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三条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给父母的三条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给家长的三点忠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点论文,忠告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4岁孩子想自己横穿马种……

孩子画的杂乱无章的图画,家长却称它是杰作……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虚构的世界里。

如果孩子刚开始生气,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分心。

是的,每个作父母的在日常生活里,常常遇到类似的种种难题,那么,法国儿童心理学权威洛朗斯教授,他给您提出以下忠告——

1 让孩子相信他自己

一岁的孩子想走出他的活动围棚去认识认识房子。

一岁四个月的孩子想自己走路,不要父母拉他的手。

两岁半的孩子想自己拿刀削梨。

四岁的孩子想自己横过马路,不要大人关照。

六岁的孩子愿意自己上学校。

八岁的孩子愿意晚上和大人一起看电视。

十二岁的孩子喜欢和同伴一起去看电影。

十四岁的孩子喜欢自己去度假,不要大人陪同。

对于孩子,这是开始尝试自由;对于父母,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逐渐地放手,什么时候还不能撒手不管,他们常常很难作出决定。有的父母不等孩子允许就松手,推他前进,这些父母对孩子很严厉,要求他比别的孩子早学会游泳,晚上一个人敢穿过黑暗的花园。“去吧,往前走,不要害怕,跳过去!”他跳了,但是摔倒了,身体摔痛了。从此,父母和孩子都失去了信心,孩子就变得越来越胆小。

另外一些父母则相反,对孩子百般阻挠:他们从不敢对孩子放手,孩子想走一步,“注意,你要摔倒的。”孩子要自己吃饭,“小心,你会把衣服弄脏的。”他们害怕孩子受惊;孩子想学游泳,怕他溺水。这些父母就是这样害怕孩子成长。孩子只能从父母那里一点一点地争得自由。孩子老是克制自己,于是变得胆小怕事起来,慢慢地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还有另外一种父母,既不强迫也不限制孩子,对他们放任自流。“你愿意自己做?没关系,你做吧!”或者是漠不关心,或者是意识不到。结果是孩子感到被人抛弃了。上述三种态度大概是最糟糕的。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答应孩子,什么时候不能答应?这是很棘手的问题,既没有规则,也没有秘决,一切都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对胆怯的孩子,应当慢慢地推动他前进,使他树立起信心:“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像别人那样做。”对鲁莽的孩子,则要关照着点,不然他会摔交的。让孩子相信他自己,你从远处关照着就成了。他在前面走,你在后面跟着,不管他看得见与否,都符合他的安全愿望。最大胆、最爱独立的孩子一点也少不了你的关照;他做着探索新事物的幻想,但同时又希望你能给他提供保障。

对于孩子这种不自觉的双重性的愿望,你的态度也应当是双重的:既要大胆放手,又不要让他摔倒。例如,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对孩子说:“你愿意到花园里去散步?好吧,你去吧。”说完后,她就从孩子身边溜出去了。如果孩子出去,然后再回来找不到母亲,他该有多以伤心。他想自己去散步,他坚信,当他回来时,他会见到他的母亲。结果却不是这样。

不要等着孩子来要求自由,而应该不时地主动地给他一点。这是比任何东西都好的礼物。他四岁了,你每天早上拉着他的手,陪他到幼儿园的门口。有一天,如果不用横过马路,你送他到离幼儿园还有五十米远的地方就松开他的手,让他一个人走去。他会很自豪地走完这段路程,头也不回一下。

2 不要让孩子生活在虚构的世界里

孩子要求什么,如冰淇淋、气球、小火车等,你总是满足他的要求;对他画的杂乱无章的图画,你却说它是杰作;当着他的面评论他,说他聪明,漂亮;为他排除一切障碍,让他回避所有困难,遇到机会总是助他一臂之力;什么都按他的愿望做——穿衣、洗澡——依着他,从来不命令他,怕他哭闹。这是在孩子的周围建立起一个虚幻的世界,让他生活在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世界里,因为明天上学时,他发现班上有三十个年龄和他相当的孩子,会因为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惊讶;一位不耐烦的老师对他的图画不欣赏,他会受到震动;同学们按规则做游戏,没有理由让他获胜,他会感到伤心;做体操或上体育课时,他的鞋带掉了没有人来给他帮忙,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会发现这个世界他到处碰壁,这里禁止,那里又是等级,又是规则。总之一句话,在集体中,对个人有各种要求。如果你什么都对孩子隐瞒起来,你就没有为他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3 对付生气的孩子的妙——让他分心

如果孩子刚开始生气,一种很有效的办法是让他分心。例如,头顶上有什么在飞,就对他说:“呵,一只蜜峰!……”而且要说得很肯定,以产生突然袭击的效果。

“你看那边跑步的老奶奶,她跑那么快要到哪里去呢?”如果产生了作用,孩子的气会很奇妙地消失。他寻找蜜蜂或老奶奶时,你就利用这个机会:“蜜蜂飞走了。你知道吗?”“蜜蜂螫人时,会在皮肤上留下一根刺……”“老奶奶不见了,她进到那边的房子里去,她要到大夫那里去,她迟到了。”这主要是让孩子忘记自己在生气。

另一个建议——如果机会合适——是打赌。例如,孩子不愿大人给他穿衣服,或者他非要穿那条不干的短裤不可,你就对他说:“我和你打赌,你肯定没有哥穿得快。”(或指着闹钟的指针说到什么时候他穿不好衣服。)

但是,孩子有时生气来得很快,小手段对他往往不起作用。他怒气冲天,要跟你打架。那么你就跟他“对打”,“拳击比赛”常常能获得成功。你装作拳击,开始时孩子拼命地打,后来就变成一种游戏,生气就在比赛中消失。当然,笑声不会立即就出现,孩子还要克制自己,因为他还在生气,他会尽量忍耐。他要想法子鼓励他笑起来。必须让他取得胜利,他才能最后笑起来。

孩子生气时有时听不进道理,这时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心平气和,细声细气跟他聊天。总之,在孩子盛怒的情况下,他的面前不应有会刺激他的好斗性的因素。气氛稍为轻松一些,说些劝慰的话和给他一些关怀,都会使危机加速结束。

孩子在商店、公共场所和大街等地方哭闹,使做母亲的很恼火,感到丢人,那时就只有采用威胁手段而无别的办法了:“到家里有你好受的!”威胁一个孩子绐终是令人难受的,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这样做了。

最后,当你有急事要走或要赶火车,恰巧孩子生气,这时就必须立即制止他。为了使孩子立即安静下来,可以答应给他一个小玩具。这种办法不应提倡,但很有效。这就是为什么细心的母亲总在抽屉里放一些准备给孩子的廉价的使人意想不到的小玩具。

图/陈伟中

李龙添译

标签:;  ;  ;  ;  

给父母的三条建议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