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与落后国家的建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论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与落后国家的建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论20世纪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落后论文,社会主义革命论文,世纪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在此新旧世纪的转折点上,审视本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前期社会主义革命在一系列落后国家获得成功与后期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成为最引人注目、发人深省的重大历史现象。想当年,社会主义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欧亚大陆,波及整个世界,获得空前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新生的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勃勃生机令世人惊叹。但就在20世纪快要结束之时,不少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建设过程中历经磨难而陷入困境,遭受重大挫折,发生剧变,以至世界上第一个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国家在70年后的今天已不复存在。这个严酷的现实震惊了世界。于是有人担忧;有人困惑;有人彷徨;有人幸灾乐祸,并借建设受挫之题大肆发挥,公然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进而否定社会主义革命。面对社会主义今日之低潮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挑战和威胁,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当前尤其需要从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轨迹中,正确解释它的成功和挫折,并对其历史命运作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回答。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者正确抉择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18、19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纪。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当时还仅仅是一种思潮、理论或运动。20世纪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纪。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自身第一次制裁的飞跃。但是,历史的发展是奇特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预想,首先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而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边疆、外围、薄弱环节,即少数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甚至很落后的国家实现的。

历史为什么没有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机会首先提供给西欧北美发达国家,而偏偏降临到落后国家头上?这首先是因为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的发生提供了国际前提和可能。一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国际经济关系渠道,将自己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危机向落后国家进行掠夺式的转嫁,使后者的各种矛盾交织、加剧,表现得异常复杂和极端尖锐,甚至成为全球矛盾的焦点。从而使这样的国家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迅速出现下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的革命形势。它一旦发生革命必然是最坚决最猛烈的。因而革命容易在这里爆发,并且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另一方面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大混战、大动乱,又为落后国家的革命创造了特定的历史契机。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的爆发和成功,正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历史契机的产物。

同时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的胜利,又是以列宁为代表的落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敏感果断地把握历史时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进行正确抉择的伟大创举。马、恩曾经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英、法、德等国取得胜利;不发达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帮助带动下才有可能。是列宁突破了马、恩的预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立足于当时的现实,阐明了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分析了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危机和不发达国家进行革命的特殊性,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突破的可能性。又是列宁十分敏锐地洞察了特殊历史契机的来临,适时地抓住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时机,果断地率领俄国无产阶级发起进攻,率先建立起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并激励了一大批落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正确抉择,前赴后继,顽强斗争,产生了革命的“多米诺”效应,社会主义实体相继破土而出,改变了20世纪人类整体面貌。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空前伟大的飞跃,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动性相结合的硕果。对于当时资本主义危机、帝国主义战争给落后国家提供的特殊契机,如果不去把握它,历史的偶然性就会转瞬即逝,交臂而过,就不会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和胜利。抓住历史机遇,一举夺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把特殊历史机遇提供的可能变成现实,正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英明之处,充分体现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和责任感。

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理论进入到建立制度和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阶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在极其困难和面临强敌挑战的情形下进行的,是在无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的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因此,它走的路曲曲折折,并不一帆风顺。其间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失误,甚至惨痛的失败。

综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其前半期成绩是主要的。苏联在列宁时期,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和国内反动派的内战分裂阴谋,安全渡过了建国初期极其困难的时期,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斯大林时期,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仍然存在。苏联单枪匹马,既要在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积极备战,对付帝国主义的进攻,又要在十分落后的基础上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其处境之艰难,任务之艰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它创造了人间奇迹。用不到20年时间完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用100年左右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过程,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经济实力极大增强,工业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捍卫了社会主义,捍卫了世界和平。战后它又在一片废墟上迅速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以至成为可与美国并驾齐驱和与其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会主义中国在旧中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短短三四十年间,就使一穷二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与苏联、中国一样,依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由此激发出的劳动人民极大的生产积极性,热火朝天搞建设,取得了旧时代无可比拟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各国建设实践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景象。

5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在前进中频繁失误,屡遭挫折。特别是7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慢,有的近乎停滞,同资本主义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日益滋长,人民群众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这期间尽管曾先后发生过三次改革浪潮,但70年代前的两次改革都因受僵化理论的束缚而收效甚微或归于夭折,甚至发生了“布拉格之春”被镇压的严重事件。70年代末以来再次兴起的改革浪潮,历时不久便沿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发展:中国等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改革中崛起;苏东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选择,在“改革”中迅速滑入资本主义轨道,共产党亡党丧权,社会主义制度不复存在,使世界上原有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从鼎盛转入低潮,这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最大挫折。

毫无疑问,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受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极其复杂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胜利有关。当然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是双重的。革命胜利与建设受挫两者构成一个复杂的因果链条。没有革命的胜利就谈不到建设,革命是建设的前提。建设是革命的继续,受革命胜利提供的前提条件制约。建设的受挫反证了它所乘承的历史前提的局限性和革命成功的独特性带给它的负面效应。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低估、不可否认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改变了落后国家的历史,大大推进了历史进程,实现了向现代文明的跨越,为落后国家的起飞设计了特殊的历史线路。如果不是革命的成功,这些落后国家还不知要在黑暗中挣扎熬煎多少年。革命的成功为建设创造了前提和基础:它造就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人民翻身作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它造就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它造就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使建设有了根本保证;它还造就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为建设奠定了核心领导力量。

但也必须看到,由于革命的成功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突破,它受着历史运动的跨越性、偶然性、曲折性诸因素制约,为建设一开始就埋下了面临艰难挫折的伏笔。历史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形态是可以跨越更替的,因而社会革命可带有爆发性、跳跃性。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的胜利,正是靠特殊的历史机遇突然获得生存空间的,具有爆发性、跳跃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历史发展阶段是不能跨越的,因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渐进性、长期性。它决不能超越社会经济形态的自然历史过程。如果看不到革命成功的跨越性所带来的不可跨越的建设任务,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充分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任务,只想一下子越过商品经济阶段直接进入产品经济社会,必然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导致挫折。本世纪社会主义各国在建设中之所以普遍发生急躁冒进、急于过渡,超阶段发展的错误和挫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只看到可超越的一面,看不到不可超越的一面,以为既然革命可以超越,建设也可以超越、突进。

问题还在于,由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超越了所在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经济文化条件不是在母胎中已经成熟,因此,新生的社会主义将长期保留这种先天不成熟不合格的特征。这就使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远比在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艰难繁重得多。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它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领域都应该比资本主义更先进。如果在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比较容易实现这一点。但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却受着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增加了特别的困难度。比如在经济上,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利用革命所造就的一切前提,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造就现代工业文明,赶超发达国家。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然而落后国家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习俗,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因为它们对于商品经济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性,而与产品经济更有相容性。这是导致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崇尚产品经济,或者不承认商品经济,或者虽然承认了,但将其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并力图尽快消灭它的一个重要社会历史根源。又如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建设更高形态的民主。然而落后国家封建专制残余及旧习惯势力的存在,近代民主传统的缺乏,严重干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普遍搞得不好的重要历史根源。至于历史上形成的科技文化极其落后的状况,更是困扰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长期起作用的因素。如果说社会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助推器,那么科学技术则是建设事业的火车头。低起点的科技文化水平,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并存竞争中,将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使社会主义能够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优越性,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表现出来。而在实现这一点之前,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最终胜利就不会到来。再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越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首先在少数落后国家取得胜利,从而使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这些落后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特殊的国际环境,处在经济科技实力占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形势极为复杂严峻,给社会主义建设形成多种压力。它既要对付强敌的武装入侵,又要对付它们的和平演变;既要对付它们的政治孤立、军事包围,又要对付它们的经济封锁、科技禁运,还要与之长期共存竞争。这是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权体

制的重要国际根源。总之,特殊历史赋予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显得十分沉重,它比革命要复杂得多。革命可在较短时间内摧毁旧世界,而建设面临的上述不利因素的克服则需要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这表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从而增加了发生错误和挫折的现实可能性。当然,如果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就可以减少失误和挫折,以至避免大的失误和挫折。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缺乏这种历史的自觉性,从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招致一系列失误和挫折。

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指南。社会主义建设是史无前例的宏伟大业,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无疑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原则。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阶段)所作的种种科学推论和预测,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为前提和基础的。由于社会主义革命越过发达国家而首先在落后国家获胜,从而使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同马、恩的设想呈现出巨大的反差。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或不重视这一点,就势必犯错误,招致社会主义建设受挫。同时,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马、恩没能亲自经历社会实践,因而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推论,还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这表明,即使发达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机械照搬他们的理论;落后国家就更不能照搬了。这就要求落后国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在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中,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虽然探索也难免犯错误,但它毕竟比照搬更接近正确。然而不幸的是,如果说落后国家的革命是由于突破了马、恩的有关预想而获得胜利的话,那么建设则恰恰是因为宥于他们的具体理论,照搬教条而遭受挫折的。社会主义受挫的现实,不但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建设取得成功,而且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还不完善,不成熟。可以说社会主义今天遇到的挫折,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理论落后于实际。社会主义要重振雄风,冲出目前的低谷,掀起高新的高潮,首先就要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而目前的挫折则为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提供了契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种突破。

此外,落后国家进行革命所采取的特殊的手段和方式,对革命是必要的,对社会主义建设则有可能发生消极影响。比如,落后国家在革命中一般无非暴力途径可达,只得采用暴力革命方式,暴力成了取得革命成功的基本的甚至唯一的手段。但革命胜利后如果不转变观念,不对暴力的使用加以约束,就有可能酿成滥施暴力的恶果。苏联30年代的肃反扩大化就是一个典型。又比如,落后国家在革命过程中,共产党长期处于非法地位,不能公开活动,从而决定它必须非常强调集中统一。这在革命时期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建设时期,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如果不加以适当调整,就有可能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由于同样原因,革命时期还往往强调领导权威、个人作用。革命胜利后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个人迷信、独断专行、长官意志、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等等问题,从而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这也是建设受挫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对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正是由于革命胜利提供的上述特殊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由于肩负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开拓的历史使命,所以在建设的征程上出现各种错误和挫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插曲,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大课题中应有之义。

尽管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一系列挫折,但决不能因为挫折而否定革命,否定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选择,否定一代先烈为之流血的历史功绩。不错,任何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但是,没有理由怀疑一代人的选择和一个时代的潮流。如前所述,当历史跨入20世纪后,即使在落后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当时代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机遇,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不去发动革命,那就是对历史的失职,对人民的失职。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人们便一直在追求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私欲和贪婪、公平与合理的社会。然而这在以往始终只是一种幻想。只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将这一切变为现实。

决不能因为挫折而否定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的历史成就。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从它诞生起就显示出蓬勃向上、不可战胜的特性。20世纪初,它来势之猛,传播之快,影响之广,以及它在前半个世纪突飞猛进、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世界震惊,世人瞩目。与同期风雨飘摇、危机战乱频繁的资本主义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苏联、中国等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惊人的建设速度和辉煌成就,连资本主义的卫道士也不得不承认。那时社会主义名声之美好,以致许多非社会主义国家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往自己身上贴社会主义标签。一时间、公开宣称自己信奉社会主义,成为许多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个人赢得民心、战胜政敌的政治资本。

决不能因为挫折而否定落后国家能够建成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所走的路都不平坦笔直,都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就曾出现过无数严重的挫折,旧制度的复辟也不鲜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所遭受的挫折只是前进中的不和谐的插曲。再说,当前社会主义遭受的挫折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上落后的社会条件所致,是对社会主义本质扭曲的结果。当它跳出了历史的局限,摆脱了种种弊端的束缚,必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就是有力的证明。值得指出的是,象苏东那样的剧变更不是社会主义的过错,恰恰是它们违背社会主义原则,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恶果。苏东的演变曾使一些抱有幻想的人,盼望资本主义会给他们创造奇迹。但事与愿违,带给他们的是深深的困境。资本主义连自身的痼疾都医治不了,又岂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挫折孕育着成功。巨大的历史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尽管社会主义这一崭新事业在认识上还有许多“盲区”,但毕竟有了充分的前进基础和有利条件。只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活的实际相结合,就能找到适合各国实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能顺利地由目前的低潮过渡到新的高潮,达到既定目标。

决不能因为挫折而否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出现的,只要资本主义的矛盾得不到解决,社会主义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就必定要取代资本主义。虽然资本主义在战后近半个世纪中,其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与生产力之间还存在某种程度的适应性,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因此,马、恩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仍然内烁着真理的光芒。从目前情况看,年幼的社会主义与成熟的资本主义对比发生了失衡效应。但从历史总趋势看,仍然是年幼的社会主义更有前途。经受了严峻考验之后的社会主义将逐渐走向成熟,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论2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与落后国家的建设_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