性的“结构布局”,而是指精神、意旨。总之,将“构思”作为创作和写作的一个思维环节和过程,是一种想当然的“假想”,是一种关于创作或写作过程的伪理论。他认为,21世纪人类的社会和精神状态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后现代主义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消解结构,崇尚随机,崇尚自由,不为一切预设和限定的框框所约束。“非构思写作学”正好体现了这种新时代的精神,是“后现代的写作学”。马正平的“非构思写作学”引起大会激烈争论。有人赞赏他的“非构思写作学”改变了写作学研究的方向,由以前的抽象的理想化的研究转向具体的实践真相的研究。但有人质疑这种“非构思”写作,有无规律性和可操作性?

东北师范大学金振邦教授在大会上宣读的《网络时AI写作作学科的现代化》也引起激烈的反响和争论。金振邦认为,电脑写作改变了几千年来传统的写作方式,具有极高效率和很大灵活性,文字输入快捷流畅,大块文字随意重新组合,句子可以随意扩张,信息的剪切、复制、粘贴,以及跨文本的调用,都极为方便。电脑写作使文本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时间发生重大变革,电子文本可被所有网络终端的成员所共享,能瞬间传播,不受时空限制。电脑写作也促进阅读发生重大变化。读者阅读电子文本,尤其是“超文本”和“超媒体”,将进入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艺术创造天地。读者可以互动式地从文本的任何一个媒体或维面切入,进行网状检索,或对某个节点进行放大,以获取图像、声音、文字及其引申说明。读者还可以自由决定文本每一部分的阅读顺序,并运用标记代码为文本生成一个具有一定格式的层次结构。读者用这种独特的调用和组合,参与了文本的艺术创造,并体现出读者个性化的文化观照。由于电脑写作所产生的这些变化,网络文化背景下,写作学科产生了时代转型,其转型的表现有:非线性的网络思维;信息传递的多感觉通道;时间和空间被压缩为零;超文本的全方位辐射;中心消解的边缘化;信息无终极的流动;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将抽象化为现实的虚拟手段等方面。金振邦认为,由于电脑写作的巨大变化,使写作学与计算机学、文化学、传播学、信息学、编辑学、美学等学科的关系日益密切,写作行为很难再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在网络时代,写作学科已经没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它正在被新的信息媒介所消解和重构。因此,写作学科面临时代挑战。在网络时代,写作学科的内涵、性质和功能应该重新进行科学定位,写作学科将重新建构新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他认为,写作学科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现代化。写作学科的现代化,有两个生长点:其一是电脑写作学的研究;其二是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

(二)关于21世纪的写作教学与改革

湖南师范大学陈果安教授提出了他对当AI写作作教学面临雅俗文化决择的忧虑。他惊讶地发现,学生学习写作的文化背影正在悄悄地变化,它主要不是来自传统的经典,而是来自电视传媒。现在学生写文章,其构思、语言、思想,都是来自电视传媒。从本质上看,走向市场化的电视传媒的基本特征乃是大众化。学生订阅的大多是快餐性的读物。他们难得沉下心来啃那些经典名著,对通俗作品则心动神摇。这也就构成了当代学生写作学习的另一个方面的变化背景。当历史发展到今天,当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传统的精英主义文化被当作一种嘲弄的对象,而各种信息像潮水一般地涌来的时候,“阅读浪费”就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阅读失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写作教学正是这样悄悄地滑落到一种贫乏的、缺乏深度和内涵的文化困境中。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桃承嵘老师对写作训练如何科学化提出了看法。他说,写作训练科学化是当前写作界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努力使“写作训练科学”、“创建写作训练科学体系”、“建立写作训练学”的呼声屡见诸各类出版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写作学界同仁已经达成的共识。但一直以来这只是提出口号和方向,写作训练研究依然处于茫然迷离状态。

浙江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的吕瑾老师则介绍了她以案例教学方法训练调查报告写作的经验。她说,案例分析法已在MBA教学中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借鉴案例教学法,目的是通过教学,把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

广州大学叶从容老师也介绍了她对大学生写作观察力的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她发现大学生观察力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感觉、知觉能力逐步达到成熟水平,二是观察事物带有更强的目的性,三是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点,四是体现易感性与敏感性特征,五是观察力相对深刻而稳定。她还发现大学生观察有3个主要问题:兴趣及注意不足、对外部世界缺乏充分体验、观察不细,印象不深。为此,她提出了解决观察问题的三个对策:明确目的,进行探究式的观察;用心体验身边的事物;用眼、用心、更要动笔。大会对叶从容老师采用调查方法展开研究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关于21世纪实用写作

陈果安教授认为,进入新时期以来,实用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实用写作,究其实质是按照一定的规范、程序进行技艺性的操作。如果把实用写作的心理操作讲得过于神秘,反倒是脱离实用写作的实际。

广州财贸管理干部学院梁浩德老师认为,我国公务文书变革有五个趋向:一是随着世界政治文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向,促使我国公务之文书制度逐步向国际借鉴、接轨和融合;二是随着港澳回归,以及海峡两岸政治文化和民间交往,特别是经济交往的增多,和平统一进程的加快,华人社会公务文书制度和公务文书写作研究、借鉴、趋同的倾向将会大大增强;三是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务文书写作已从过去侧重于机关团体政治生活和行政工作领域,转移到经济生活和工商企业活动领域方面来;四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政府精减机构,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克服文山会海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是必然的趋势,机关公务文书制度逐步精简和完善;五是随着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还出现了公务文书处理和写作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向。

西南师范大学董小玉教授发表了她对现代实用写作发展趋势的看法。她说,200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的指南选题中,“实用写作”被列入其中,且把它作为适用于各学科门类的通用教材,可见教育部对实用写作的重视。她说,纵观现代实用写作的现状,它有以下4个发展趋势:写作内容的专业化、写作形式的国际化、写作主体的智能化、写作手段的现代化。

大连广播电视大学张庆儒教授介绍他于2001年7月出版的《公文处理学》的研究过程。该书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全面阐述公文处理的专著。全书视野开阔,纵观古今,对公文处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规范到运作,论述详尽,阐发深入。同时,对于实际操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凭借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教学体会与研究所得,进行了切实的分析,提出适用的办法。

三、中国写作学会的新班子和新规划

这次会议还进行了换届改选,由理事投票选举方式,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会长裴显生(南京大学教授),常务副会长於可训(武汉大学教授);副会长12名,他们是:刘胜俊(《军事展望》杂志社总编)、刘海涛(湛江师范学院教授)、张耀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涂怀章(湖北大学教授)、凌焕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小玉(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霍唤民(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万奇(内蒙古师大教授)、杜福磊(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陈学璞(广西区委党校教授)、金振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秘书长邱飞廉(武汉大学《写作》杂志社社长)。这是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

新一届理事会决定成立学术部、教学部、交流联络部和出版发行部。各个部对未来工作作出设想。学术部打算在任期内做7项工作:申请写作学科硕士研究生设点招生,每5年举行学术专著、论文评奖,建立写作学科的信息库,每2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组织写作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研讨会,举办有影响的写作人才培训班,举办有影响的写作学科的国际会议。教学部计划在任期内做4项工作:开展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的研究,对已出版的写作教材进行评价、分析与研究,推广获省级以上教学优秀成果奖的写作教学成果,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教学部计划于2000年至2004年召开3个会议:2002年10月在上海举行写作教学观摩会;2003年在郑州召开写作教材评价研讨会;2004年在福建召开写作教学成果交流推广会。交流联络部计划在任期内做5项工作:主动与二级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加强联系,加强自我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写作学科的成果和发展态势;与专业委员会加强联系举办有专业特点的交流会;开展写作产业化的尝试;与港澳台加强联系,举行两岸四地的学术交流;与日本、韩国举行演讲与写作研讨会。出版发行部计划在任期内做4项工作:对《写作》杂志及各分会办的报刊进行摸底,规范出版、经营、发行;加强《写作》杂志与各分会报刊的联系,互惠互利,共存共荣,共同开创写作学科报刊的新局面;召开1-2次学会报刊出版、编辑、发行经验交流会;积极帮助会员的著作出版。

副会长万奇教授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致了闭幕词。他代表新班子感谢理事们的信任与支持。他表示新班子要以尚实求真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努力开拓学会工作的新局面。另外,他向与会代表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到学科建设中去;二是要强调树立优良的学风和文风,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坚决抵制浮躁、炒作、急功近利的不良学风和文风,自觉维护学术尊严,恪守学术规范,净化学术环境。

标签:;  ;  ;  ;  

积极促进写作研究与教学的发展&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和第十一届年会综述_实用写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