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雯

张雯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放疗科 江苏 沛县 221600)

【摘要】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病例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给予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观察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学方面: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淋巴细胞下降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和对照组白发生情况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方面:观察组恶性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及便秘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生率和对照组头痛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脑转移瘤;全脑放疗;替莫唑胺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229-02

肿瘤在进展期可发生脑转移,如肺癌患者容易出现脑转移、乳腺癌患者及黑色素瘤患者也容易出现脑转移。肿瘤发生脑转移会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1]。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的50例脑转移瘤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病例,上述患者原发肿瘤病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脑转移病灶经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且病灶≥3个。所选病例肝肾功能正常。上述患者均完成本实验及疗程,对实验过程知情同意并能够配合医护操作。上述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例15例。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病例分别为9例和6例,平均年龄为为61.2±6.4岁;原发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例、乳腺癌患者4例、小细胞肺癌共2例、其他部位肿瘤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为为60.7±5.6岁;原发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例、乳腺癌患者3例、小细胞肺癌共3例、其他部位肿瘤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脑放疗,观察组实施全脑放疗时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放疗方相同,采用6MVX线实施全脑照射,每次2Gy,分为20次,在4周内完成。观察组在实施全脑放疗时给予替莫唑胺化疗(每天服用剂量为200mg/m2,d1-5,28天后重复。口服2~6个周期)。

1.3 评定近期疗效

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血液学方面(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胃肠道方面(恶性呕吐、腹泻、便秘)、疼痛(头痛)等方面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为80.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为46.6%。观察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在血液学方面: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淋巴细胞下降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情况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方面: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及便秘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发生率和对照组头痛发生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方法,而全脑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因为能够通过血脑屏障产生化疗作用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少的化疗药物很少。替莫唑胺属于新型的烷化剂,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替莫唑胺进入脑内后可转变为活跃的代谢物,从而在脑内发生抗肿瘤作用,且替莫唑胺的生物利用很高[2-3]。在对替莫唑胺的研究中发现,替莫唑胺应用后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低。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关治疗后,观察组的近期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替莫唑胺后,观察组的在血液学方面毒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近似,在胃肠道方面,观察组恶性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并不影响治疗疗程;在腹泻便秘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率近似;在头痛方面,观察组发生率和对照组发生率也近似,说明全脑放疗同时给予替莫唑胺化疗,不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并没有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并没有影响到疗程。所以,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表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参考文献】

[1]周保元,毛庆,王鹏等.替莫唑胺在胶质瘤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2,4(01):14-18.

[2]郭珊珊,阎昭. 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药物评价研究,2014,5(06):561-565.

[3]康勋,李珊,谢铮铮等.恶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中替莫唑胺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4(05) :589-593.

论文作者:张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论文_张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