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城市环境治理_秦淮河论文

重视城市环境治理_秦淮河论文

关注城市环境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环境治理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京持之以恒治秦淮

徐机玲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是古都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的发源地。然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这条河难见清流。为重现秦淮河的亮丽风采,南京人民开展了一场持之以恒的治水攻坚战。

秦淮河水何以污染日重

全长110公里的秦淮河是长江支流,古名“淮水”, 唐代始称“秦淮”。早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自六朝起,横贯金陵古城的内秦淮河两岸(史称“十里秦淮”)成为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的繁华之地。至明清时期,更以金粉楼台、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可是,近百年来,桨声灯影的秦淮河却因疏于治理加之人口、经济的增长,导致水质日益恶化,逐渐失去往昔令人神往的魅力。原先清亮如绿茵陈酒的秦淮水,变得暗黑腐臭。夹岸而居的市民不堪其薰扰,慕名而来的中外游人更是失望而归。

秦淮河水何以污染日重?据有关部门向记者介绍,古秦淮河通舟楫、利灌溉、排洪涝,到了现代,则主要以排水为主。由于秦淮河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加之30年代遍布市区的2000多处大、小水塘逐年填塞消失,使全市雨水调蓄能力大大下降,工业和生活污水则集中倾泄于日趋狭窄的秦淮河内。据80年代初测算,仅分布于城西南约24公里的内秦淮河,就承载污水总量26万吨。有机物重度污染的秦淮河水,COD 等主要污染指标严重超标。枯水季节,污浊发黑的河水臭气逼人;汛期一到,飘浮着垃圾的污水四处横流,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和人民身体健康。

为治理秦淮河污水之患,南京市从50年代起,多次疏浚秦淮河道,在沿河干支流建设节制闸和泵站;70年代结合流域治理开挖了有利防洪、引水、灌溉的秦淮新河;80年代中期至今,采取“排涝与治污并重”方针,开始全面整治内秦淮河,并于1996年建成日处理水量26万立方米(旱季)至54万立方米(雨季)的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由于水环境治理投资大,污染源涉及面广,以及治理工程缺乏全盘科学规划等诸多因素,秦淮河整治多年虽有成效,但水体质量并未根本改善。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地区近年崛起了贡院、王谢古居、乌衣巷等一大批精美典雅的古建筑群,而伴随其间的秦淮河水混浊依旧,成为秦淮风光带的一大缺憾。

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中之重

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使古城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现。1998年,南京城市建设实现三年面貌大变,在数百幢巍然林立的高楼和纵横交错的通衢大道旁,污淖的河水与之格格不入。秦淮河水何时变清流,成为从市长到百姓,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然也被列入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以往水治理工作的分析、总结及进一步的科学论证,南京市去年初开始实施综合整治内秦淮河的三期工程。

记者在秦淮河整治工程指挥部了解到,水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包括河道整治、污水截流、引水等主要工程在内的系统工程;水的流动性特点,又要求水治理必须实现流域治理。这些系统工程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治理工作半途夭折。近年南京市重点治理的内秦淮河主干流分南段、中段、东段、北段,其中自东水关入城,折向西南方向,由西水关出城的内秦淮河南段,是闻名中外的“十里秦淮”主河道。在1985年至1996年内秦淮河一、二期整治工程中,主要将人力、物力投入南段及与其相邻的中段河道的清淤、截污及护底、护坡、驳岸的环境治理。一度还将河道两头封闭,进行大换水。但因其它河道没有得到同样强度的投入和治理,污水照样从内秦淮河水系的四面八方流向这里,使这段河道的水污染无法彻底治理。

内秦淮河三期整治工程吸取了这一教训,将主河道全部纳入治理范畴,并增加了生态和景观工程。对城郊结合部居民新区分布密集的河西地区、月牙湖地区的水环境也同时予以治理。目前,已完成河道清淤30万立方米,兴建宽1米、高3米的钢筋混凝土污水截流沟8200米,扩建了日引水量达8万立方米的大桥水厂,河道护砌和环境、 绿化配套工程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完工。南京市民惊喜地发现,蜿蜒于古城大街小巷的秦淮河两岸,近年大力绿化植被、兴建花圃,有的还建起小游乐园、书画廊,成了人们修养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持之以恒 长治久安

总投资近9亿元的南京市内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已接近尾声, 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工程的效益,使城市水环境长治久安?记者走访了承担全市水环境治理重任的南京市政公用局局长朱自强。

朱局长认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污水的截流、治理,使河(湖)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清洁标准;二是通过疏浚河道,保证其快捷、通畅地防洪排涝。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水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景观。现在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并不复杂。但要真正发挥这一工程的效益,使秦淮河清水长流,还需下功夫搞好长效管理。

首先要抓好水环境治理工程的运营管理。要根据统一规划,专业治水,分级管理、各尽其责的原则,确保各项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并适时给予维护、调整、改造与提高,使其充分发挥整体效益。根据水资源动态管理的特点,还要着力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制定水环境保护法规,发动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严禁随意向河、湖、沟、渠泄各种污水,乱扔垃圾。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应予以严惩或法律制裁。

朱自强特别强调,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持之以恒抓管理,坚持增加投入,完善和改进工程设施,才能实现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沈阳倾全力还债

姜敏 李斌

对于沈阳这个老工业城市来说,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实在不少,经济结构与机制方面的矛盾不提,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城市布局不合理、交通不畅、建筑风格单一、空气污染、绿地稀少、遍地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等等,不一而足。近年来,沈阳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旧城改造等,逐步清还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历史欠债。

抓住要害 逐步推进

据沈阳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主要是坚持规划高标准、实行全方位立体改造,确定了集中财力、抓住要害,逐步推进的城市改造指导思想,即从点线着手,带动城市建设的面。点就是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点项目,线则是主要街道。连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打响一个大战役,一条条线、一个个点结合起来,迅速形成了整个面的突破。

——1997年,实施“三四三工程”(即建设改造三条大街、四个广场、三座公园)和大二环公路的建设及新开河的改造。改造后的太原街、中街步行街都成为现代气息十足的商业街,改造后的公园和几大广场,则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998年,实施了“六二一”重点环境改造工程,继续对市内几大街区、路进行综合改造,包括改造地下基础设施。改造后的这些路段各具风格,功能各异,有的成了具有清朝特色的古文化街;有的成为现代商业街;有的成为现代科技城;还有的建成了具有现代交通景观特色、展示沈阳工业区面貌的街路。

——1999年,沈阳一下子推出了50个重点建设项目,一部分已竣工,一部分则将于几年内陆续竣工,其中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动物园、体育场馆、公共广场、大市场等诸多完善现代化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使城市建设与改造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腾笼换鸟 调整结束

作为一个大中型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建设在沈阳市区,不仅污染城市环境,而且还严重干扰居民生活。为了发挥中心城区的多功能作用,沈阳以地为媒,活地兴企,有计划在全市实施了“腾笼换鸟”工程——即将企业搬迁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盘活土地存量资产,逐步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将产出率高、占地少的项目安置在区位优质的地段,将污染扰民的企业搬迁到中心城区副城以外,优化城市环境。全市已有150 多家污染扰民企业迁出了中心城区,腾出黄金地块达百万平方米。

与城市改造相对应,沈阳在城市环境管理上也抓住要害,确定重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了不同措施,实现了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如针对煤烟污染严重的问题,主要实施了能源管制,包括对煤炭品质、能耗设备、能源总量的控制。一方面推行洁净煤的生产和配送,一方面强制淘汰落后的燃煤锅炉,推广降耗节能技术。由于与城市改造、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解决环境问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大批企业推行了清洁生产,不仅减少了污染,而且提高了效益,降低了成本;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实现大规模集中供热,降低大气中污染物含量等。

既出凝聚力 又出生产力

几年下来,沈阳逐渐告别了“脏、乱、差”。大烟囱、“火柴盒”越来越少了,公园、绿地、雕塑则越来越多,臭水沟变清了,天空也变蓝了,沈阳人无不为之欢呼雀跃。在去年的一次“百万市民看沈阳”活动中,近百万沈阳人登上新开通的市内观光车,仔细地浏览了自己的城市。变化之大,建设之快,令许多“老沈阳”都不识新沈阳了。

在改善城市面貌的过程中,沈阳尝到了甜头,把城市建设作为既出凝聚力又出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放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据悉,目前,沈阳正开始筹建横贯东西的快速干道,并已制订了兴建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此外,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也正在紧张建设中,将于近期完工,全市污水、垃圾全部处理达标;大范围的棚户区改造也已全面展开,预计在一两年内,平房将在这里消失。届时,沈阳的面貌将令人刮目相看。

济南众说纷纭的泉城广场

尹建华

1999年9月底竣工开放的泉城广场是集文化娱乐、 绿地休闲和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广场,也是济南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建项目。广场东西长780米,南北宽210米,占地面积16公顷,约250亩, 总投资达13亿多元。

广场座落在泉城中心地带,处在千佛山至大明湖这条著名风景轴线上。自西向东,又分为趵突泉广场、济南名士林、泉标广场、下沉广场、颐天园童乐园、滨河广场、历史文化广场、荷花音乐喷泉、文化长廊、四季花园、露天文艺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地下空间等十几部分。广场内种植草坪6万平方米,高大乔木800多株。但大部分地面为花岗石、大理石等硬面铺装。

泉城广场1998年开工建设,整个工程拆迁居民1769户,单位51个,拆迁总面积达17.7万平方米。广场总投资13亿元中,光拆迁安置就花去7.93亿元。

耗巨资建一个广场,值得吗?有人疑问。济南市领导认为,从长远看,一个泉城广场可带出三个中心,即新的旅游中心、文化中心和商贸中心,这三个中心创造的价值无法估量。不仅圆了几代人建一个城市中心广场的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无法估量。自身文化内涵丰富的泉城广场终于使济南人有了一个集会的场所。

济南是个特色明显的旅游城市,泉城广场把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千佛山等名胜连成一片,使其旅游特色更为突出。从商贸格局看,泉城广场像一条纽带,把银座商城、贵和商场、百货大楼等一批商场连接在一起,使济南商业“小、散、乱”的局面得以改观,广场周围的商用房更是大幅升值。如今,气势恢宏的泉城广场已成为济南市一个标志性建筑和最大的城市景观,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节假日一天接纳十几万游客。

泉城广场的设计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人认为,以高低落差方式把广场分成十几部分,显得有些杂乱;也有人认为,不如此,难以展现齐鲁文化内涵。还有人认为硬装地面过大,好不容易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拆出一块地皮,应更多地让位于“绿”色。但也有人认为,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这么一个中心广场,节日还显得有些拥挤,硬装地面再小,那就更拥挤了。不管怎样,济南市民还是从心里喜爱他们的广场,称它为“城市大客厅”。

标签:;  ;  ;  ;  ;  ;  ;  

重视城市环境治理_秦淮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