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游和炎黄都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先祖_蚩尤论文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炎黄论文,先人论文,同为论文,中华民族论文,蚩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

蚩尤是何许人也?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要弄清炎黄二帝的来历和渊源。

炎帝、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两个氏族部落首领。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效敏,成而聪颖。”《史记·正义》这谓:“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在《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中关于炎帝则说得更明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人身牛首,即是说炎帝为牛氏族的男子与蛇氏族的女子任姒婚配所生,炎帝以牛为图腾。《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我们剔除糅合在其中的关于炎帝诞生的传说以及关于少典氏为炎帝之父的讹的有熊氏,黄帝即是熊氏族的男子与蛇氏族的女子任姒婚配所生;黄帝以熊为图腾。炎帝生父是牛氏,生母是有氏;黄帝生父是熊氏,生母是有氏。因而《绎史》卷五引《新书》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这就是说,按照原始社会的婚配制度,有氏这个氏族的女子任姒可以与牛氏和熊氏两个氏族的男子通婚;而炎黄二帝则是有氏的女子任姒所生的同母异父的兄弟

那么,蚩尤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他与炎黄二帝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史记辞典》这样解释道:“蚩尤,传说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酋长,一说姜姓,为东方九黎族首领,活动于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地带。相传他以‘金’(金属)作兵器,有兄弟八十一人,皆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好兵喜乱,暴虐天下。曾与炎帝交战,败之,炎帝遂求救黄帝,双方复大战于涿鹿之野。他能作大雾,使黄帝、炎帝军昏迷。后黄帝发明指南车,方将他战败擒杀。”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以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逸周书·尝麦解》说:“昔天之初,□作二君,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守于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根据以上史料,可知蚩尤是东方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部落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是与炎黄相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的部落,蚩尤部落是与中原的炎帝和黄帝三足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蚩尤曾经多次打败过炎帝,“争于涿鹿之野,九隅无遗,赤帝大慑”;甚至连黄帝都“莫能伐”,蚩尤一方曾与黄帝、炎帝及众多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大战于涿鹿之野,曾作大雾使黄帝、炎帝及众诸侯军昏迷;黄帝发明指南车后,蚩尤终于被黄帝、炎帝及众诸侯联合组成的强大集团部队所打败,遭到擒杀。

可见,蚩尤的力量是何等之强,其地位是何等之高,其影响又是何等之大。他是炎黄时代唯一能和炎黄二帝相抗衡和匹敌的强大部落,也是史籍中唯一有“名字”记载的能与炎黄二帝相抗衡的强大部落首领。他虽然不是“天子”,没有被称为“帝”,但应该说,他在当时确实是与炎、黄二帝不相上下的,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黄帝,远远强似炎帝的。这一点,徐杰舜的《汉民族发展史》中是这样评价的:“蚩尤是一个与炎帝、黄帝同样古老的部落。”“蚩尤是与中原的炎帝和黄帝鼎立的强大部落之一。”他在当时就发明了以“金”(金属)作兵器,这在人类和社会发展史上,更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伟大功绩!

蚩尤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影响,即使在他死后,也仍然威震八方,声溢四野,流传在人民中间。《史记·正义》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皇览》说:“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这就是说,黄帝打败蚩尤后,天下诸侯不服,重新作乱。黄帝于是就叫人画了蚩尤的像,来威吓天下诸侯,昭示八方说蚩尤没有死,于是诸侯们都纷纷归服黄帝。这里,黄帝是利用已经死去的蚩尤的威望,来震慑诸侯,达到统治天下、保持八方太平的目的的。据说,“以后,黄帝每次出巡,都叫人把蚩尤像立在车上,以示威慑。”

在民间,在山东西部黄河北岸的寿张县,每到十月,老百姓们常来到七丈高的蚩尤墓前,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他们心目中的永远怀念的先人和英雄。同时,还编了“蚩尤戏”进行演唱,来歌颂和宣传蚩尤的业绩。“蚩尤戏”流行于古冀州,即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一带。由此可见蚩尤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特别是蚩尤的部落和后裔们,并没有因为蚩尤的失败和被擒杀而屈服和灭亡。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万难不劫的自强精神,繁衍生息下来,保存、绵延了自己的部落和民族,继续着蚩尤的事业,并把蚩尤的精神发扬光大。

蚩尤的部落和后裔即是九黎的三苗。《史记辞典》这样解释:“九黎,古代南方部落名。即后之三苗氏。苗黎种族繁多,故曰九黎、三苗。《国语·楚语下》:‘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又:‘三苗,九黎之后也。’”

关于“三苗”,《史记辞典》解释的文字更多一些。“三苗,古民族名。相传原先分布在江淮、荆州(今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江西鄱阳一带),舜时被迁到三危一带。《史记·五帝本记》:‘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一说古三苗‘在今河南鲁山嵩县庐氏一带山脉之北,今山西南部诸山,自蒲阪、安邑以至析城、王屋一带山脉之南,夹黄河为居,西起蒲、潼,东达荥、郑,不出今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广运数百里间’。”这就是说,蚩尤的后裔九黎和三苗在蚩尤死后的漫长年代里,曾多次举行过反抗斗争,至舜帝时被迫从江、淮流域、荆州一带以及河南北部山西南部的山区和黄河两岸的居住区迁徙到邻近西戎的三危一带。“三危”,即今甘肃敦煌一带。《左传》昭公九年杜预注:“三危山三瓜州,今敦煌”。《括地志》曰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称卑羽山。这就是今天的苗族历史上的著名的大迁徙时期。

三苗,在历史上的古籍文献中或称为“苗”,或称为“三毛”,或称为“有苗”,或称为“苗民”,或称为“蛮”,或称为“南蛮”,又称为“苗蛮”,即是今天的苗族人民的祖先、蚩尤的后代。在苗族的历史上,苗人曾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即蚩尤时期、三苗时期、大迁徙时期,特别是大迁徙时期,更是一个极其漫长、极其艰苦卓绝的历史年代。著名苗族作家、红军老战士陈靖老先生,在苗学研究会上以及在他的著名诗集——《诗言史》中,都多次称这次大迁徙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长征,中国历史上的古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最古长征”。在这漫长岁月的无休止的长征中,苗人遇到和克服的苦难,也是极其深重和罕见的。在世界人类史上,也是首屈一指、寥寥无几的。对此,著名的澳大利亚史学家格迪斯曾有着这样的高度评价:“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人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然而,即使在这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漫长岁月的大迁徙中,苗族人民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蚩尤,仍然在心中供奉着他们的偶像,继续着蚩尤的不朽精神。这一点,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所记载。例如柯杨的《甘肃永登县“薛家湾”人的职业及其信仰习俗》一文中说,本地土著的苗裔称1953年修订的《永登县志》载:“县城西南十里许,有村落,居民全系苗族,……即世俗所呼‘蛮婆子’。相传舜帝窜三苗于三危……所遗留者”。“他们(薛家湾人)所供奉的秘密之神,正是和黄帝作过战的蚩尤,这种说法以当地的学者为最多。”由此可见蚩尤的影响是何等深远和久长!

如今,蚩尤的后裔们已分布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集中在西南云贵川湘和西北的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山区,在全国共有700 多万苗族同胞。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苗人翻山越岭、飘洋过海,到国外定居。美国、法国、老挝、越南、泰国、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圭亚那、日本等十多个国家,都有苗族同胞在那里居住、生存,全世界共有1000多万苗族同胞。苗族,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成员,已成为全世界2000多个民族中的年代最为古老、历史最为悠久的伟大民族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苗族人民都为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作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在中国,曾出现了古代大文学家屈原这样杰出的苗族后裔;在海外的苗族同胞中,也涌现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杰出代表,这是全世界1000多万苗族人民的光荣,也同样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既然蚩尤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理应该和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平起平坐,可为什么千百年来却一直未能如此,甚至还被打入另册,在某些方面还被贬低、遭到损毁呢?

究其根源,笔者认为,这恐怕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㈠几千年的封建正统观念占统治地位,“成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对蚩尤的不公正评价。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思想文化方面,要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来统治整个社会和人民的思想。“成者王侯败者贼”,即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最重要、最深厚甚至是最顽固的传统观念之一。这一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史学领域。历代封建帝王,他们作为代表胜利了的统治阶级,在历代史书中,理所当然地要受到歌颂;而作为与他们对立的失败了的代表人物,在史籍中则无一例外的要受到贬低和诋毁。即使作为最早的与炎黄同时代的蚩尤,也仍然未能免除其厄运。史籍中称他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最为暴”、“虐杀无道”。这样一个“不听帝命”、犯上作乱的“怪物”,这样一个失败者,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统治下,在以“成者王候败者贼”为衡量标准的封建史家眼中,怎么可以把他与炎黄二帝相提并论呢?因此,经过几千年来的历史沧桑,蚩尤落到今天这样一个境地,也就不足为奇的了。

㈡毋庸讳言,几千年来的大汉族主义的严重影响,也是导致蚩尤不能得到正确评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确实是值得每一个汉族子孙所自豪的。这是好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另外一个倾向。这就是在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十分严重,“汉族即中国,中国即汉族”的传统观点,在中国史学界的封建史家中,长期占统治地位,而把历史上的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视为“外族”,把少数民族建立过的地方割据政权视为“外国”,对少数民族不够尊重,不能平等对待。(建国以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和好转,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定影响)。而汉族的祖先又正是炎黄二帝!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把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提高到汉族的祖先即炎黄二帝相提并论的地位,这显而易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大汉族主义思想严重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也是绝对不能容许的!这样,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蚩尤也就只能处于被打入“另册”的地位了!

今天,我们提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是很有必要和重大意义。笔者认为,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给先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端正史实,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维护和巩固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蚩尤问题进行重新评价,是继续贯彻和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肯定会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人民)的拥护,也是对历史和后人的负责,其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把这件千百年来的苗人连想也不敢想、提也不敢提的历史大事做好了,这对于提高苗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调动社会主义积极性,维护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国家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世界一千万苗族同胞也热切地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从理论和学术上来说,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即把蚩尤与炎黄相提并论,把蚩尤提到与炎黄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先人的地位,有助于弥补以往一贯所提的“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曰“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这一命题或口号的缺陷,使“中华民族”这一定义更趋于科学性、确切性和完整性。“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内的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全中国各族人民。而炎黄是汉族也即古华夏民族的祖先。因此,说我们“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这一提法显然是不够科学、不够确切的!

标签:;  ;  ;  ;  ;  ;  

赤游和炎黄都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先祖_蚩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