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论文_宁玉英

宁玉英

广西灵山县第二人民医院 535400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率失常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静脉注射胺碘酮,持续心电监护,采用微泵给药,及时监测患者血压等,对出现得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完善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经后续分析得出,对32例患者采用微泵给药,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患者,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并严重心力失常患者的治疗方面,在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方式时,制定完备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关键词:心衰;胺碘酮;静脉注射;护理干预

胺碘酮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意义极大,但由于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可引发一系列系统不良反应。因此,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1],基于此本文特选择32例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衰患者,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和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到院就诊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在35~77岁之间,平均年龄(60.8±5.4)岁,其中2例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22例为室早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3例为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5例为持续性室速;按美国纽约心血管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得出,22例为4级,10例为3级,此外,在患者的病种分布方面,9例为扩张性心肌病,19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剩余的4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此研究中,所用碘酮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由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08,采用微量泵于20ml的5%葡萄糖中加入150mg胺碘酮进行稀释,进行为期10min的静脉缓慢注射,速率为120ml/h,接下来在250ml5%的葡萄糖中加入150mg胺碘酮进行持续静脉缓慢滴注,共进行4h,此外,基于研究需要及患者安全方面的考虑,给药期需要对其血压、心律变化等进行持续观察,对给药前、给药后及给药4 h的舒张期血压、心律失常等进行严格记录,以备后续研究分析。

1.2.2 护理干预

1.2.2.1微泵给药护理

具体而言,这种输液装置通过微电脑自动控制来实现,能精确地控制药液进行血管的浓度,因为较高浓度会引发患者的静脉炎,所谓精确控制极其重要,届时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其中的外渗患者,并确保对其立即停止输注。实施过程中,应选用中心静脉使用微泵,对于其的操作,需要由能规范操作的护理人员来完成,需要经常巡视,使得微泵对治疗的益处发挥到最大[2]。

1.2.2.2 药物宣教与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于静脉使用胺碘酮前就用药的必要性及对应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药物宣教,如出现的肝功能损害所导致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所致的头晕以及对应静脉穿刺处肿胀疼痛呈条索状等静脉炎等等,借助此方式促进患者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注重将心理护理运用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并就疾病相关的知识用患者能听得懂的方言进行介绍讲解,积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3 控制钠盐摄入

基于此疾病患者体内钠水潴留且血流量增加,所以为了减轻水肿,需要减少钠盐的摄入,从而使得患者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得到有效减少。此外,应运用利尿剂,注意保持电解质的平衡应用利尿剂易出现副作用,特别是高血钾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加重病情,应随时监测。

2 结果

给药后患者血压略有下降,且心律下降,频发多源性室性早博消失,室性早搏的次数已明显减少。静脉持续静注胺碘酮(50mg)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受抑,观察期间,我院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偶发室性早博,说明持续静脉滴注期间患者一般情况好,舒张期及收缩期血压改变不明显,但平均心律下降,具体如下表1。且本组32例心衰患者,经全程精心护理及积极治疗后30例(93.75%)恢复为窦性心律;2例(6.25%)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电除颤治疗后恢复为窦性心律。

3 讨论

胺碘酮静脉注射的护理实施方面,基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重的特点,护理人员应积极完善基础护理的实施,严密观察患者在静脉注射胺碘酮期间的病情,及时观察鼻翼煽动、呼吸频率方面的改变,特别的对末梢循环指标进行仔细观察,如颈静脉充盈,皮肤、口唇指颜色等,在呼吸困难的改善方面,应当给予合适的体位,如促进肺部气体交换方面可借助高枕卧位和半卧位来实现,以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来实现对患者的合理给氧,使其后续治疗康复过程趋于完善,促进患者更好康复[4]。治疗环节,需要用鼻导管法,一般氧浓度40%一60%,以每分钟2~3L开始,后续可加至每分钟5~6L还需对患者中的严重缺氧者选用氧账、头罩法及面罩法等进行治疗[4]。此外,注意应选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注射给药,因为当药液浓度超过3 mg/h时易导致患者出现外周静脉炎,所以需控制其浓度,我院的此次研究中,控制处在静脉注射药液浓度达7.5 mg/min内,较为合理,加之及时的护理措施的实施,选择静脉周径较大未发现副作用。

综上所述,在心衰患者的治疗方面,在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方式时,制定完备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应当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芳.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中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差错的作用[J]. 医药前沿, 2014(11):77-78.

[2]王金煌.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12):14-15.

[3]鲁欣, 朱建丽, 韩志蕊.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伴心衰的监测及护理[J]. 天津护理, 2011( 03):154-155.

[4]蒋军华, 郑乃清, 何皓.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合并快速房颤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2(12):103-103.

论文作者:宁玉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论文_宁玉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