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试验检测研究论文_李宁

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试验检测研究论文_李宁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传统能源不断受到削弱,新能源势头迅猛,在这样的基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趋势与主流,其所配套的对应检测及应用也成为了学术界及汽车界重点探讨的问题。整体来说,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极电控检测问题的研究,对于其应用就技术进步都有着长足的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试验检测研究

引言

电池电机电控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试验检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受到高度重视。在概述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专项检测标准的基础上,以某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其控制器为例,对其试验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并指出在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相关试验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1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现阶段,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促进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机、电控、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9年。我国已经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规则,并对电池、电机、电控的检测提出了要求:1)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池产品性能有问题,会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容易出现汽车电力系统老化快的问题,影响汽车的可靠性,并且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对新能源的电池进行实验检测,确保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2)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力系统中,电机的能耗直接决定了固定电池容量情况下的续航里程,电机、电控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为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使用成本,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的电池、电机、电控进行试验检测,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

2.1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

一般来说,在软件功能的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电池管理系统(BMS)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偏向于使用C语言进行不同的软件设计,成熟的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大部分都是以模型为基础的软件开发。MBD开发有更显著的优势,可以通过图形方式表达复杂的逻辑,并增强代码的可移植性、可读性等,成熟的代码可以形成工具链,使手工代码产生的低级错误大幅度减少了。在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环节中,依据系统需求规定了多项测试,包括MIL、SIL、PIL等。整车耐久测试由标定工程师负责,不过其成本较高,需要的测试场地较大,很难频繁进行。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测试,可以充分验证,零部件功能、性能等,及时发现更多问题。其中,低温耐久性测试主要是对冷启动性能的测试,可以在低温测试环境下全面验证电池包加热功能、电池的低温充放电能力;高温耐久测试可以验证电池高温环境下充放电能力、电池包冷却功能及过热保护等;高温+高湿环境耐久测试,可以测试零部件在潮湿高温环境下是否会出现腐蚀。此外,盐水测试是指将电池放在5%盐水中浸泡,观察电池功能是否正常。由于当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使用防水防尘等电池包,一般都能经受这种测试。

2.2冷却运行特性

在实验准备阶段,为了使得电池充满电量并能够达到一定起始电池温度,采用充电、充-放电以及环境温度舱升温等不同方式。根据电池产热行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电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占主导,伴随着副反应热和电极极化热以及外界传热等形式,将电池加热到恶劣起始工况;在试验阶段,研究冷却过程的启动、运行特性,掌握电池的降温速率、影响因素及温度分布等。对于电池的负载工况,根据整车适用环境、目标市场、行驶模式、热管理需求等制定,可以分恶劣家是工况、普通驾驶工况等分别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特性进行考察。本文将以热启动、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低速爬坡三种工况为例进行分析。(1)热起动假定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车辆静态停置后利用充电站或家庭用电为电池进行预冷却,以便车辆行驶时充分利用电池满电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工况未对乘客舱制冷,只是针对电池自身的冷却降温,用于探究电池的降温速率、内部温差、水温变化状态等。为保证压缩机吸气压力,将压缩机转速调节到最低转速1200r/min。冷却过程冷却液温度为10~15℃,经过75min,电池最大温度从45℃降低到30℃,而电池最低温度提前25min即可达到,这主要是源于电池组内的温度不一致性的存在。而随着冷却过程不断进行,电池间的温差也逐渐显出扩大趋势,如1200s的2℃,4800s处的7℃,但此后水温也基本稳定,温差也相对比较小,也说明电池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与冷却板之间的传热基本平衡,从而达到稳定状态。(2)NEDC工况在普通行驶工况下,电池冷却需求和乘客舱制冷需求可能同时存在,一方面维持电池正常工作,另外也要满足乘客的舒适性,空调系统处于双蒸模式,系统负荷较大,可以考察该工况下的电池冷却效果。在双蒸工况下压缩机按照最大转速运行,电流变化曲线以及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冷却液温度迅速下降,15min后可接近10℃;约在44min后,电池最高温度从36℃下降到30℃,在此工况下,电池既要满足动力输出,也要给压缩机提供电力;此后,切断冷却器,电池冷却停止,冷却液温度回升,但电池温度仍维持下降趋势,因为冷却板表面与电池之间仍然存在温度梯度和传热行为,下降速率也逐渐放缓。

2.3电池检测

对于电池检测分为多项内容,分别是常温、高温和电容量包括恢复能力的实验检测,而这些检测内容属于常规检测,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低温情况下出现电容不饱和的情况。同时在具体的检测中,针对电池检测应该分为两个方向,其一为安全性检测,具体做法是模拟电池的外部环境,分别采用过充电、过放电、加热等方法来让测试电池的工作性能,而统计当前电池的具体工作情况,出现此类问题的概率较小,大部分电池在安全性上所体现的更多是体现在短路、针刺情况,一旦出现电池挤压或者针刺等现象容易导致电池起火等现象,一些严重的甚至引发严重事故。在具体的检测中,出现此类现象都代表电池无法满足其正常的工作性能,也是比较严重的电池故障;其次为电池的一致性检验,一致性具体为根据现象标准进行的检验测试,包括检查电池电容的标准差和电压的标准差,通过这两个数值来测定电池的一致性问题,对于一致性的问题,当前尚且没有明文规定针对这方面的内容,更多是为了积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电池数据,同时对于某一单体电池进行放电容量的分析,而伴随着各种经验的逐渐累积,也会增加电池一致性的追求。总体来说,多方面进行电池功能性的探讨,也会对其使用及发展带来有效性帮助。

结语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及地方优先扶持的产业类型,伴随着社会目光的投入,其自身的质量体系及控制体系也会更加标准,其所配套的试验检测技术也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求相关企业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增加技术试验,提高产品竞争力。从长远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发展的必然途径,而当前制约这项技术更好的主要就是能源问题,如何针对能源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展开了此次研究,望通过这次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应用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道民,崔俊杰.试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检测问题[J].装备制造技术,2013(03):168-169,185.

[2]张承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动力电池综合测试技术[C]//2015年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5).2015.

[3]邓鹏毅,彭忆强,蔡云,等.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及发展趋势[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0-51.

[4]刘忠辉.浅析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内燃机与配件,2018(8):206-207.

[5]霍本杰,韦思如.新能源汽车中永磁同步电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9(01):172-174.

论文作者:李宁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试验检测研究论文_李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