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培训实效性的思考_干部培训论文

关于干部培训实效性的思考_干部培训论文

关于干部培训实效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干部培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级各类党校和干部院校是进行干部培训的主要阵地,委托或调干部离职到党干校学习和进修,是当前我国各级党组织培训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党校和干校,干部培训的质量不高,实效欠佳,是个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分析影响实效的因素,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思路,提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党干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影响干部培训实效的因素分析

影响干部培训实效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是受干部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的。从党干院校这个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被培训对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被培训的干部求知动机不高,是影响培训实效的突出问题。造成被培训对象学习动机不高的原因,一是一些干部没有读书、思考、分析的习惯。一拿书本眼就花,一听课就困,一分析知识就头疼。而上舞场、酒场、娱乐场却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二是怕苦、怕累、懒。脑力劳动是艰苦的劳动,一些人一听说学习,就望而却步。有时即便勉强坐下,也恳切希望教师只讲答案,答案之外多讲些闲闻轶事,以乐耳目。三是无危机感,缺乏竞争心理,满足于得过且过。

其次,一些被培训对象有借培训休息的认识误区。一些干部中,有些是在党内工作多年的同志,自认为对党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单位的工作比较紧张,每日疲于奔忙,有了出来培训的机会,想借机休息一下。因此,对培训内容并不用心学习和深入探讨,而对培训“条件”却很关注。吃的希望可口些;住的要求肃静、舒适些,每个房间要求有电视外,舞会、郊游、参观、打打麻将,来者不拒。参与起来,大有“乐不思蜀”之态。这部分人,要求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全部记住,付出些脑力,提高些素质,是困难的。没有正确的培训动机,就谈不上培训实效了。

再次,“假学员”冒名顶替。近几年来,由于领导体制及基层组织方面等多种原因所致,使得应培训级别的干部和应培训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能到校培训,而委托非应培训级别的干部和岗位上的人来“顶替”学习。这种现象,近些年来日渐增多。培训这样的“假学员”何从谈起干部培训实效问题。而假学员所带来的消极效应,却是深远的。

(二)培训过程方面的问题

影响培训实效体现在培训过程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少完整的科学教学计划。不能从实际出发设置培训目标,知识构架欠科学、学科无大纲和配套的教材。个别的培训组织者,以培训干部为名,实为显示政绩或借以变相补充财力。二是组班规模过大。少则五、六十人,多则几百人,学员文化层次高低不一,经验、阅历深浅不同,接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基础悬殊。教师教学时只能遵循多数人原则组织教学,或者迁就影响力大的学员实施教学。这就影响相当一部分人的学习效果,这些人在班中虽然是少数,而回到基层却牵制了一个层次或一个系统。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各类培训班通常遵循:讲授、讨论加活动的模式运作。缺乏必要的实验、锻炼等其它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锤炼和能力提高的教育环节。更不重视心理训练。四是单位时间内规定灌输的知识量大,缺乏消化理解的过程,囫囵吞枣。五是不重视考核。许多班次培训结束时,根本不进行考核。有时即便考试,也多是开卷。答卷时,许多学员不是查阅学习资料自主答卷,而是相互抄袭,敷衍了事。

(三)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不容置疑地起着主导作用。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党校教师,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影响,直接地影响着教学、教育的效果。

首先社会上尚存在着师不尊、道不严的问题。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权威性,自文革期间受摧残后,迄今还没有根本恢复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受制于学员的评价,又受制于领导的评价,很少认可教师的教育主张。其次,教师的知识储备受限制。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接近以月为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占有的资料越来越少。调研的机会一年不如一年。法定的进修规定,多停留在希望之中。特别是在那些较小规模的党校,教师的知识储备,更难充足。忙时,培训任务一来,仓促上阵,一人同时承担几门课,角色一多,学问亦难精深。再次,因为组班规模过大,学员程度不一,差异悬殊,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以了解学生基础,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的实效受到影响。

鉴于上述因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满足于起传声筒作用者有之,热衷于搞诠释,照搬、照抄者也有之直接地影响着培训的质量。

二、提高培训实效的对策

(一)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实现培训实效的根本保证。干部培训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贴近社会的现实需要。坚决克服把那些听起来没劲,学起来没味,干起来白费的内容强加给学员的作法。

人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并不都是主动的。往往迫于生存和生活。教育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做为党的干部,掌握和了解工作的基本知识,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是对每一位从业人员的起码要求。在干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时,就有必要强化其被动性动机。用聘用、晋升、考核等手段,逼其学习。提高其间接学习兴趣,以保证其胜任工作的能力提高。

(二)强化学员的管理措施

一要把住学员培训关。谁该培训,何时培训,用人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和党校力争掌握准确。该培训的干部,绝不允许“顶替”。二要强化考核。明确强调办班就应该考试。学习结束,班任和教师都应该给学员做出恰如其份的鉴定和评语,供用人单位使用时参考。考核不及格者,学杂费不但要自理,而且还应重新补课和补考,直到合格为止。三要规范班次。每次办班,都应根据学员差异,分成若干小班。高层次班,每班人数不宜超过25人,尽可能以小班形式上课。班任要由政治觉悟高、事业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担任。

(三)规范培训的科学性

一要科学地决策每次办班的培训目的。所设置的培训科目要适用、科学、并具有前瞻性。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开课顺序、时数、基础课专业课比例,力争结构科学。还要制定出配套的各科教学大纲。大纲中教育内容、授课方式、思考题、作业、重难点、节数门列有类,详略清晰。教材在无法事先编出时,要提供相近教材目录。参考资料也应尽完备。二要给教师充足的备课时间。必要时可通过办师资班的形式集体备课。师资班的培训,绝不要以上课的形式去完成。应该是以指导教师备课,研究教学方法、探讨学术理论、撰写教案为主。三要给教师独立自主完成教学目的的自由。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内容和培训目的,各有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放手让教师去教。最终要通过学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只要对教师事先有充分地了解,能胜任工作的,就无须干预教师的教学过程。四要鼓励教师了解学员,重视教师对学员的评定和使用意见。五要改善党校的学习氛围,使寝室、教室、阅览室和资料室方便学员自学和研究。良好的学术环境是开发智能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若置学员以娱乐的氛围之中,想学习的学员也难以静下心来。

(四)完善培训机制,健全教育管理体制

1、完善培训机制。当前党校干部培训,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基层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培训计划,委托党校培训;另一种是上级党组织根据全党的工作需要,调基层干部到上级党校培训。这两种形式,都有选择培训对象,确定培训机构,考核培训结果,量才调配工作这四个环节(在职提高无调配工作这一环节)。因此,这四个环节应该有统一的、一致的、连续的要求和规定。

2、建立干部资料网络,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各级党组织都能配得起电脑,组织部门应建立科学的人事档案,干部的知识,才能,特点,自学状况,进修状况,打开计算机一目了然,调训干部就会有一定的针对性。

3、从上至下建立督学机构和选任督学官员。全国党、干校、 已形成了一个不小的系统,为了使干部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轨道,有必要在干部教育系统设置督学机构。选任好各级督学官员。对各级党员干部系统的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的指导、督察、评估等工作。从全局把握干部培训的实效问题。按教育规律管理干部培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干部培训的必然趋势。

(五)激励教师,强化师资管理

党校系统应定期表彰在干部教育和学术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育者。提倡敬业精神,培训党校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努力创造条件,使党校教师的收入逐年有所提高,鼓励教师到基层调研或挂职锻炼,积累干部经验。管理教师要遵循教师劳动特点,要让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学术上,工作点放在讲台上,责任心放在学员发展上。工作专一,才容易出成就。

标签:;  

关于干部培训实效性的思考_干部培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