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林玉峰

辰溪县中医医院(妇产科) 湖南怀化 4195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7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实验组38例,在超声辅助下行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异常子宫出血(AUB),指非月经期出血及月经期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主要发生于围绝经期[1]。此阶段,卵巢功能逐步衰退,药物治疗出血控制情况并不理想,且容易出现复发现象[2]。本次研究采用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生育需求;子宫大小基本正常;经期过长,经量过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或引发贫血;经药物治疗无效。排除标准:排除患有子宫内膜癌以及存在癌前病变的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合并有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排除意识障碍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76例患者,年龄34-57岁,平均年龄(47.4±3.7)岁,已婚,有生育史,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的患者有51例,主要症状为周期紊乱的患者有25例。按照抛硬币法将两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子宫内膜电切术: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以5%葡萄糖灌流液进行加压膨宫,在宫腔镜下观察宫腔和宫颈情况,并刮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检查。将电切功率设置为80W,电凝功率设置为60W,以环状或滚球状电极将子宫内膜依次切除,切除深度控制在2-4mm之间,并切除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息肉以及黏膜下小肌瘤。

实验组 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取膀胱截石位,将电极板放在腰骶部,对外阴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阴道和宫颈暴露出来,并进行消毒,尽量刮出子宫内膜。将功率设置为40W,在B超引导下,送入内膜消融自凝刀,直至宫腔底部,由右前臂逐步向左移动,按顺序刮凝宫腔壁两周,移动速度以刮凝器宽度为准,之后由宫底开始向宫颈,蜂鸣器响两次移动0.3cm。此外,注意两侧宫角和宫颈管内膜的刮凝。

1.3 疗效判断标准

优:术后,月经量明显降低,每周期需使用卫生巾片数低于10;良:术后月经量降低至原来的1/2,使用卫生巾片数低于15;可:术后月经量降低至原来的2/3,使用卫生巾片数低于20;差:治疗前后每周期月经量无明显变化。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并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3.2)min、(13.2±3.1)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4±9.7)min、(37.8±8.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t值分别为19.976、16.588,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38例患者,出现1例宫腔粘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38例患者,出现1例宫腔感染患者,3例痛经患者,共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X2=1.927;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上,用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方法众多,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切除术以及宫腔镜电切除术等,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患者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采用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由上述结果可知,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8.9%),表明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创伤小,是临床去除子宫内膜的重要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需对患者进行介质膨宫,更易引发并发症,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会影响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3-4]。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有效弥补了电切术的缺点,其操作简单,手术花费时间短,无需进行子宫扩张,在去除子宫内膜的同时还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并发症更少[5]。因此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临床疗效更佳。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3±3.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13.2±3.1)ml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手术用时更短,对患者造成创伤更小。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近,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表明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应用,能够减少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上,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轶梅,吴晓玲.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3):171-173.

[2]赖曾珍,杜居洁.射频消融治疗异常子宫出血82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240-241.

[3]温小英.射频消融治疗异常子宫出血28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66-67.

[4]张永芹.宫腔镜辅助及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异常子宫出血36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9):72-73.

[5]夏秀英,万晓丽,罗晓,等.射频消融术治疗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4,26(5):587-590.

论文作者:林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林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