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走进小学校园论文_沈龙燕

浅谈太极拳走进小学校园论文_沈龙燕

沈龙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心小学型塘校区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的体育精华,它是集养生、健身、修身、医身于一体的哲学拳术,不仅内涵丰富,健身益智,动作优美,而且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然而,在当前娱乐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对太极拳的兴趣,并熟练地掌握太极拳动作。为了适应当前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的要求,作为体育工作者有必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通过太极拳练习增强体质,引导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 太极拳 兴趣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43-01

1、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武术中一项别具风格的拳术,它具有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价值,对锻炼身心是非常有益的。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独特的技击和技巧。它的特点在于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沉静缓慢、柔和圆滑、匀速连贯,其演练过程细致而松静,舒展而严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极拳作为一项健身养生的项目不断地被人们推广,举国上下男女老少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掀起了太极的热潮。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学校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把太极作为一项特色项目在进行,于是太极拳走进了校园。

2、太极拳的健身、健心功能

练习太极拳时,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提高,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神经系统接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平衡力和协调性;太极拳动作要有意识地与呼吸配合,使呼吸自然,这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太极拳深长细匀的呼吸和腹肌膈肌活动,即能增加透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有规律的改变,使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动作练习时,人体肌肉和骨骼的频繁活动,这使肌肉发展均匀而富有弹性,加强骨骼的血液循环,使骨质变得坚韧,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产生良好的作用;活动过程当中,呼吸运动使膈肌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肝内血液循环通畅,胃肠的扩张力、蠕动力得到提高,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太极拳动作的腹部旋转运动,改善了腹腔,特别是盆腔的血液循环,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治疗意义。

3、厌学太极拳的因素

太极拳动作缓慢,结构动态变化复杂,易遗忘,对协调性要求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单调,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太极拳教学,很难使太极拳打出韵味,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没有哲学思想浸润的太极拳课堂欠缺智慧,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阶段体育文化氛围欠缺,不足以形成大规模太极拳练习,会使学生对太极拳运动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了解太极拳的内在价值,学生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4、太极拳教学策略

4.1.配合轻音乐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的轻柔配合太极拳的柔美,给学生美的享受,这个也是小学生不同其他年龄阶段的区别。年长的学生学习太极,也深知太极拳对自己身体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这种意识相对会弱些,如果用优美的动作在学生面前表演一次,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欲望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开发了,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步。

4.2.游戏穿插太极拳的基本功,让学生在玩中得到锻炼。练习基本功是学习太极拳的第一步,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往往练基本功是最枯燥最乏味的一个内容,而面对低段学生的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学习呢?本人结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收到了不少的效果。首先了解手型和步型,在知道手型有拳掌勾,步型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步等,在基本了解这些的基础上,创编拳掌勾的游戏,两人一组,弓步冲拳打独立提勾,独立提勾打马步推掌,马步推掌打弓步冲拳,依次进行练习。了解了太极拳的基本功后,在游戏过程中再突出讲解太极拳讲究“静”字,看似不动、简单,实则不然,久了才有体会,结合桩功,配合音乐进行游戏,使学生在静中感受太极。

4.3.太极上下动作的分解和完整的结合。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所以在教学太极拳时,采用动作分解示范教学,这样学生容易接受。把动作分解成上肢与下肢动作的练习,一般先练下肢,以脚为主,等脚动作学会后再加手型,或者先练脚再练习手的动作,再手与脚的动作结合练习,这样学生看得更清楚,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了。在练习动作的同时还可配以歌诀,帮助学生记忆动作的顺序,如:卷肱搂膝野马云,金鸡蹬脚揽十字。

4.4.培养骨干,分组练习,实践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度及优差生,同一个环境教学,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动作稍为好点的同学,教师加强辅导,作为班级骨干来培养,当然对于接受慢的同学更要进行个别辅导。一堂课体育课才四十分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去教那么多学生打好太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班级里培养一批骨干成为小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学合理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小老师,这样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多了学习的机会,而相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除此,更令教师欣慰的是学生除了在课内认真练习外,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再课后也自觉地打起了太极,似乎整个太极拳的气氛活跃了很多。

4.5.强化动作质量,分组交流。通过多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把太极拳的动作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但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纠正与指导,这也是太极拳的教学区别所在。对小学教授太极拳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粗”后“细”,先“形”后“神”,先把动作教给学生然后再去抠细节,最后强调神态,学会这些动作后尽量做到心、神合一,眼神与动作的配合,还要注意教学生打太极拳时注意呼吸节奏与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太极拳质的升华,但也不是教师一两句学生就会明白的,这个环节上可采用分组交流、观看,相互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升华的环境,也可以看一些水平较高的太极冠军的视频表演,看完后学生分组讨论分组练习,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4.6.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当一整套动作完成后,配以轻音乐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太极拳带来的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轮流表演,看哪组的同学得分最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的开发。此时教师再强调意识、动作、呼吸协调运动,表演时做到心静用意,意动相随,柔刚相济,内外合一的境界,还要及时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必要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练习。

5、结论

太极拳其拳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乏为人处世的原则,做人的道理,感悟生命、启迪智慧。学生通过学练太极拳,在传统的武德文化浸润下,变得更讲礼、更自信、更富责任心。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我们在学校推广和普及少年儿童太极拳,既是孩子们德、智、体全面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太极拳走进校园,让太极拳在华夏土地上遍地开花,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尽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陈素红.谈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教学,2004.5.

[2]藏风儒.大学教授谈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康兴.太极拳教学浅谈[J].武术科学,2006.2.

[4]王素强.浅谈太极拳教学的几种方法[J].山东体育科技,2003.2.

论文作者:沈龙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谈太极拳走进小学校园论文_沈龙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