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马惜君

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马惜君

广州智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建筑市场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施工图设计的质量提高为其竞争力提供了保障。在暖通专业方面,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涌现了众多新技术、新规范,暖通设计者必须把握并合理运用,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太阳能技术、热泵技术及冰蓄冷技术的应用,这给施工图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总结并归纳相关内容,为暖通设计师提供一个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质量控制指导意见。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文件;标准规范;暖通空调

1施工图设计应与各专业紧密配合

1.1空调冷、热负荷及设备选型

1)建筑热工设计应与该地区气候相适应。目前全国热工设计分为5个区域: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90d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及温和5个地区。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严寒、寒冷地区应采取集中供暖系统更为经济、合理。

2)注意各参数与建筑专业的一致性。应核对围护结构参数与建筑专业的一致性;其次应核对设计温度、湿度、人员密度、新风量等参数与设计说明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外窗参数的输入,确保窗框系数、遮阳系数等参数与计算项目的一致性。注意冬季热负荷计算中“采暖热负荷”与“空调热负荷”的正确选取,注意空调房间与非空调房间的室内传热计算。

3)设备选型计算。计算前应确定计算标准,如通风计算应先确定换气次数等参数,避免反复修改。设备表中部分参数应在计算数值的基础上放大一定的系数,如风机的风量或风压,此办法是要考虑末端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效率衰减,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冷水机组选型时不考虑附加系数,当所选冷机负荷不能刚好满足计算负荷值时,选用冷机总负荷不大于计算负荷总值的1.1倍。设备表中应标明设备(风机)的输能比、噪声等数值。

1.2暖通专业系统

1)冷热源系统。首先,建筑冷热源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通过综合论证确定。项目的不同,其冷热源的选择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各种阀门部件设置位置的合理性,设置不合理会影响系统的平衡。多种形式联合运行的系统应注明各种运行模式的切换,主要指冬、夏和过渡季节的切换。管道管径保持与平面、详图的一致。设备编号应保持与设备表、平面、详图等的一致,防止设备选型的错误。

2)水系统。注意管道的固定支架、热力补偿器、自动排气阀及泄水阀等部件的正确表述;注意各分支接管管径、阀门设置、设备编号等与平面的一致。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避免遗漏个别分支、系统等。

3)风系统。注意各分支风道的接管尺寸,风阀设置、设备编号等与平面的一致。

1.3暖通专业平面图

1)普遍性问题。应按不同功能管线分图层绘图,以便在平面修改时的灵活应用;应保持平面图中各种标注文字字体、字高的一致;设备编号、风口标注的统一;应杜绝本专业标注等内容与其他内容的重叠,容易造成误解,本专业管道重叠时应适当增加剖面,管道交叉时应区分清楚,应避免本专业内容与建筑专业内容的重叠。

2)暖通风系统平面。应按防火区及系统逐一校核平面中防火阀的标注和设置要求,水平风管标注应包括风管类型、尺寸、标高及气流方向等信息。平面中风管立管应标注风管类型、尺寸、去向等信息。多台风机并联时,注意风机出口止回阀的设置,一般情况空调(新风)机组出口不设置止回阀。同时注意消声器的设置。注意各分支风道或各风口风量调节阀的设置。风口布置时应注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注意送风的均匀、避免送回(排)风的短路),特别是空调系统。空调系统送风口类型的选择应结合气流组织情况确定(如多层百叶、散流器、条形风口、喷口等)。

3)暖通水系统平面。校核固定支架、补偿器的设置,补偿器标注类型、补偿量等信息。水平管道标注应包括管道类型、管径及标高及水流方向等信息。立管应标注立管编号、类型、管径、流向等信息。

4)暖通平面详图。所选设备均应按参考设备产品样本实际尺寸绘制;文字及其他标注高度要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是制冷机房详图布置应保证主要通道的通畅;设备尽量成排布置;确定水管标高时应考虑通风管道的标高和路由。冷却塔详图应标注基础标高;应表示出减震器、平衡管、补水管、排污泄水管等。

1.4暖通专业与各专业间的互提资料

1)建筑专业的条件图。机房条件包括冷热源机房、空调(新风)机房、送(排)风机房、冷却塔或其他散热设备的安装位置。竖井条件包括进(排风)竖井、正压送风竖井、排烟竖井、空调水管井、空调送回风管井。百叶条件包括地下风井出地面百叶条件、地上外立面百叶条件、屋顶风井百叶条件。板洞条件包括风系统井的板洞、水管系统管井的板洞(局部贯穿一两层的管井容易遗漏)。设备基础条件(基础大小、高度)包括室内机房内设备基础、室外屋面设备基础(冷却塔基础高度的确定)。其他条件包括设备吊装孔条件的预留(指冷冻机组、锅炉等大型设备)、制冷机房换热站排水沟条件、防排烟的挡烟垂壁条件等。暖热负荷”与“空调热负荷”的正确选取,注意空调房间与非空调房间的室内传热计算。

2)设备选型计算。计算前应确定计算标准,如通风计算应先确定换气次数等参数,避免反复修改。设备表中部分参数应在计算数值的基础上放大一定的系数,如风机的风量或风压,此办法是要考虑末端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效率衰减,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冷水机组选型时不考虑附加系数,当所选冷机负荷不能刚好满足计算负荷值时,选用冷机总负荷不大于计算负荷总值的1.1倍。设备表中应标明设备(风机)的输能比、噪声等数值。

2.暖通专业系统

2.1冷热源系统

首先,建筑冷热源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通过综合论证确定。项目的不同,其冷热源的选择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各种阀门部件设置位置的合理性,设置不合理会影响系统的平衡。多种形式联合运行的系统应注明各种运行模式的切换,主要指冬、夏和过渡季节的切换。管道管径保持与平面、详图的一致。设备编号应保持与设备表、平面、详图等的一致,防止设备选型的错误。

2.2水系统

注意管道的固定支架、热力补偿器、自动排气阀及泄水阀等部件的正确表述;注意各分支接管管径、阀门设置、设备编号等与平面的一致。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避免遗漏个别分支、系统等。

2.3风系统

注意各分支风道的接管尺寸,风阀设置、设备编号等与平面的一致。

3.暖通专业平面图

1)普遍性问题。应按不同功能管线分图层绘图,以便在平面修改时的灵活应用;应保持平面图中各种标注文字字体、字高的一致;设备编号、风口标注的统一;应杜绝本专业标注等内容与其他内容的重叠,容易造成误解,本专业管道重叠时应适当增加剖面,管道交叉时应区分清楚,应避免本专业内容与建筑专业内容的重叠。

2)暖通风系统平面。应按防火区及系统逐一校核平面中防火阀的标注和设置要求,水平风管标注应包括风管类型、尺寸、标高及气流方向等信息。平面中风管立管应标注风管类型、尺寸、去向等信息。多台风机并联时,注意风机出口止回阀的设置,一般情况空调(新风)机组出口不设置止回阀。同时注意消声器的设置。

3)暖通水系统平面。校核固定支架、补偿器的设置,补偿器标注类型、补偿量等信息。水平管道标注应包括管道类型、管径及标高及水流方向等信息。立管应标注立管编号、类型、管径、流向等信息。应考虑管道安装坡度及坡向。

4)暖通平面详图。所选设备均应按参考设备产品样本实际尺寸绘制;文字及其他标注高度要统一。尤其是制冷机房详图布置应保证主要通道的通畅;设备尽量成排布置;确定水管标高时应考虑通风管道的标高和路由。冷却塔详图应标注基础标高;应表示出减震器、平衡管、补水管、排污泄水管等。

结束语:在空调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推动下,作为暖通设计师,不但要把握新技术,同时还要遵循以往的暖通专业的法律法规及地方强制性规定等文件。通过笔者多年的设计经验,归纳出在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在总结并归纳经验的同时,更应将设计院的校审环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还需加强业务培训及新技术的研讨,培养设计师的应变能力,这对设计师本身而言,也是其业务提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林其昌---暖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的若干问题---建筑工程与设计---2016

[2]尚强---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2016

论文作者:马惜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论文_马惜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