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论文_沈金红

56例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论文_沈金红

(靖江市孤山镇卫生院 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 目的:分析手术病人的焦虑状态,对其产生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不同种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对患者入院、手术前和出院前的焦虑程度予以测评。结果:此研究中的56例患者手术前一天的焦虑评分均大于标准分数。结论: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焦虑评估,对手术前心理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手术;焦虑;评估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24-02

对于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具有一定的心理应激性,而主要的表现为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使得患者会产生应激反应,因此对其自身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对其围术期患者的心理情况予以分析,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情绪,有助于其心理疏通,并能够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1]。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不同疾病患者纳入此研究中,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31例、25例,年龄区间为28~76岁,经计算后平均年龄为(52.4±11.6)岁。其中10例患者实行甲状腺切除术,8例患者实行腹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实行疝修补术,6例患者实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7例患者实行直肠癌手术,10例患者实行胃癌切除术。

1.2 方法

此研究中入选的56例患者均按照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予以分组对比,并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加入28条医务人员和手术的相关内容,每条按照1~4级逐一进行评分,患者的评估时间为入院、手术前一天和出院前,患者需要自行对量表进行填写。随后将28条分数进行相加,其最终获取的分数乘以1.25,并通过四舍五入方法获取标准分,焦虑评定标准分数约为5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况越显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数据采用计量资料或者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数据之间经对比分析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56例手术患者总分均大于标准分数,其手术前一天焦虑症状较为显著,而对比不同疾病患者的焦虑情况,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比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的焦虑情况,P>0.05,统计学意义未产生;比对患者性别之间的焦虑情况,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比对不同年龄患者之间的焦虑情况,中年患者评分明显大于老年患者,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

3.讨论

人们感受到环境可能对自身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时,主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为焦虑。而焦虑是通过焦躁、不安以及恐惧等表现出的一种反应。对于患者而言,外科手术为一种应急事件,主要表现为焦虑。此研究经过分析后可知,患者在手术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情绪,同时会表现出阶段变化。经检测后,患者手术前一天的焦虑分数较高,由此能够看出越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焦虑情况越显著。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按照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能够有效缓解其应激反应,患者经心理疏通后,其不良情绪可以消除,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

影响手术患者焦虑症状的因素较多,例如手术的类型、手术的大小、患者性别、患者的年龄以及对手术内容的了解等。此研究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可知,患有子宫肌瘤和甲状腺瘤的患者,其疾病虽然具有一定的单纯性,但是此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疝修补和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而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因素可能为:①年龄。患有子宫肌瘤和甲状腺瘤的患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同时为家庭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压力,会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予以担忧,同时中年患者的焦虑情况较为严重[3]。②性别。对不同性别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对比,其女性患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男性患者,患有子宫肌瘤和甲状腺瘤的患者女性比例较高。而胃肠癌、疝修补和肠癌患者经过对比后,P>0.05,无显著差异,这可能和医疗措施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关系,由于多数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并不了解,与此同时,疝修补术和静脉曲张手术并不严重,因此患者焦虑情绪并不显著。

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均会出现一定的紧张感,并且存在相应的焦虑状态。患者在入院时希望能早日进行手术,当将手术日期确定时会出现不安现象,少数患者在手术前一天服用安眠药后依旧难以进行睡眠[4]。而焦虑情绪会对手术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加大了手术的失血量,切口愈合缓慢等。除此之外,不良情绪还会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对手术患者予以相应的心理疏通则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将患者的焦虑情绪予以消除,医务人员需要在手术前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而术前的心理疏通,有助于对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的控制,并且还能够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可以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予以正视,对其情绪的稳定具有促进作用。患者在手术后麻醉清醒时,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预后予以了担心,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后告知患者手术结果,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将其不良情绪予以消除[5]。除此之外,此研究中加入的条目包含患者希望认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知识予以充分了解、对手术过程中的疼痛予以担心、对手术结果予以担心、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由于医学相关知识的普及,多数患者了解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是患者较为担心的则是手术效果和预后等。

综上所述,患者在手术前均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状态,因此为了缓解其焦虑情绪,手术室医务人员需要将护理模式予以转变,在进行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环形手术前的询问、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手术后的随访,进而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程度,在和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时,有助于护患和医患关系的创建。

【参考文献】

[1]王美珍.手术病人术前焦虑评估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3):151-152.

[2]杨红,李芳,范谦等.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病人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6):2011-2012,2013.

[3]李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评估与心理护理[J].心理医生,2015,21(10):142-144.

[4]李影.外科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2):145-146.

[5]盘雪莹.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病人的焦虑心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114-115.

论文作者:沈金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56例手术病人焦虑评估及分析论文_沈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