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论文_阿那尔·孜牙别克

新疆托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4500

摘要: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方法 定义腮腺炎调查病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调查在校学生1074名,发生流行性腮腺128例,罹患率为11.92%,男女性别比为1.4∶1;疫情发生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持续时间为84d,期间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在10月29~31日、11月18~23日和12月6~15日;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共发病106例,占82.81%;全校学生既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73.48%,有免疫接种史的病例数为44例,占总病例数的34.38%;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未得到及时隔离治疗有关,今后应在学校加强本病的宣传教育及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特别是在学龄儿童聚集的学校,这类疾病特别容易造成集体生病。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在春秋的时候发病率较高,但其他时间也会发病,这种病就是通过腮腺炎病毒的产生所致。在武汉市某小学在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这八十四天内共有128名学生出现腮腺肿大、咽喉疼痛、发烧症状,通过到医院就诊已经确定是流行性腮腺炎,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的扩大,就必须及时的了解现在此病在该学校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控制。病学的调查报告下文会详细提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武汉市某小学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截至,一共发生128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相关的医务人员对所有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对个案病例主动了解,然后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统计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2 判定与分类标准

确定该病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参考资料是《参照流行性腮腺炎标准》WS270-2007。在考虑流行病学的情况下,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是其他的唾液腺或者是单侧或双侧的腮腺出现没化脓但是出现肿胀情况,同时出现呕吐、想睡觉、头疼剧烈、睾丸肿痛等这些情况之一,就可以当做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1.3 整理、归纳方式

流行病学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数据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到。具体是把获得的相关病例资料数据制成EXCEL表格,然后进行卡方检验对这些数据整合分析。

2 结果

2.1该校学生患该病的基本情况

该校一共6个年级,1074名学生,一共有22个班级,该病主要在二(4)班和四(3)班发病率较高。该校发现的首例是万某,女,8岁,在该校三(2)班就读,在2011年10月14日出现发烧现象,体温达到38.3℃,病情不严重,只是伴随右侧的腮腺肿痛,发现后立即到武汉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过医疗救治,已经痊愈,症状也随之消失,该种情况被医院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家长在治疗了六天后让孩子回校学习,对该学生诊断后知道其曾经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麻腮风三联。

2.2 流行性的特点

2.2.1患病率:全校1074名学生,在84天内患病的共有128例,罹患率为11.92%。

2.2.2 发病时间: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截至,疫情共有84d,出现了三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是10月29~31日、11月18~23日和12月6~15日这三个时期,2011年10月14日发现万某首例,在1月6日发现最后1例。这期间发病率高,共有67例,占总发病率的52.34%。1月6日有2个学生发病。由下图可以通过分析发现这病具有潜伏期,这次的疫情也属于二代病例,如下表所示:

2.2.4 性别年龄情况:患该种病的男女比例是1.4:1,即男生75名患该病,女生53名唤该病,最小的患者年龄是6岁,最大的是12岁,在6岁以下的有1例,6到9岁的有106例,10岁以上的有21人患该病。

2.2.5 该校学生的接种麻腮、流腮二联疫苗或是麻风腮三联疫苗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48%,其中没有接种的人为290人,在128名患病这种,共有44名学生打过含腮类疫苗,分别有35人打过1次含腮疫苗,7人打过2次含腮疫苗,2人打过3次含腮疫苗,其他的62名不清楚是否打过疫苗。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是否打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和学生是否患病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4)。

2.3 临床症状:患者的发病症状和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相似,学生大部分都会伴随这头痛、呕吐、发热、咽喉与腮腺肿痛等症状。学生经过医院治疗并没有人员的伤亡和其他的并发症状。

2.4 预防和控制措施:(1)阻断传染源,一旦发现学生患有类似疾病或者是已经有类似疾病,就把学生送医就诊,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2)学校要对校医培养这种传染病的意识,这样能在学生出现类似症状时能快速判定何种病灶,能及时的上报给学校,学校引起重视,能早预防,早控制这种疫情的大规模蔓延。(3)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在发现疫情后,相关的医务人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紧急接种,就是在2011年12月03日和12月04日,这样在经过7到14天的疫苗产生抗体后,疫情明显的得到控制,有很大的下降趋势,这说明疫苗的紧急接种方式对疫情严重的扩散区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说这是关键性的措施。(4)在学校要实行晨检这种方式,特别是该病的高发期,一旦发现有腮腺肿痛、发热等典型症状的学社要及时的送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宿舍和教室要进行消毒防疫,保持良好的通风。(5)提高当地群众的防疫意识,让他们了解该病本身,就是通过加强宣传让他们消除恐慌感。(6)因为只有明显症状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我们才能预防,而对那些尚未表现异常的患者我们无法辨别,这也是展开疫情控制工作的一大难点。(7)我院相关人员建议学校对三(2)班和四(3)班这两个发病率比较集中的班级暂时停课,但两次提出都未被采纳,学校担心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所幸的是,学校在2011年1月15日打算放寒假,这样减少了学生之间高密集的接触,也会降低发病的可能,不会让疫情扩大传播。

3 讨论

该校的首例流行性腮腺炎患病者并没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的接触史,该种病多发于秋冬季节,该病的疫情在该小学持续了84天,但是在进行紧急疫苗接种等方法后病情在该校很快的得到了控制。疫情暴发前全校接种含腮类疫苗的学生站到73.48%,大多是6~10岁的孩子受到该种病的攻击。

3.1 疫情泛滥的原因

一是家长和学校在发现学生的病情后,没有引起重视,学校和家长怕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没有让学生在家休养,以及没有采纳医务人员的建议停课,造成疫情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是对有些患病和貌似患病的学生没有及时的隔离,孩子之间交流过密,导致疫情泛滥,持续不断。

3.2 疫情缺乏控制的原因

一是学校对相关的疫苗接种、疾病报告、体检、控制疫情扩散措施要在平时和疫情期间加强执行。其次,学校学龄儿童密集,平时有交流过密,导致疫情蔓延很迅速。最后发现无论是否有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和发病率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国产单苗(S79株)保护率仅为78.87%2,抗体阳转率、保护率、GM T分别是54.53%、78.87%[2]、1:10.43,产生不了好的免疫效果3。

3.3 防止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措施

(1)武汉外来人口多,要积极的宣传免疫意识,推广相关的疫苗接种,让人们自己产生抗体抵御该种疾病的侵袭,填补人们的免疫空白意识。(2)要在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都正常后,在去上课。严重时学校要停课防御。(3)相关政府部门要在学校加强开展宣传传染病的防治教育工作。(4)在学校疫情暴发时,要快速的进行相关的疫种治疗来控制疫情扩大。(5)政府相关部门要制订防止疫情扩散的具体措施,像应急接种、暂停上课等,要有强制执行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黎大林,李标.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4)

[2]黎大林,李标,吴虹.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3)

[3]金红.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19)

[4]尹爱华.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

论文作者:阿那尔·孜牙别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论文_阿那尔·孜牙别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