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_张翠玲1,王翠1,张芳芳2

1.济南市妇幼保健院 济南市 250001;2.空军济南基地门诊部 济南 250002

摘要:目的:产后产妇住院期间,乳汁未能及时分泌,而这一阶段又是泌乳的关键时期,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的发育成长,验证观察“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使用效果。方法:采用作者本人研制的“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专利号2012 20293717.6),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1~5月自然分娩的120例健康母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观察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头、乳腺管通畅情况,乳头皲裂发生情况,纯母乳喂养率等。结果:试验组在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头皲裂发生情况、纯母乳喂养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乳头、乳腺管通畅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有助于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的发育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科护理;应用效果;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佳的天然食品,其营养价值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等其它喂养方式,更有利于新生儿生长方式[1].母乳喂养可以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促进产妇身体和体型恢复,能减少产妇乳腺癌和卵巢癌等发病率[2]。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益处引起了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准妈妈们的重视。针对产后产妇住院期间,乳汁未能及时分泌,而这一阶段又是泌乳的关键时期,因母乳不足不能满足新生儿正常需要,导致需要给新生儿喂配方奶粉;但新生儿使用奶瓶喂养配方奶粉关键易造成对母乳乳头错觉,同时减少新生儿吸乳次数,影响乳汁分泌,降低纯母乳喂养率,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成长,不符合爱婴医院管理要求。为此,我们通过临床实践研制出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观察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产科2012年1月~5月自然分娩的120例健康母婴,孕周为37周~41周出生的新生儿,新生儿Apgar评分达到8~10分,出生体重2500~4500g;产妇年龄在25~30岁。将12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以母乳喂养为基础,同时配合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的应用,对照组采取母乳喂养,对于乳汁不足者奶瓶或小勺添加配方奶。分别将两组产妇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管通畅情况、纯母乳喂养率及乳头皲裂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

1.2 材料与构造

使用的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是一种诱导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的辅助装置。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选用安全、方便、无毒害的塑料和硅胶类为材料,推注器无胶塞,更环保安全,吸吮管全部使用硅胶材料制成,有更好的舒适度及生物相容性,经过特殊加工而成。

本实用新型专利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针对产后产妇住院期间,乳汁未能及时分泌,而这一阶段又是泌乳的关键时期,当母乳不足时在母乳乳头旁附加定形吸管,以便使新生儿吸入了配方奶粉,又吸吮乳房,促使乳汁分泌,它能够避免新生儿吃配方奶粉使用奶瓶喂养造成排斥母乳乳头的错觉及用小勺喂养吸吮乳房次数减少的弊端,能够有效引导新生儿哺乳母乳,使产妇乳房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吸吮刺激,加速了乳汁分泌,母乳达充足的时间缩短,产奶时间较快,促使乳管畅通,减少产后奶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有效的促进了乳汁的分泌,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它有推射器1,在推射器1出口处与软管2一端连接,软管2另一端通过控制装置5与定形吸管3一端连接,定形吸管3的出口端4与定形吸管3呈130度的角。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根据要求配置医嘱奶粉,将配好的奶粉抽至20-30毫升入推注器1的针筒内,再将推注器1出口处与软管2一端连接,将定形吸管3放置母乳乳头旁,使定形吸管3的前端紧贴并与母乳头平齐。

1.3 方法

试验组使用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对照组视情使用奶瓶或小勺添加配方奶,具体方法如下:

(1)在使用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前后均向产妇和家属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一次操作时护理人员必须在床边给与帮助和指导。

(2)对比观察指标 ①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产后乳汁分泌能够满足新生儿需要的时间。②乳管通畅情况:观察产妇乳头和乳腺管是否通畅。③纯母乳喂养:是指不给新生儿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④乳头皲裂:观察产妇有无乳头疼痛及裂伤。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统计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试验组在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头皲裂发生情况、纯母乳喂养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在乳头、乳腺管通畅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产后(≤3d)母乳达充足的时间、乳管通畅情况及乳头皲裂情况比较(例数%)

 

3 讨论

3.1 产后最初几日是建立泌乳的关键期,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可促进脑垂体分泌催乳素,催乳素(激素)变化,进而诱导乳腺结构变化,伴随乳汁成分的变化。这时候乳腺细胞对催乳素最敏感,而数天后催乳素只是必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要依靠频繁排空乳房增加泌乳[3]。产后1~3天母乳不足,吸吮数次后因母乳不足大部分新生儿采用奶瓶添加配方奶,新生儿的第一口奶都是奶粉,而错失了宝贵的初乳,使产妇的乳房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刺激,常常发生产后乳头及乳腺管不通、乳头皲裂、奶量不足及新生儿乳头错觉等原因,使产妇丧失母乳喂养信心。使用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添加配方奶的措施是因频繁有效的吸吮刺激乳头后,促进了乳汁分泌,进而缩短乳汁分泌及母乳充盈的时间,产奶时间较快。同时使新生儿感知及锻炼了先天固有的吸吮能力,这种喂哺方法不仅避免了新生儿在出生时期因母乳不足需用,保证做到了早吸吮,使母亲乳房得到频繁有效替代物进行人工喂养过渡而引起乳头错觉的弊端,同时,也因做到了正确喂奶姿势及充分有效的吸吮乳房,缩短了母乳达充足的时间,而避免了产后乳头及乳腺管不通、奶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

3.2 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在提高产科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乳汁的分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且与产妇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模拟了乳腺管的作用,婴儿含在口中无异样感觉,符合母乳喂养的生理吸吮要求,一方面产妇会为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吸吮自己的奶头补足奶量而感到欣慰和接受,增进母婴感情,另一方面避免了用小勺喂奶导致婴儿吸吮障碍而引起产妇急躁情绪出现,进一步影响乳汁分泌的不良后果,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适合临床应用,通过观察在临床应用中也有效减少了产后出血,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脱水等并发症。为众多产妇所欢迎,使之更宜在产科病房发挥其实效,提高了产科质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综上所述,产妇住院期间,配合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的应用,此方法简单、方便、安全、卫生,材质符合国际标准,使用舒适,容易接受,且价格实惠,可以重复使用,解决了因母乳不足造成的困难,可有效避免产后乳头及乳腺管不通、奶胀及乳头皲裂的发生,缩短了母乳达充足的时间,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2013~2017年以来,逐渐在全国20多家二级和三级医院使用。使用数量:2013年3500个,2014年21600个,2015年50175个,2016年49750个,2017年51100个。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能够为产妇和新生儿带来更大的实惠,进一步提升了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符合爱婴医院管理要求,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洁静,常晓燕,夏凤仙,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母婴同室新生儿24小时内母乳吸允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4(2):81-82.

[2]方伟,李惠芬.乳旁加奶器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187-188.

[3]王丽华,李玉玲.辅助母乳喂养乳罩在促进乳头异常患者母乳喂养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18(5):78-79.

论文作者:张翠玲1,王翠1,张芳芳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哺乳辅助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论文_张翠玲1,王翠1,张芳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