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比对论文_潘朦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对论文_潘朦

河南大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安阳 456500

摘要:对世界古典园林体系的划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分为三大流派:西亚园林、欧洲(欧美)园林和东方(中国)园林;也有学者认为是欧洲园林、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三大流派;还有的认为分为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两大流派。但无论如何划分,最终都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式园林和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两大体系。园林在中国称园、囿、苑囿等,西方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等。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成型、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独立体系,均与其文化内涵的各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有关。 本文在比较中西方传统园林基础上,从起源、文化背景等各个层次和角度剖析了其异,同时力图巩固自己对中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理解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起源差异;文化差异

1.中国古典园林

清代乾隆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最后繁荣时期,号称“乾隆盛世”,此段时期集中兴建的一大批优秀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成为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并驾齐驱的高峰,可以认为是整个封建社会园林创作的总结。它们全面体现了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的结晶,在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舞台上,是令观众倾倒的最精彩的角色之一,故研究乾隆盛世园林美学思想的意义,是我们揭开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内涵的最佳选择.以下我们便以乾隆时期的中国园林为例,说明古典之美。

2.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美学思想

绘画乃造园之母!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蘊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此时期的园林代表作品可推无锡寄畅园、苏州拙政园、扬州影园,其审美特点是“接近自然”。

无锡寄畅园主体是自然风光,其妙在“利用地形,巧于结合外因,冶内外于一炉,纳千里于咫尺”。借景使景观达到近水远山虽非我有而若为我备的境地。从文徽明所著《王氏拙政园记》可以看出拙政园是从“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出发,淡泊自然,故信步园内,眼前山林深郁,池水连绵,“滉漾渺弥,望若湖泊”,仿佛置身于纵横淋漓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这种旷达与超逸的园林审美观从明中叶一直延续到清初,至乾隆时,园林美学思想起了巨人的变化。由于清初大兴文字狱的结果,文人按照官方的文化标准多醉心于八股制艺,结果明代富有浪漫气息的文艺思想被窒息了,园林艺术创作形成了形式严谨、技术性强的一套程式。特别是在皇家园林艺术创作中,更表现了一种统一的风格,一种共有的审美倾向,如: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等。

3.西方古典园林

西方的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还是私人大部分讲究的是规整、对称。规则的几何形状往往给人理性、宏伟、庄严的感觉。其中尤以法国的宫廷或庄园园林为代表。

在对园林建筑细部的精雕细硺上,西方古典园林相较与中国古典园林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建筑形态和规划上西方古典园林中宫廷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只在规模不在形式。他们大多都是有一个主体建筑,然后小型的建筑、构筑物在它的周围或者中间点缀、搭配。这样突出主题会使得园林整体布局显得简练、大气。在一些小的园林建筑形式上,喷泉、花斗、规则绿篱都是西方古典园林的特色性形式。

4.体现中西园林差异的四个方面

4.1中西园林风格特异

中国古典园林中随处可见自然元素,山水、高差、植物、花鸟等,其余人工建筑的存在是为了陪衬这一切,突出最原始的自然景观。南北园林在空间形态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表现出来的是大气恢弘,南方则是给人柔美含蓄的意境,但是两者都没有忽视“自然”的主导地位。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周围的湖堤都是辅之而建,苏州拙政园的亭台水榭依据山水走势而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西方传统工匠为能让所建园林达到它预期被赋予的那种情感与意义,几乎对不符合主题的建筑物和山水等自然产物都会进行人工设计改造,最后所建园林的形式意境和寓意也是必然的。这些园艺师不会允许有打破必然的偶然性出现。法国的凡尔赛宫,从建筑物、花草喷泉均被工匠雕刻装饰,整齐有秩序的排列着。除了缺少些许自然迹象外,精致的细节也是很能震撼人心的。

4.2平面秩序――突出重点的不同

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设计建造中重点呈现出来的部分,剩下的一切均是表现主题的辅助手段。古典园林的最终效果的呈现就是自然与人工设计的完美结合,身临其境完全没有突兀之感。

建筑物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主体,突出主题的中心位置与其恢弘高大的体量是重中之重。建筑物都会被安排在设计的轴线之上,所有的辅助陪衬(花草树木、小品、水池等)都是围绕轴线呈放射状延伸开来,在竖向的构图之中,建筑物自然而然也就会成为焦点。

4.3中西古典园林表达不同的意境美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畅游,其中的意境往往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木雕可能会触动参观者的心理进而产生共鸣。古园林的氛围早已超越了完全模仿自然的高度,将抽象的感情与思想融入设计当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其景点造园的艺术手法。

西方园林一般会在形式上表达“美”,严谨的对称法则,完全没有瑕疵和偶然的细部,表现出来的是理性的,控制性极其强烈的节奏与韵律之感。

4.4造园艺术的差异

“留白、通透、隐约”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征。为了使人工建造的东西能更好地与自然融合,宗旨就是化有为无,削减建筑的存在感,突出自然景观。隐约可见的朦胧使人更有欲望近距离感受未知的景色,这也正能表明中国园林就是一幅构图完美的山水画卷。

严谨、理性是西方园林的特征。运用准确的数学与几何知识,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推敲而定。因此也就形成了规整、主次分明的西方园林形态。

5.探索中西古典园林差异形成原因

5.1传统历史文脉的不同

由于各个国家的最初信仰与礼教的影响,中国最初的“天人合一”思想,使得园林中所有的元素几乎都是从自然中模仿提炼而来。在原有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些对其升华之后的辅助产物,使得“自然”这个要素在造园艺术中一直被传承下来。

西方从很早以来信仰来自于神灵、上帝,这种心理的暗示可以通过庄严、对称、整齐的建筑形式来体现;还有一方面就是,人们在种植的时候,往往会将一块地按照功能整齐划分,这对西方后来园林建造也是有影响的。

5.2城市需求的不同

园林的形态与意境于城市相比往往是大相径庭的。在中国,人们在相似的人工建设场景下来回穿梭,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完全纯自然无修饰的地点,这也正是促进中国园林更加融合自然的做法。

在西方,人们往往倾向于独树一帜,特点鲜明,这些特点的形成只能靠人工手段来达成。这就是西方园林着重后期设计建造的原因。

5.3“美”的理解不同

中国园林推崇的是原始的“自然之美”,他们认为最原始的东西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更为真切,更为纯粹,意在于一种“意境”的营造。西方崇尚“理性之美”,他们认为自然的事物太过于偶然,只有通过严谨的计算与设计,才能弥补这种先天性的缺陷,达到最美。

总结

总之,这些园林起源、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审美趋向的差异,而直接导致了造园形式上的巨大差异。但是要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异越来越小,当今园林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样——扬长避短、兼容并包。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2).

[3]陈志华.外国造园艺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潘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  ;  ;  ;  ;  ;  ;  ;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对论文_潘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