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的措施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注册会计师论文,措施论文,制度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和监管体系是做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务之急是修订原有的《培训制度》,应根据我国会计行业的现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对后续教育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操作和执行。笔者认为,《培训制度》应着重规范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教育目标。目标是什么,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是提高还是保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等。(2)教育对象。除了执业和非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外,是否包括在事务所工作的不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从业人员,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等。(3)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结构和体系应如何建立,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根据对象的不同来确定相应层次的内容等。(4)培训形式。明确有哪些教育形式,这些形式的教育应如何实施以及如何计算和折算课时等。(5)培训教材。由谁来组织和负责教材的编写和建设,如何进行教材体系的建设等。(6)培训师资。选择培训教师的标准、教师的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等。(7)考核。包括考核的主体和客体、考核的周期和时间、考核的标准、未能达到要求的处置等。
(二)制定教学大纲和根据注册会计师能力框架科学、系统地确定教学内容主要应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育内容体系的构成。后续教育内容可分为:会计与审计系列,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报告、财务分析、审计方法与技巧、最新的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等;管理与商业经营系列,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等;法律系列,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税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信息技术系列,包括IT的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审计等。(2)合理地选择教育培训的内容,恰当地安排好后续教育的内容结构。当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法规制度发生较大变化和调整时,适时地安排一些“更新类”的内容(如修订或颁发的新会计准则或审计准则),针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某些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可安排一些“补缺类”的内容(如企业改制、重组审计等),此外,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效率和效果,还应安排若干“提高类”的内容(如怎样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只有将上述三类内容合理地组合起来,才能做好每次教育培训工作。(3)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合理安排内容。后续教育应充分考虑不同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分类施教,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增加培训的针对性以便更好地满足需求。目前,我国一般将培训对象分为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和助理人员四个层次,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准备不同的培训内容,如表所示。
(三)加快加强后续教育的教材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培训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关键之一就是课程的开发和教材体系的建设。做好教材体系的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中注协应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加大成本投入,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人从事教材体系的建设。具体地说,应由中注协牵头负责,在统一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地方协会、高等院校及事务所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快这项工作的进行。(2)在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并据此来编写教材。对于那些注册会计师欠缺且迫切需要的内容,应作为重点,加快编写。(3)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和案例,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并不断进行更新,使其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培训即能应用,真正做到工作与培训相互结合。
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统一的师资库,为各级协会服务。中注协应对教师进行筛选,把那些理论水平高、实务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录入并形成专门的师资库,建立对教师的考核、进出、培训制度,既要为教师学习提高提供充分的条件,又要增强教师们的竞争意识,以保证师资质量。
(四)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后续教育的效果
要改变我国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由于受到时间、经费、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而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形式的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丰富培训方式,我国应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将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形式分为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两种,前者是指由中注协或地方注协主办的包括课程培训、学术报告和研讨会、注册会计师论坛、经验交流会、内部培训等形式,后者主要有公开出版专业著作或发表专业论文、承担专业课题研究、攻读专业学位等。在组织培训时,应根据条件,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受欢迎且教学效果好的形式。(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学员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从而实现培训教育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方式的转变。
(五)规范和加强对后续教育的考核
考核是对后续教育结果进行检查和控制的最后一关,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出一个针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工作考核的细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有关考核内容,如考核的周期、课时的要求、非组织形式的课时折算、未达标准的处理等等,进行详细和具体的规定,使考核工作具体、量化和便于操作。(2)加大对考核的重视和管理的力度,规范考核工作,并将注册会计师参加教育和考核结果纳入电脑系统进行联网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此进行检查和监督,严把考核关。(3)加大对未达标者的处罚力度,如罚款、限期补课、强行集中培训等,严重的可暂时停止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直至其达到要求为止,这样才能使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从主观上重视后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