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工业帝国--对西门子中国总裁贝因斯的采访_西门子论文

感受工业帝国--对西门子中国总裁贝因斯的采访_西门子论文

感受工业帝国——西门子中国区总裁贝殷斯先生专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帝国论文,中国论文,专访论文,总裁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54年的辉煌历史、至今仍然是行业的技术领袖———西门子,一个强势而低调的存在。

近日采访高鼻碧眼的贝殷斯总裁时,他说:“西门子员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只要他愿意在工业领域内工作,那么他完全可以在西门子公司内部感受到所有的工作环境。从助听器到发电机,从洗衣机到手机,从自动控制到医疗设备等等,西门子几乎无处不在……这个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工业帝国。”

理解和尊重是跨国经营的成功要素

记者:一个来自德国的企业,怎样才能在经济、政治、文化、习惯都不尽相同的国家都获得成功?

贝殷斯:核心就是一个词:尊重。你不可能把德国的文化强行带入别国。既然你身为客人,你就要尊重主人。就我而言,我要做的就是学习并遵守中国的游戏规则。在我来中国以前,我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上一无所知。但是我认定了两条原则:第一,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差别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大。不管哪里的人,他们都会被同一种原则和信念所支配。比如,所有人都喜欢诚实、正直的品质。第二,我将运用自己的耐心和观察力,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难。你知道,亚洲人说话比较含蓄委婉,而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说话则直截了当。那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观察中国人喜欢运用怎样的谈话方式,并且尽量表现出自己对中国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记者:很多跨国公司都把中国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战场。西门子在这种战争中有什么独家优势?

贝殷斯:西门子早在1872年就为中国提供了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门子是最早回到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之一。我们已经和中国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互相有很深的了解,合作起来很顺畅。记者:您认为中国最希望同西门子在哪些领域合作?

贝殷斯:中国不光需要生产某种产品,他们更需要产品背后的技术和原理。他们在引进我们的产品后,通常又想了解如何生产产品?有了产品之后,又想了解如何营销?如何管理企业?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把这种合作引向深入。

记者:作为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裁,作为不懂中文的德国人,您在进行政府方面的公关活动时怎样保证自己的成功?

贝殷斯:我始终相信,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式要透明、开放,不要言行不一。对部下,你要让自己被他们充分理解,要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这样,你才能对员工树立起自己的信誉,上下才会有默契和信任。而对中国政府官员,我个人也是同样的策略。我不可能为了某一个业务而和中国官员形成某种不正当的私人关系。中国本土的企业可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西门子作为外国企业,自然没有这样的便利。但是,正是这一弱势促使西门子把心思花在产品本身上,用技术、质量、价格来说话。

记者:那么,在您多年的中国经历里,你觉得近几年中国最大的变化在哪里?

贝殷斯:现在这段时间,所有人都在说中国的入世,但是中国在迈向WTO的过程中已经走了很多年。我自己可以经常发现中国的进步。她一直在努力靠近各种国际通行的规则。如果你在20年前我刚到中国的时候问我,是否相信中国今天所发生的一切,我一定会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那时的我根本无法想像自己现在做的一切。当然,中国在前进的过程中也会进两步,退一步,看看一切是否在政府的控制能力之内,可是事实证明,中国的前进方式是正确的。我真觉得,中国20年来的发展是个经济奇迹。

技术力量使西门子拿下了上海浦东磁悬浮列车工程

记者:谢谢你对中国的赞美。我们知道,西门子在2001年1月拿下了上海浦东磁悬浮列车工程。在这条铁路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它对西门子意味着什么?

贝殷斯:这是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其实,磁悬浮技术的原理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研究出来。但是,这项技术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和运用。这项技术之所以在中国找到了市场,是出于几个原因。第一,中国的铁路网络远远不如欧洲、美国那么密集,所以,有建新型铁路的条件。第二,中国的乘客数量又大大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所以市场也大。

我们这种火车的时速可以达到500公里,可以和飞机媲美。你可以2个半小时就从上海坐到北京。而且,这种火车安静、没有任何污染,维护成本也比传统铁路要低得多,绝对是人类交通方式的一次变革。上海浦东的这条铁路,西起地铁二号线,东至浦东国际机场,正线全长约30公里,上下行折返运行,设计时速430公里,单向运行时间仅8分钟。你看浦东,那么美丽、现代,几乎是一幅新世界的图画。所以我认为这项技术非常适合浦东。事实上,我认为它也很适合北京。

记者:那么,北京会成为继上海之后拥有这种铁路的第二座城市吗?

贝殷斯:这我不能肯定。因为荷兰、德国、美国目前也正在考虑建设同样的铁路系统。但是,我想等到2003年上海磁悬浮火车建成以后,它会给中国其他的大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中国铁道部的决策人会直观地了解它的先进性,这对我们推广技术是个最好的促销。

记者:可是,日本的磁悬浮列车为什么没有在竞争中获胜呢?他们也已经使用这种技术很多年了。

贝殷斯:可以说,西门子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此项技术的厂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可以说我们是暂时的技术垄断者。至于日本的磁悬浮火车,它有比较严重的电力污染……我只能说,他们的技术和我们的技术在工作原理上有根本的不同。至于具体区别,我无法在这次采访中跟您解释清楚。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评论对方产品是不妥当的。

西门子像一棵巨大的苹果树

记者:好吧。那么您不介意谈谈自己公司的多产品策略吧?西门子有7大类13个分类的产品架构,那么公司如何看待自己面临的风险和机遇?

贝殷斯:这个问题也是西门子自己经常探讨的话题:到底我们应该拥有多少种产品?因为从手机、洗衣机、电冰箱到发电机、医疗设备等等,我们几乎无所不在。西门子很像一棵巨大的苹果树,有很多的分枝,所以,我们要不断修剪树木,使它保持良好的形态,否则,它会朝各个方向乱长,最后,树上的苹果就会越来越小。

过去几十年间,我们不时削减和出售下属的公司,让他们停止更多地生产出小苹果,以此保持整棵大树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西门子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三大基础:发电设备、交通设备和通讯设备,在此之外,还有自动设备和医疗设备,这些是西门子最大的优势。在西门子品牌下面,有十几个分部,它们从各自角度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你知道,它们从各自角度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你知道,它们各自要面对的客户是很不相同的:如果你是电力设备部的人,你面对的是少数决策人;如果你是移动通信部的人,你面对的是百万以上的消费者;如果你是助听器部的人,你要首先通过医生,再和患者建立联系……总之,西门子产品的多样化决定了西门子面对的挑战很大。我们的公关人员很难做。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向公众定义西门子。所以,他们很羡慕可口可乐公司里的同事,因为他们的产品就是软饮料。

当然,大有大的好处。就像体积大的人不太容易摔跤一样,大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小公司大,他们也更能承受一些局部的失败。但是,大个子一旦摔跤,要爬起来比小公司要难得多。现在,我对中国的经济前景非常看好———身为中国区总裁,这对我的工作信心很有好处。但是,我们不断地在改善自己的生产和经营,降低产品成本,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因为我们知道,竞争时刻在进行,如果你依仗着暂时的优势而不思进取,那么你离溃败就不远了。

西门子的通讯业务最赚钱

记者:西门子目前的中国业务中,赢利最大的是哪一块?

贝殷斯:这很难回答,因为情况经常会变化。我只能告诉你,西门子在中国最大的业务是通讯业务。中国人似乎很愿意为了说话花钱。

真的,我们的通讯业务比交通业务要好做得多。因为人们都不愿意在交通上花钱,哪怕多花一、两块钱。但是他们很高兴为了一款时髦的手机掏腰包,几千块钱也不怎么在乎。其实,不光是中国,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消费心理。所以,全世界的交通设施都很难赚钱,不像电信部门那么幸运。

记者:西门子2000年取代爱立信成为世界手机第三强。这个座序变化是否也推动了西门子通讯部门大赚一笔?

贝殷斯:我想,只要是世界手机五强之列的厂家,彼此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因此,无论是第三还是第五,他们都是最好的公司。西门子手机可能胜在设计上,因为人们觉得我们的产品很时尚。

记者:爱立信也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设计,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座序的变化?

贝殷斯:你应该去问消费者,为什么他们喜欢这种,而不是那种。我们都在揣测他们的心理,可是有的人猜对了,有的人不那么准,这很微妙,人们的品位很难预料。当然,上升到第三对西门子很有好处。因为消费者总希望购买著名品牌,这样他的感觉会很好。所以,西门子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促销机会。

做技术领导者,不随便解雇员工

记者:西门子一向以技术领先而立世。那么,西门子究竟靠什么吸引住一流人才?

贝殷斯:西门子一直就是技术领导者。每年我们要把年利润的10%,也就是大约100亿美元投入研发。道理很简单:只有技术领先,你才能成为赢家。我们有很好的品牌和声誉,人们想到西门子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甚至,有人希望到西门子工作,哪怕是几个月,就为了在履历上添加一笔在西门子工作的经历。而且,西门子的员工也希望自己的同事是一流的。另外,我们的待遇也是吸引人的一大原因。从西门子公司自身而言,我们如果招收了非一流的人才,那么我们无法承受这样做的后果———我们每年投入的培训费用相当巨大,我们对产品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人才不行,西门子的声誉就会被破坏———这是我们绝对承担不起的。

记者:每年通用公司要解雇位于业绩考核底部的10%的员工,作为激励现有员工的一种方式。西门子有类似的措施吗?

贝殷斯:我们没有这样的措施。因为从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开始,西门子就确立了社会关怀的传统。我们从不随便解雇员工,我们总是给员工第二次机会。你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潮期和低潮期,在低潮期难免犯错误。

从我个人而言,我理解自己的责任不光是扩大西门子的中国业务———西门子在中国有26000名员工,我要为这些年轻人的前程负责。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努力,都想得到一个美好的将来,我想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签:;  ;  ;  

感受工业帝国--对西门子中国总裁贝因斯的采访_西门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