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论文_徐建川,蔡震方,罗显明

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论文_徐建川,蔡震方,罗显明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5

摘要:核燃料后处理是充分的利用铀资源,保障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是国际上三大敏感技术之一,因此后处理技术成为世界不少国家梦寐以求的技术。随着我国核电的快速发展,核燃料后处理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究了核燃料及后处理的概述、后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核燃料水法后处理技术、以及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的任务和方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现状

引言

当前,核能作为人类可以重新利用的新能源,人们对它的探究和开发有了高度的关注,由于核燃料能够大量利用,而且产生巨大的能量,所以,其就成为了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虽然核燃料有着诸多的优点,不会产生有机染料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省资源,为人们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但是核废料却具有令人生畏的辐射性,所以,核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后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核燃料及后处理的概述

1.1核燃料的概述

核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裂变和可转换的材料。可裂变材料即为反应堆中经过燃烧后而发生的裂变材料,在其裂变的过程中,主要产生三个效应:一是,可以释放大量的热量,被称之为核能;二是可以产生裂片,裂片的积累,会对可裂变材料的进一步裂变造成阻碍,所以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裂变就很难再发生了,这就形成了乏燃料,此时,如果想要继续发生裂变,就需要卸堆进行处理;三是,可转换材料转换为可裂变材料,这是核燃料增殖的基础。

1.2后处理的概述

核燃料的后处理就是对反应堆辐照过(即燃烧过)的核燃料所进行的化学处理。其目的主要是将裂变产物分离出去,然后对新生成的以及未用完的核燃料物质进行回收。为了使反应堆能为维持正常的运行,堆中要留有最低数量的核燃料,而且,积累的裂变产物也会吸收中子而妨碍反应堆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核燃料反应堆中燃烧一段时间后,就应从反应堆中卸出,卸出的核燃料经过后处理才有可能重新利用其中有用的物质。

2后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2.1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铀进行提取以及复用,这样可以极大限度的提高了铀资源的利用率。回收的铀可以应用在热堆循环中。经研究显示,铀资源的利用率在热堆中不足百分之一,所以,对铀的提取和复用,在理论上可以使其使用情况达到千年,为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2优化废物管理

在后处理过程中,采用分离-嬗变,可有效的降低核废物的产量以及放射性毒性的长期危害。对乏燃料进行直接的地质处理,其体积将会是对乏燃料进行提取铀后,再进行处理的四倍左右。对于地质处置库的装载容量来说,其主要取决于处置库关闭后巷道内的温度,即残留在玻璃固化体中的释热核素。就乏燃料的长期放射性毒性而言,钚的影响力最大,所以,分离-嬗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钚进行复用,对其进行优化管理,减少其产生的放射性毒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我国核燃料水法后处理技术

水法流程指采用诸如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分离方法,首先是用机械法或化学法脱去燃料元件的外壳,将元件芯体(金属或氧化物)溶于硝酸中,这一步骤称为首端处理,对不锈钢或锆合金包壳燃料元件则采用切断-浸取的方法,即将元件切成小段,然后用硝酸将芯体浸取,而外壳不溶解;其次是溶解液进入分离过程,分离过程是核燃料后处理的核心环节,它的作用是除去裂变产物,回收未用尽的和新生成的核燃料物质并进行分离;最后是将分离纯化后的中间产品进行补充净化、浓缩及转化为所需的最终形态,称为尾端处理。核燃料水法后处理采用传统分离手段,因而比较容易实现。它的适应性强,能用于各种不同的核燃料元件的后处理;对铀、钚、钍等的回收率很高,彼此的分离也很好,对裂变产物具有足够的去污系数。但是水法后处理排出大量的废液,会引起贮存和处理的困难,并增加额外开支;由于萃取剂和离子交换树脂耐辐照性能的限制,用水法后处理的核燃料,必须预先“冷却”(贮存)较长时间,使放射性衰减,这样就增加了燃料的积存量。

4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的任务和方向

4.1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的任务

一是,加大进行中试厂热试验,对工艺和相关设备进行考验,对高效废液处理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研制相关配套的设施,形成生产能力;二是,在中试厂的基础下,对其工艺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研究,并对部分设备进行扩大生产以及验证工作,为以后的后处理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确立科学合理、实施性较强的方案,对工艺技术、相关设备与材料等工程项目开展全面的研究,为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向国际化发展提供保障;四是,加大对干法后处理技术的研发力度,并且要建立配套完整的实验设施,开展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研究,逐步明确技术发展路线;五是,加快完善工程设计平台和临界实验室等后处理研发设施的建设。

4.2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发展的方向

4.2.1研发新型设备及配套系统

对于核燃料后处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相对完善的设备作为支持,同时,这也是其运行的主要平台。依靠完善的尖端设备,可以有效的增加对核废物的利用率,而且也可以保证后处理任务的安全性。所以,今后对于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要将重点放在设备研发方面,研发新型的后处理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另外,还要对其配套的系统进行研发,这也是提高其效率的关键,自动化系统包括各类分析技术手段,要根据后处理设备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研发。

4.2.2对基础技术进行研发

Purex流程技术的发明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了,在工业上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和推广使用,但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及取得更好的成效,对于该基础技术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包括一些新的技术,这些基础研究是核燃料后处理提升的根本和保障,只有把这些研究做好,才能更好的改进技术和流程。

4.2.3Purex强化流程

为了使后处理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建立相应的大型动力堆燃料后处理厂,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灵活性、安全性的新技术体系进行研究,这些都要建立在改进流程的基础上。另外,还要开展各项研究,包括循环方案的优化、分离手段的开发以及提高整套工艺的实用性等,研究流程强化后希望尽可能的降低核废料的活度及体积,巩固加强防扩散技术,回收较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元素等等。

4.2.4干法后处理研究

干法后处理方法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显著的优点还是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该方法无辐射问题,且设备紧凑,核废料总量较少,可处理性高等,对于燃耗较高的核燃料后处理都有较大应用性,其诸多优点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得以扩大和应用。

结束语

伴随着世界核技术高速发展,乏燃料后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核能发展的必经之路。找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世界核动力的长远发展途径,核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足的核燃料,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铀资源,必须加强研究和开发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叶国安,蒋云清.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核工业,2015,12:26-30.

[2]张生栋,严叔衡.乏燃料后处理湿法工艺技术基础研究发展现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5,05:266-275.

论文作者:徐建川,蔡震方,罗显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  ;  ;  ;  ;  ;  ;  ;  

我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研究论文_徐建川,蔡震方,罗显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