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办公室_纷享销客论文

解放办公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办公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项凯 制图

      有26名员工的公司彩程正在进行一项试验:他们分别位于成都、苏州、厦门、杭州、大理、西安、武汉、大连等9个城市,甚至是国外的伦敦和多伦多——开发新版软件Tower时,其CTO徐峥为了陪女友在英国读书,是在南安普顿办公的。

      为了刻意远程办公,这家公司没有设立办公室,甚至在它起家、员工数占整体1/3的成都也是如此。“我们想试试靠我们的协作软件,能不能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工作。”彩程的运营负责人刘畅说。而去年省下来的这笔办公室租金,彩程用来让全体员工在丽江待了一个月。

      纷享销客的创始人罗旭最近在美国待了20来天,通过每天在软件里看业务汇报,加上电话和视频会议,遥控管理着这家人数已经超过1 000人的公司。“我认为我在美国可以定居。”而他以前在《新京报》主管广告销售时,出差时间从没超过10天,否则“一定会乱套”。

      远程办公这件事,在《重来》(Rework)这本书出版后,曾经热门了一段时间——软件公司37signals的两位创始人根据自己运营这家公司的经历写了这本书,他们远程办公、并且效率极高的工作方式看起来酷极了:他们不仅不需要为上下班的交通而烦恼,而且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雇佣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聪明人。此外,一个大家不愿明说但极为重要的好处,是雇佣中小城市的人所需付出的薪水要低很多。

      虽然真能这么运转的公司还为数尚少,彩程的CEO沈学良已经观察到了一点苗头,比如豆瓣的算法工程师其实就是在杭州远程办公的。“大家现在对上班的概念,还是每天去公司。”但沈学良说,但未来会有更多小企业的员工在家办公,或者就是去创客空间租长桌子。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能远程协作,或者“移动办公”的人数和部门大大增加了——销售出门拜访客户、软件实施工程师去客户的公司办公、投资人四处考察项目。“饿了吗”分布在各个城市的城市经理和每天在外面跑的地面推广人员,就是用Tower来远程协作的。

      罗旭当年管理《新京报》广告销售时,有大量时间出门见广告客户,外出的路上有很多无所事事的碎片化时间,而他同时还管着《新京报》的财务和行政,回公司又得花大量时间安排行政上的事情。当时,罗旭发现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拿手机刷微博上了,但在办公领域,移动化产品的数量几乎为0。他模糊地觉得,为什么不能外出时掏出手机就把一些工作给做了?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随时随地在线,是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机会。另一大变化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云的普及,使得建设IT系统的硬件成本能够大幅下降。过去中国企业的信息化不够,很大原因是因为投资IT的硬件成本太高。

      “以前国内大量企业的业绩增长,是靠简单粗暴的堆人头来实现。”经纬创投的合伙人左凌烨说,大家管理时不精细,也不怎么信息化,这使得国内企业服务的发展平平。美国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企业的技术公司市值比大概是6:4,但在中国,这两类市场的差距甚至可能大到100:1。

      但近5年来,中国人均工资已经翻番,而且每年还在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企业们必须得开始思考:该怎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出?

      正因如此,针对企业的办公软件,如今成了热门的创业投资方向。2012年,这个领域拿到融资的公司只有几十家。2014年时,这个领域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多达300多家。经纬创投如今有一个投资企业软件的3人小组,专门投服务企业市场的公司。“我们企业服务领域的增速可能比他们快很多,甚至是10倍以上。”左凌烨说,到2018年,这个市场会诞生出第一批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经纬认为今年是企业服务的元年,计划到今年年底投资70家此类公司。

      在硅谷,去年2月刚上线的团队沟通软件Slack,如今估值已经达到了28亿美元。从来没有一家企业服务的公司有过这么快速的增长,它推出当天就有超过8000家公司和团队注册,一年后,就变成了日活跃用户数为7537——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变化,在硅谷,随便去一家技术公司,十有八九都能发现对方在用Slack。

      硅谷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而Slack和其他企业服务公司已经证明,这不仅是个好生意,而且正越来越好。2007年上线的企业云存储服务公司Box,做到1000万美元的年收入用了39个月,2009年成立的企业沟通软件Yammer用了33个月,而Slack只用了11个月。

      阿里巴巴和腾讯也看上了这个领域。微信推出了微信企业号,阿里巴巴今年1月上线了一个面向企业的办公软件“钉钉”。“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大企业进入移动办公以及云时代时,中小企业还没能实现IT化。”钉钉的产品负责人陈航认为,中国有超过1000万家中小企业,4300万个创业团队,这个市场的空白总要被人满足。

      钉钉上线第二天,用户量翻了10倍。钉钉的负责人陈航当时就觉得,“这回我们可能踩对点了。”

      那些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最明白效率有多重要。

      美团拉出一票工程师,给自己内部开发的第一个系统,就是业务部门几乎被巨大的工作量逼疯、不得不做的产物。那还是2010年,团购公司们一方面在大力拓展新城市,一方面不断增加每天的团购单数量。这意味着团购公司的财务部门要每天处理大量的商家结款、打款。跟钱有关的事情最是敏感,商家们很在乎打款的速度。当时,团购公司拉手网不时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传言,就是因为财务打款处理不过来,有的商家没及时收到钱。

      传统的拉Excel表的方式再也难以为继。等美团自己开发出这套财务打款系统后,不仅大大降低了财务部门的人数——这个部门的人数仅为对手的几分之一——而且成为了它当时重要的竞争力。

      李想几个月前加入滴滴打车,出任其HR(人力资源)的信息化高级经理时,他最紧迫、第一件着手的工作,就是给滴滴建立算薪酬的IT系统。滴滴是过去两年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它覆盖的城市不断增加,有近100个,而每个城市的社保标准都不一样,当时滴滴的人力部门还靠人工手算来结薪,工作量大到不行。

      做IT应用性能监测工具的OneAPM,不断接到客户的问询:你们有什么新产品?其产品能大大降低程序员、IT部门的工作量,LinkedIn中国甚至在上线之前就来咨询了。OneAPM的创始人何晓阳说,需求特别强烈的客户,通常都是业务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而用户量大也就意味着系统压力大。

      

      美团就是这么一个增速超快的典型,以至于其员工数如今有近2万名。它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中大约有1.5万人是商务拓展员(简称“BD”)。

      以万人计的员工,意味着巨大的、每月可能以亿元计的人力开销。因此,一家团购公司如果能提高商务拓展员的效率,就意味着能节省巨大的成本,这对于一度处于亏损、靠花投资方的钱维生的团购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商务拓展也是团购生意的基础,提升效率,意味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甩开对手。

      不过,节省成本与增加收入,这两件事其实很不一样。

      通过管理提升最初的成果,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法:通过精确计算铲煤工的每个动作,来找到可以让同样的工人能干最多的活儿的方法。在互联网公司中,这种管理方式也有它的用武之地,比如亚马逊、京东的仓库管理和订单生产流程就是如此。

      过去几年,京东一直在改进自己的仓库管理系统。而这套系统的核心能力,就是帮助员工用最无需动脑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如,通过系统算出最佳的仓库捡货路线,捡货员照着指示走就是;扫一下条码,打包员就知道把什么商品放进哪个包裹。

      即便美团的销售团队看起来有点“劳动密集”,但管理销售团队时,适用于机械的工厂生产式的管理方式却并不适用。

      2013年,当刘华超加入美团,成为一名商务拓展员时,他的工作常态是,每天开完会后,白天出门“扫街”,进店询问商家是否愿意做团购;如果有商家愿意,就拿出纸质合同签约;晚上,回公司录入合同,写拜访记录。此外还得处理些杂活,比如合同要修改,就得再跑一趟重新签约盖章。

      几个月后,美团让他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一个给商务拓展员用的App “Moma”。之后,Moma成为了刘华超每天打开次数最多的App之一。

      Moma背后,是美团的数据抓取能力和数据库。点开“周边商家”选项,他就能根据手机的地理定位,看到自己所处位置周边商家的信息。这些商家信息,来自于美团以前谈过合作后留下的信息,以及对其他团购网站的抓取。刘华超点开手机,就能随时看到商家关键人的联系方式、以前的拜访记录、以往的销售业绩等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刘华超判断这个商家的价值,以决定是否要申请未来30天由自己一人来说服这个商家的权利,让其成为自己的“私海商家”,这种明确的划分能杜绝同一个公司的商务拓展员互相抢单。

      Moma的开发思路,是给刘华超们帮忙。美团的开发团队每过一段时间,会跟着商务拓展们出门一天,看看销售们究竟需要些什么。刘华超最常用的功能是“待办事项”,他需要做的拜访、上单、修改等工作在里面都有提醒,这能帮他规划自己每天的工作。此外,这个App里有“拜访计划”,有“销售工具”,里面是一些介绍美团的常用话术,有“毛利目标”提醒。

      在面向企业的软件领域中,销售管理(CRM)是最挣钱、大公司最多的领域。甲骨文、SAP是第一批崛起的大公司,但按照现在的看法,它们功能强大、贵,但并不好用;之后,Salesforce由于是基于云端的,不用在每台电脑上安装一个软件,每年收取年费,不需要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花费重金,因而大受欢迎,如今的市值高达480亿美元。但当智能手机普及后,出了一批“销售易”“纷享销客”这种新公司。

      但在销售管理上,移动化看起来是这代公司跟上一代最大的区别,但事情不止于此。两代软件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是“为管理者服务”还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差别。

      史彦泽做了18年销售,创办销售管理工具“销售易”之前,他在软件公司SAP做销售管理。他的体会是,对于SAP等上市公司来说,销售管理软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通过让销售填写销售进展来做业绩预测,否则,“达不到华尔街的预期就惨了,”因此,“作为管理层,其实我们一个星期中很多时间都在干这个事——逼着销售把每个单子的情况给我讲清楚。”但问题在于,这种软件对公司很有价值,但销售却没什么用它的意愿,这些天天跑在外面谈客户的销售们经常不填,或者最后就是让秘书代他填一填。这是他创办销售易时想解决的问题。

      使用者的感受更好,意味着管理也会更有效。刘华超每次拜访完一个商家,就会掏出手机写上几句拜访记录,通常长度也就是一两行到三四行字,很快就输入完了。他再也不用晚上回公司再花上大块时间,苦苦回想、一家家地写拜访记录。而他的组长每天随时用手机看看Moma里大家写的拜访记录,也就知道每个人的工作完成情况——拜访数量是考核指标之一。

      随时随地处理工作、利用碎片时间,本身已经能改善使用体验。而把企业软件做得更像面向消费者的软件、言必称用户体验,是这一代企业软件开发的新风潮。

      李想加入滴滴之前,在新浪、百度做人力资源系统,前后做了8年。他觉得互联网公司的共性,是即使是在人力资源这种办公系统上,用户体验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当滴滴做人力资源系统招标时,主要原则就是要“简单易用、及时可靠”。

      “为什么大家觉得传统软件不好用?”李想一边说,一边打开了甲骨文的人力资源软件People Soft,展示了怎么在这个系统里寻找某份简历:这需要点开一个密密麻麻的表单后选择其中一项,然后再在子选项中重复3遍这个动作,再在表单里输入一串程序员才熟悉的代码,才能查找出来。

      “People Soft功能很强大,但是你绝不能直接给用户用这个。”李想说,应该给用户呈现最常用的功能,界面尽量简洁,不常用的其他80%功能可以隐藏起来。他随即打开了滴滴的人力系统页面,上面排着三排、大概十来个图标,界面有点像支付宝手机端。每个图标放在哪里,滴滴也是根据用户的使用频率、页面位置的显著程度特意排过的。

      

      滴滴刚在7月上线了微信招聘号,现在,面试官拿着手机就能去面试。滴滴的系统会直接把面试安排和求职者的简历推送到滴滴的微信号里,点开就能直接看到简历,并且直接在这个页面上评星和做批注。同时,系统也会发一条含有链接的短信和邮件给面试官,面试官点开后都是这个HTML5的页面。滴滴一直在快速扩展,招聘的工作量很大,招聘部门需要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

      界面是否好看也是滴滴的筛选标准。选供应商时,一家公司被率先淘汰,就是因为滴滴的HR部门认为这家的界面“土”。“界面土其实也意味着交互性不好。”李想说。

      “系统好用,你就只需要很小的培训成本。”李想说。其实以往软件实施时很大的成本是在培训上。以往,一些国企也能把很复杂的系统用起来,这通常都是因为管理层强力推行。但在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却不是这种强势文化。

      追求易用性的背后,体现的是更平等的企业文化。

      “我们的入职系统,追求的是提高员工的体验。”李想说,比如在办证这件事上,不少国企的做法是员工要拿着纸质单子找各级领导签字,四处点头哈腰,但对滴滴员工的办证流程设想是,员工在手机上点一下“办证”,只要在每天几点前提交,当天就能在某个地方拿到;如果系统识别员工是孕期女性,则直接送到员工的办公桌上。再比如,滴滴接下来做内网的思路,是“有趣、好玩”,增加员工的访问频次,这能增进员工对公司现状、政策的了解,增加归属感。

      在硅谷,几乎每家风头正劲的企业软件公司,都有做消费市场的经验。团队沟通软件Slack的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之前是做游戏的,他为了让游戏里的用户能发照片而开发的软件,最后成了著名的照片分享平台Flickr,并出售给了雅虎。企业通讯工具Yammer的创始人David Sacks是PayPal的创始成员之一。而面向企业的云存储公司Box,原本的方向是做面向消费者的云存储,只是因为消费领域太过拥挤才转变了方向。

      

      “我们不想让自己的产品让用户不快乐。”Butterfield曾说。Slack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配色漂亮,界面简洁时髦。其设计顾问Andrew Wilkinson谈到Slack的设计思路时说,Slack的logo设计思路是要像一个“刚发射的五颜六色的礼炮”,而当加载页面时,Slack呈现的并不是进度条,而是“在沙漠中你还想快马加鞭快速穿越?不如把你手上的饼干都倒在地上、爬下去一个个吃光可能更容易吧”之类的话,这是为了让Slack看起来像是一个“语言风趣的机器人伴侣”。总之,他不想让人们觉得这是又一个无聊乏味的互联网聊天软件。

      “忘记这个产品是交付给小企业的IT部门的,直接把它当做给消费者使用的。”这是企业级通讯工具Yammer团队对其设计思路的总结。它曾经如此流行,以至于2012年夏天,微软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Yammer。

      Slack、Yammer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用来沟通的。纷享销客最初学习的就是Yammer,之后转型做销售管理工具后,沟通也是它最核心的功能。如今的大量工作是不那么机械和程序化的,信息的流动也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沟通和协作才是最普遍和最频繁的需求。

      罗旭认为中国中小企业的销售特点是“很不程序化”。在国外,销售更有规律可循,比如客户一旦询价就意味着有购买意向,一旦面谈,成单概率又相应增加,但在中国并非如此,关系和人情的因素更多。因此,“沟通和现场管理是核心需求”,要做客户分析、开早晚会、做分享复盘、支招。

      纷享销客如今有上千人,销售占了一大半,它自己就在用自己这套系统。罗旭对比《新京报》时的工作方式,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信息透明”:《新京报》没有系统,成交一单就此完结;现在纷享销客的每一单都会写过程、做分享,虽然其销售分散在5个城市,但相互能看到成单的进展、复盘和反思,“我们的组织是自我进化的。”

      

      在Google等硅谷公司中,信息通畅是个风潮,有的公司会每周由公司高管回答大家提交的问题,有的公司会用邮件所有人可见的方式,来让员工了解公司都在发生什么。“进传统大公司像进小黑屋,大家一般只知道自己领导的指令是什么,结果大家都是觉得我只是打工而已,没有什么大局感,最后就是小兄弟小姐妹形成小帮派。”罗旭说。但在纷享销客里,由于信息透明,“大家更有方向感,每个人的效率就能提高很多。”

      “协作里面80%的事情是沟通,”Tower的CEO沈学良说。彩程原本是一家做软件设计外包的小公司,有很多项目需要出差,通常设计师和项目经理在外面跑,但前端和后端的工程师待在公司,这几方得常常远程沟通和协作,但用传统的QQ、邮件来沟通体验并不好,团队经常因为找不到最新的设计版本、漏看某项开发需求而折腾一翻。正是为了解决自己在项目管理上遇到的麻烦,彩程为自己开发了管理项目软件工具,这最终变成了一个Tower。

      Tower的团队用户规模虽然很快增长到16万,但其首周客户流失率高达50%。沈学良发现,这是因为很多人办事时不那么条理化,不习惯输入任务、然后分派给别人的这种项目管理方式,觉得“就这么点事儿,我们打个电话直接讲一下好了。”正因如此,Tower一年前决定停止更新自己的手机App,成为最先接入微信企业号的公司之一。最近,它又接入了阿里钉钉。沈学良认为,未来钉钉、微信企业号这种沟通平台,会是办公的大入口,而在聊天的过程中,就把谈到的事情添加成待办事项,或者在待办事项管理页面中直接发起谈话,才是更好的体验。

      分众传媒近期开始用阿里巴巴的钉钉,其信息技术总监李美美说,目前用得最多的功能就是商务电话—钉钉认证的企业用户每个月有100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长,而且这比用需要花些钱买设备的多方通话系统更好用。

      沟通、信息顺畅可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复星集团下有很多投资部门,过去投资部门看项目时,一时很难找行业专家来帮忙做考评,但其实复星旗下的其他公司很可能就有这样的专家,只是公司太大不好招人而已。“有的投资能用来决策的时间很短,如果能加快找信息的速度,就可能让投资团队抓住机会。”复星集团IT部门总监徐昕告诉记者说,复星使用钉钉,主要需求就是在内部把这些专家资源对接起来。

      有道云笔记在测试开发办公功能“云协作”时,发现有道的一个小团队主动地频繁在用,由于云协作上的文件版本很清楚,这个团队主要拿它记录开发进程,大家的开发日志记录得前所未有的清楚和完整。在钉钉,做文档存储和共享的“钉盘”也是核心功能之一。

      这都意味着,企业将积累大量跟自己经营有关的信息。比如,在新的销售管理系统里,公司们可能积累大量的销售过程数据。滴滴的招聘系统上线后,将能够分析哪个渠道的招聘效果更好,未来,它的投放预算就能按照系统结果来调整,它能积累出一个自己的人才资料库,未来招聘时可能在已有的数据库里就能找到,不用再重复购买简历。

      不过,这一切并非靠用几套办公工具就能实现。彩程发现,使用Tower效果好的,大多数是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本身已经有做项目管理的经验—包括怎么确定目标、分解任务、管理时间进度等,因此用得起来。Tower甚至没有花过推广宣传费用,仅靠口碑和这些IT公司自己对比这类产品。但是对于传统一些的公司,如果本身缺乏项目管理的经验,就很难自动运转起来。

      “之所以大家以往说不上ERP(企业资源规划)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其实是因为中国公司本身管理不规范。”罗旭说。

      北森和销售易,几年前都曾经尝试做过功能简洁、免费的招聘产品,但效果“非常惨”:虽然有大量免费客户注册,但大家只注册不使用。他们询问后发现,企业们认为这些软件不能解决自己的业务问题。很多中国企业需要的首先是顾问服务,需要人告诉它怎么做销售、做人力资源,甚至得重新梳理流程。

      在北森服务滴滴的过程中,李想发现,北森很愿意配合滴滴提的特殊需求,这对于北森这种提供标准化软件的公司很难得。而对于北森,服务滴滴这样的公司的重要好处,是能积累关于招聘怎么做的经验。就像滴滴之前愿意买北森的招聘服务,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北森服务过猎豹移动一样,未来北森也能输出滴滴的招聘经验。

      当钉钉最初在考虑要做哪些功能时,它做的都还是通用的、大多数企业都用得到的功能,包括企业内沟通所需的通讯录、电话、云盘功能,以及日常办公所需的签到打卡、出差审批、请假审批等。钉钉的目标是,先争取到最大的用户量。在没有花钱做推广、也没有销售的情况下,钉钉在半年时间内,企业和团队用户增长到了60万,并且在以每个月10万的速度在增加。

      到了8月30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宣布,开始做开放平台,对接包括人力、办公、协作等各类企业服务公司。“每一天,每一天,用户都在跟我们提需求。”钉钉的负责人陈航说,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不一样,不同行业企业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每天钉钉能收到大约6000条用户需求,这完全没有办法靠自己来实现。

      Slack能够飞速发展,是因为它很快从整合信息的“邮件杀手”,变成了接入了云存储、任务管理、运营监控等大量企业服务的平台。在中国,上述每个细分领域都没有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市场还存在大量空白。

标签:;  ;  ;  ;  ;  ;  ;  ;  ;  

解放办公室_纷享销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