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牛晓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牛晓广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 牛晓广

摘要: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即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品质,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从实践来看,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着眼点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本文我就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品质 阅读兴趣

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但阅读教学效果差一直是语文教师深感焦虑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往往使教师独站课堂,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语言规则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广大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学生很难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更少有教师让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教师似乎满腔热情地教,而学生却不得要领地读,更有许多学生在课外做阅读理解练习时,仅为答案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事实上,阅读是复杂的智能活动。阅读教学既有系统性、整体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广泛性,学生的主动阅读方式应成为整个语言学习的主要部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并且努力做好的事情。

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 什么也学不到。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都不可漫不经心。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 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投入;对于需要“精读”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需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思辨;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辨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辨;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 见 解,并 躬身 实践 , 内化 为 自 己 的血 肉 , 即 所谓 “ 出得来”,更需要思辨。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像的。勤奋;阅读时不但要把阅读所得随时随文作批注,而且对于重要的收获,还要写出读书笔记,对于自悟到文中的精彩部分和重要知识,还要随时记人专门的本子或做 成卡片。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辍的意义,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

这里所说的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跟我们所说的人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譬如,有的学生对某歌星可以顶礼膜拜,但不一定能虚心阅读;有的学生打游戏 机可以很专注,但并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有的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很善于狡辩,绝不“盲从”,甚至还爱在数学难题中钻牛角尖,但未见得肯在阅读中动脑筋。可见,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必须有专项措施,进行长期的培养方可获得。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不知方法自会总结,不懂规律自会领悟。著名特级教师李元昌全力追求的是“教给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 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正是这种“再生性”要素。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自然还需从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调整好阅读的心理等方面人手,同时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师生共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如果就兴趣而兴趣,就习惯而习惯,就心理而心理,是很难持久的,只有着眼于阅读品质,方能强根固本,形成不可移易的品性,在学生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发挥“长效”作用。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文中所表现的生命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尚存差距。于是,由文章开头的“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哪里去?这一来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纷纷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了文中许多暗示性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等,甚至展开想像,设想作者来到紫藤萝花前正处于巨大的失败之中,而在花的精神的激励下,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抓紧奉献,于是,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

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至少半小时读书,一周至少有两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 一本不 少于30万字的书, 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许点评;“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当场发给奖品。让学得好的得到充分的鼓励,学得不足的从中受到鞭策,同时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坚持下来,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就相对轻松了。学生们常常说: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了读书。看着孩子们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家长也甚感快慰,只要怀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阅读的善尽然会逐步发送,阅读品质一定有所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和长期的指导训练。

论文作者:牛晓广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牛晓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