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内涵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精神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彰显科学精神,近年我国学术界的各路学者们,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做了多视角研究阐述。现将主要研讨成果综述如下。
哲学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具体地说,科学精神主要是追求科学真理所必须的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和求实精神。“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整合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求真、至善、臻美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活动中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独特的意识、气质、品格和情操,是科学本质所要求的真善美统一的精神境界。持此视角的学者强调,在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求索者的精神气韵,不只是自然科学的“专利”;而且,“纯粹的自然科学”要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即合乎人类目的的发展,还必须仰赖富有人文情愫的科学精神之关爱和滋养。
结构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科学整体架构的核心和灵魂。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其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是科学架构中的“硬件”;科学方法,尤其是科学精神,则是“软件”,是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唯实求真的崇高精神力量。它在科学的整个架构中,居于统帅和核心地位,是科学的灵魂。也有的学者将科学的整体架构分解为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研究活动、科学社会建制和科学精神四大结构板块,认为科学精神乃对应于前三大板块,且是位居其上的一种体现“哲学和文化意蕴”之板块。其主要表现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气质三个方面。科学思想主要不是具体的科学事实、定律和理论,而是科学的深层哲学和文化内涵,即科学知识体系的精华所在;科学方法主要有经验方法、理性方法和臻美方法;科学精神气质主要包括普遍性、共有性、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功用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一种具有重大功用的“高强精神力量”或“第一精神力量”。具体地说,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伟大理性力量,是一种反对天国神权、迷信愚昧和歪理邪说的强大正义力量,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的一种实事求是的崇高人格力量。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崇高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科学探索、科学创新和科学发展中的本源性、内禀性之推动力量。
价值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共同体中长期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它是共同体成员坚持和实现科学观念的一种勇气,透着一种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格力量,体现着科学家的气质和气概。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还指出,科学精神作为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取向,还包括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相对的确定等价值理念。
人文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本身是一种人文精神。作为人文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有三:1、作为一种认识活动,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也是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文化精神。2、科学作为一种智力活动, 它能促使人类智力的发展,永远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迈进,是科学作为一种智力活动所体现的根本文化精神。3、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它所体现的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的精神,也是一种根本的文化精神。
历史视角中的科学精神
认为科学精神是带有很强历史逻辑性的一种精神,是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打上了深刻历史烙印的一种历史精神。当人类尚处于蒙昧时代时,是无所谓科学精神的。在中世纪,科学精神之精华,则是与“神的万能精神”根本对立的一种“人的理性精神”。在自然科学相对独立发展的17至19世纪,尤其是整个19世纪,科学精神的本质内核就是理性和实证精神。在科学技术逐步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20世纪和知识经济悄然而至的21世纪,科学精神之精义除理性和实证精神外,还必须包括“既尊重知识和科学,又务必使科技发展、应用更合乎人类自身生存发展”这样一种“高度的理智精神”。因为考察本世纪的科学,人们一方面发现,由于20世纪科学自身“革命不断,新兴学科、横断学科和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科学的统一性、完美性几近消失”;另一方面又发现,由于科学与经济、军事之间的高度相互依赖性,使得科学技术在对社会历史进程的整体影响过程中,也伴生着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后果(如核武器、核电站事件、克隆技术等),所有这些,都有理由促使人类更理智地期待“超出单纯经济工具的和单纯争强制胜的,更富人文关怀和更趋完美统一的科学,出现在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