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书山
阜宁县水务局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摘要:近年来,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地方政府投入的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许多质量问题。其中有机电标准体系存在问题,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本文讨论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现状;问题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分配水资源的项目,机电设备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水闸可用于调节水位和控制水量;涡轮机可用于发电等。机电设备的功能和质量从设计,制造,选择,安装到使用,维护和整个生命周期的报废,都对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精密的机电设备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而劣质的机电设备不仅会增加维护成本,而且还会在其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了解和把握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对水利工程具有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1.1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和选型阶段
1.1.1机电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制约了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种类繁多,设计和制造标准种类繁多。由于机电设备零件的设计,加工,测试和测试需要通过多个行业,部门和行业,不同行业的合作完成,他们都有自己的标准,这给行业,部门和行业的协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例如,处理某个设备或某个部分应该按照水行业的标准进行,但设备或部件必须由冶金或机械工业的公司制造,冶金或机械工业有它的这类设备或零件的自有标准,加工公司已经适应了自己的行业标准。必须有一个用于生产不同的标准。重新适应问题。事实上,大多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包括建设,安装和运营管理,都是由水利和电力工业完成的。采用的标准基本上来自这两个行业,但项目所需的机电设备。其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必须通过冶金,机械,电子,消防行业和部门的合作完成。但是,由于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标准不统一而且不普遍,标准的转换和协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间接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也会影响到水电工程建设发展。
1.1.2机电质量监管体系不健,设计制造内控能力缺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项目法人制难以落实,质量责任不明确,机电专业人才缺乏,机电质量监测的手段不足等造成在机电设备质量监控方面出现缺口,兼之市场环境缺乏诚信体系,造成设计单位不重视设计质量,设计深度达不到要求;机电设备制造企业罔顾质量而逐利为先,使机电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1.1.3招标评估偏向报价,机电低价难以改变质量。评标系统适用于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项目。由于主电机,主水泵,清洗机,闸门等水电项目产品尚未最终确定,国内厂家规模尚未表现出竞争态势,评标中的评标选择奖励往往很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发文要求采用非通用技术招标采用最低报价方法,但在需要市,县财政支出的项目中,地方政府仍采用最低价竞标方式减少财务压力。机电设备的低成本投资使得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
1.2机电设备安装阶段
安装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的协调配合问题,施工前机电安装人员未充分与土建结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反映在土建施工图纸上没有清晰表达出机电安装所需要的预埋管道、固定件、孔洞等。在土建施工后出现如下问题:设备基础尺寸、标高、位置偏差过大;预留孔洞尺寸、位置不准确;预埋吊装环遗漏等。这些问题势必影响机电设备的安装及其进程,对以后设备运行检修也不利。
1.3机电设备维护阶段
机电设备如果在设计、制造、选型时出现问题,当然也包括安装阶段遗留的问题,将会在运行后的安全性、耐久性、功能性、适用性等方面引起不良后果。例如某泵站更新改造不久,即出现水导轴非正常磨损并造成水泵大轴轴颈磨损、主电机推力轴承严重故障的问题,迫不得已提前进行大修。
2.破解水利工程机电设备问题的措施和策略
2.1推进机电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行业部门间的协作
首先,机电专业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设备,应由国家统一组织、规划并联合相关的主要行业、部门共同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避免各行业、部门各自制定标准,而在设备设计、制造、选型过程中出现标准多重化的现象。对于重大设备的设计、制造更应综合水利、电力、冶金、机械、电子、消防等多个行业、部门的特点,其标准体系应体现出通用性和协调性。
其次,制定标准应发挥机电专业人员的作用。目前,我国机电专业委员会是政府支持的学术性团体,可以参与标准的编制、审查、复审及修订工作,还可以组织和管理政府授权的标准宣传和培训工作,但是没有标准的发布、出版和实施监督的权力,这方面与国外专业委员会的职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政府主导标准的发布、出版和实施监督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行政管理的视野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与专业人员的观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前者更注重建设的流程和管理,容易产生条块化(部门化)和专业分割(行业分割),后者更关注专业在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所以,专业委员会作用的局限,影响到机电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机电专业标准应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机电设备的发展反映的是与之相关的冶金、机械、电子、电力等行业的进步。目前,重大机电设备多采用进口设备,在引进设备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这对于缩小我国机电专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帮助很大,直接推动了我国在设计、制造、材料、试验、验收等标准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机电行业标准国际化的步伐还不够大,应加速这种进程。
2.2健全质量监管体系,重视质保期的管理
机电设备缺乏质量控制是其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应是实施项目法人,设计,监督或咨询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项目法人不仅要做民用建筑和机电设备的安装工作,还要履行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的责任,并聘请机电专业人员参与。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查机电设备;监督单位应加强自身建设,以监督和控制机电设备的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参加机电设备的出厂验收。完善设计,制造,选择和招标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注重机电产品中间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在保修期内通过质量责任的回顾和调查,承担质量责任。
2.3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机电设备安装阶段的协调配合问题本质上是管理机制问题,应建立这样一种管理机制,凡涉及机电安装和土建设计、施工的部分,在图纸会审阶段明确责任,各方就会更加关注细节,就不容易出现施工、安装各顾各的局面,即使有所疏漏也会提前沟通和联系。质量管理关键还是责任落实的问题,没有责任或责任不明确就不会重视。
3.结语
水电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其质量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既需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尤其是机电设备质量,因此应在机电标准体系、质量监管责任落实方面下大功夫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蓝克伟.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及工程质量控制思路分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1(22)
[2]赵凤勤,徐海亮,解传典.试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与施工管理优化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8)
论文作者:姜书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机电设备论文; 机电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标准论文; 质量论文; 行业论文; 责任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