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王莉

个案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王莉

王莉

(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 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法在预防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11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深静脉置管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化疗并进行个案护理,观察两组导管留置天数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案管理法在化疗患者深静脉置管中可以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关键词】个案管理;深静脉置管;化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309-02

目前,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1],随着化疗病人的增多,以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性,临床上对于需要化疗患者,常使用深静脉置管通路作为化疗的首选血管通路。深静脉置管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的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但是因为护理不当,会造成如置管失败、血栓形成、感染、堵管、渗液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增加精神负担,甚至影响患者治疗危及生命。因此深静脉导管并发症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有的已成为导致患者治疗中断或者出现身体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维护血管通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我科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111例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法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深静脉置管化疗的111例患者,将111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单月的为观察组58例,男女不限,年龄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8±6.07)岁,双月的为对照组53例,男女不限,年龄在29~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1±5.46)岁。111例置管位置:经外周穿刺中心置管静脉26例,锁骨下静脉73例,股静脉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同时在实验前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观察范围

包括所有常见的深静脉管留置期间并发症:

(1)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血栓而危及生命,临床实践表明恶性肿瘤患者比非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及死亡概率高很多[2],再者肿瘤病人多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治疗,若怀疑有血栓发生,可通过血管B超和CT检査进行诊断。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溶栓治疗。

(2)空气栓塞:除插管时可发生空气栓塞外,在输液过程中,液体滴空,也可造成空气栓塞。

(3)导管感染后的败血症:是指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期间出现髙热、精神症状、腹胀等感染症状甚至出现败血症症状。而全身的其他器官和创面又未发现明确的感染源,同时感染的症状在拔除导管后得到控制和减轻。导管前端的培养和血培养可作为诊断依据。导管感染常发生于长期接受胃肠外营养和输液治疗的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导管作为一种异物长期保留在静脉内,可使导管周围形成细菌生物膜,细菌在此不断黏附集聚,对抗生素的抗性增加,对抗机体免疫防御的功能,使感染难以治疗,如脱落可形成细菌栓子进人血流,导致败血症。

1.3 方法

肿瘤科工作5年以上,同时经过相应的个案管理理念、模式、应用、专科知识及标准统一培训,考核合格。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法。即在患者置管行化疗全过程,包括后期导管维护均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同时建立个人档案,每次换药时记录局部皮肤情况、管道情况、患者主诉等等。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档案资料:具体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社会关系、心理状况、遵医依从性、既往史、现病史、用药史、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等等。根据评估内容,个案管理组成员讨论并制定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置管前达到身心最佳状态。(2)置管过程中由个案组成员全程陪护,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3)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导管之前需要重新更换无菌手套,行化疗时,严格按导管维护标准进行,如患者自理能力较差,需安排专人为患者进行生活卫生护理,确保患者局部皮肤清洁卫生;每天评估记录置管处皮肤及敷料,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特殊体质较弱,免疫力差的患者可在导管表面均匀涂抹一层抗生素和肝素;(4)尽量避免静脉导管与其他接头部位的接触;(5)如患者发生高热、脓毒症等临床症状时,需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必要的革兰氏细菌染色,抽取导管处及外周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对白细胞增多的患者需要遵医嘱及时更换抗生素;(6)对需要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需优先选择感染几率较小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建立血管通道;(7)确保静脉导管固定无移位,避免因导管移动引入细菌。(8)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提高其认知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9)出院后个案管理组成员仍进行延续护理:除每周进行导管部位评估、换药外,同时还定期集中进行健康讲座、电话回访、必要时上门随访。

1.4 结果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经个案管理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同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052%,对照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320%,两组比较P<0.05

1.5 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化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重要医疗手段,其中,经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化疗基础已成为一种有效建立血管通道的方法。但是,建立血管通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血栓、堵管、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导致患者治疗中拔管的主要原因[3]。化疗病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主要由于导管要经常使用,使导管开口反复暴露,存在感染机会;化疗时大量液体冲击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有利于细菌附着,使用抗凝剂及尿毒症的出血倾向易使皮肤创口处渗血;肿瘤作为血栓的高发人群,而导管长期留置也使局部皮肤不易保持清洁,也增加了感染机会。有效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的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密切观察、及时予以干预可有效降低化疗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4]。

因此,对于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化疗的患者,应用个案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心理调适、知识掌握、技能掌握等采取多种护理手段,使患者能够调整心理状态,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通过个案管理师主动、连续、有针对性的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适时的指导,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信息支持,全方位干预后,其导管留置时间顾虑减少为;同时也能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可见,个案管理在化疗患者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可以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肿瘤防治进展》.2018年02月14日.

[2]孙桂华.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风险与诊治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第12期92-93.

[3]宋向巍.《吉林医学》.2010年第26期,4606-4607.

[4]邓健,徐廷惠,李成琳,等.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9). 

论文作者: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个案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人深静脉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王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