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改革的困境与突围论文_韩辉

高校教育改革的困境与突围论文_韩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 桂林市 514004)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是关系到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如果教育改革不够完善,或者改革力度不足,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副作用,严重影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降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体现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优势。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困境,并从教育改革实际出发,探索教育改革突围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困境;突围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对高校教育改革造成了不利影响。面对教育改革的困境,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改革理念,做好系统统筹,从多角度、多层面完善教育改革进程,通过去行政化、协调教育部门关系、完善教育改革体制等方面实现困境突围。

一、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

当前,国内高校的管理体制是以党委为最高领导,实施校长负责制。这样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利于把握高校正确的办学导向,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各项常规事务管理。在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样的管理体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剬深入,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步呈现,行政化干预过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自主科研,学校的各项事务和决策均由行政领导负责,不但限制了高校学术研究的开展,同时也削弱了教育人才、专业人才的话语权。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行政化问题已经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体现在管理机制运行不够灵活方面,行政化管理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中灵活性和管理弹性不足,改革决策权全部由行政主导,不少改革方案只有获得行政批准后才能实施,行政部门具有绝对话语权,如果审议认为改革方案欠妥,则能够直接否决,这就为具体改革方案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使高校管理体制日益僵化。此外,在行政化管理模式下,教育改革者的自主性、积极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一些教育改革思维难以获得共鸣,进而影响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部门之间配合不到位

高校教育改革并不是某一部门的责任,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协配合,形成联通互动的协同关系,从而实现更理想的改革效果。教育部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直接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改革规划,高校则是实施主体,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当前,国内高校有部属、省属和地方高校三类,在实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职能缺位,有些高校则注重改革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性内容,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些都会造成教育改革流于形式,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三)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及体制的落后

随着近年来高校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在教育改革理念和运行体制中仍有不少短板。当前,高校教育注重科研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方面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而造成这样问题的根源与高校的教育体制有直接关系,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技术力量、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而教师则通过科研成果的发表和转化实现事业的发展,这样过程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并未获得应用重视,而这样问题也充分体现出当前高校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这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则有可能造成高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路线出现偏差,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战略,成为阻碍教育改革发展的绊脚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高校教育改革困境突围的实施对策

(一)高校改革要去行政化

高校是开展各类学术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长期以来,高校行政化管理特色非常明显,而去行政化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行政化管理是制约高校学术建设、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高校教育改革则是着力探索去行政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去行政化并非指高校完全脱离行政管理,而是在行政管理基础上促进高校学术建设不断发展。在各项教育教学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不再以行政力量作为决定因素,而是要突出高校学术特点,有教授委员会作出最后的议题决策,这也是教授治校改革的必由之路。去行政化有利于提高高校决策的科学性,使政策的决策实施更符合高校教育教研的开展实际,有效避免领导层将自身意愿附加于事务决策者,从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合理性。去行政化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促使高校创新思维更加活跃,师生能够获得更自由、纯粹的研究空间,从而促进高校科研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加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协调配合作用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部门之间协调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改革推进的重要问题,基于此,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改革配合力度,切实关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改革部署,将其落到实处。各部门之间配合有序,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真正深入实施。在高校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政策的下发和监管,高校和当地政府则是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尤其是高校更是教育改革实施的主体。这就需要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以及高校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切实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地方政府要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高校则需要将阶段性改革成果上报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则根据高校反馈及时调整各项政策的主导方向,这样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稳定有序开展。

(三)完善高校教育改革理念和体制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体制僵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高校教育改革开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改革理念,在教育体制上不断健全完善。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改革的一些有益经验,结合本校特色和实际学情制定科学的教育改革方案,建立起更适宜高校发展的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政府要注重高校教育改革体制的建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作用,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开展提供坚强后盾,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结语

高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国家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软实力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是提升人才素质的必由之路,但是,改革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正视其中面临的困境,结合教育改革逐步完善,才能化困境为机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人才建设贡献自己的卓越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勇.高校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1)

[2]杜佩娟.关于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探析[J].电大理工.2017(03)

[3]庾泳.高校教育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探究[J].智库时代.2017(11)

[4]周率,彭奕凡,刘洋凯悦.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宣讲团发展模式的探索[J].才智.2018(15)

[5]陈剑,胡春霞.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及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3).

论文作者:韩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高校教育改革的困境与突围论文_韩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