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摩提问的话外之音是答话的关键所在论文_任美玲

揣摩提问的话外之音是答话的关键所在论文_任美玲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答话技巧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钟丽思如何揣摩教授向她提出的十一个问题的话外之音,巧妙作答,赢得教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关键词】揣摩 提问 话外之音 巧妙作答

钟丽思1988年12月赴法留学,法国巴黎大学每周有一次对话课。对话课教授提出的问题刁钻古怪,难以回答。第一次上对话课钟丽思就被点了名回答教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钟丽思以敏锐的思维、伶俐的口齿、拳拳的爱国之心,经受了一次考验,向法国教授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赢得了法国教授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一堂课,法国教授向钟丽思一共提出了十一个问题,这十一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像连珠炮一样向钟丽思狂轰乱炸,让钟丽思应接不暇。但钟丽思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认真揣摩教授提问的话外之音,灵活运用各种应答技巧,巧妙作答。

第一、二两个问题: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个系列问题,都是关于中国有没有新闻自由的问题,这是外国人攻击中国的突破口。在中国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闻自由,尤其是文革的时候,连言论自由都没有。有这么个中学语文老师,平常喜欢研究周易,嘴没把住关,道出“林字底下一把火就是个焚烧的‘焚’”,由此断定林副主席(林彪)将来要死于火中。这在当时是犯忌的,这个老师因而被关进牛棚,直到林彪果然出事,才被放了出来,可见中国当时言论不自由、新闻不自由。钟丽思是个新闻工作者,所以教授向钟丽思提出关于新闻方面的问题。提问中虽然没有“新闻”二字,但钟丽思敏锐地揣测到了教授提问的话外之音,所以他采用直接回答的技巧回答:“概括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言外之意是中国是有新闻自由的。由于思维敏锐,赢得了全班同学赞赏的“笑”,也赢得了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竖起的大拇指。

第三、四两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前一个问题很显然教授采用的是引人入彀法,回答不好就会落入教授问话的圈套。钟丽思先是借口没听清教授的提问,其实是想缓冲一下,为自己的思考争取时间;当教授重复一遍以后,钟丽思表示他对法兰西人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知道“哪个中国”一说有什么样的解释,目的是逼教授说出问话的用意。后一题是教授道出问话的用意:“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知道了教授话中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钟丽思间接回答:“只有一个中国”,而且后面还追加了一句“这是常识”,言外之意是教授怎么连常识都不懂,反将了教授一军。使得教室里在座的各国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沉寂的气氛也得以缓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个问题:您走遍了中国吗?

这个问题也是话里有话:作为记者,应该到处采访,足迹应该遍布全中国,既然只有一个中国,那钟丽思作为记者也应该去过台湾,但钟丽思并没有去过台湾,所以钟丽思回答:“除台湾省外”。这一回答妙就妙在巧妙地给台湾后面加一“省”字,言外之意是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维护了国家的完整统一。

第六个问题: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这个问题钟丽思采用模糊回答的技巧来作答:“政府不允许”。哪个政府不允许,是台湾政府还是北京政府,钟丽思没有明确回答。其实是台湾政府不允许,有个《厦门新娘》的电视剧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厦门一姑娘嫁到台湾,被台湾政府知晓,于是要赶厦门新娘回大陆,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允许去台湾,还别说政府官员,更别说记者了。但钟丽思考虑到在座的还有台湾同胞,肯定政见不合,所以不便明说,点到为止。

第七个问题: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棘手,事实上是国民党蒋介石破坏了国共两党合作,导演了台湾问题。但回答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在座的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大都是新闻工作者,加上有台湾同胞在场。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也可能会引起与台湾同胞的争执。钟丽思是权衡了又权衡的,因此笼统地回答:“该是我们的父辈”。“我们”当然包括钟丽思和台湾同胞,这样就把自己和台湾同胞拉到同一个“战壕”里,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感情。

第八九两个问题: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今?您是否知道他(邓小平)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对于前一个问题,钟丽思采用答非所问的技巧,教授问的是台湾问题怎样解决,钟丽思回答的是台湾问题由谁来解决:“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一人做事一人当’。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父辈们酿就的难题父辈们自己解决,说得有道理,达到了金蝉脱壳的目的,还显得有礼貌,尊重长辈。

后一个问题钟丽思完全可以直接回答“一国两制”,但他不想让教授在这个敏感的政治问题上纠缠下去,他想转移话题,所以采用避而不答的技巧回答:“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第十个问题: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

看来,教授果然转移了话题,钟丽思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话语主动权,直接回答:“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迫切需要考虑的”。

第十一个问题: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问题按常理应该从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方面回答,但钟丽思用避实就虚技巧,从人权角度回答:“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绵里藏针,一针见血。

总而言之,钟丽思由于善于揣摩教授提问的话外之音,灵活运用多种回答技巧,八面玲珑照顾台湾同学的感情,精彩作答,成为交谈的典范,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参考文献】《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原文

论文作者:任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  ;  ;  ;  ;  ;  ;  ;  

揣摩提问的话外之音是答话的关键所在论文_任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