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王永善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王永善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小学 266752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转变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体现

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阅读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有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完成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

1.教学目标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行为指导。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保障阅读教学方式始终是正确的,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有效。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保障,只有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通过有效的阅读能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增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体现学生主体性。有效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的主观意识在阅读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主观地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调整阅读方式,满足自身阅读的需要。

二、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中目的不明,要求不清。阅读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全面、准确、具体、切合实际。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情,三者缺一不可。有些教师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对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对各年级教学的要求不清,导致了随意性“滥读”现象的产生。

2.教学形式单一,方法枯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的自由读书和感情朗读训练,削弱了对学生进行静思默读、读书勾划、读书归纳概括、快速浏览课文内容等方面的训练,整节课都表现为学生自由读书,或者教师强调“带着什么语气”、“带着什么心情”的朗读训练,结果是学生课文没有读通、读顺,更难实现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的目的。

3.重讲轻读,课堂提问随意。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常担心学生不懂,过于注重讲解和提问,占用时间多,导致产生“满堂灌”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多为对字词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提问的方式多为“是什么”、“怎么理解”等问题,缺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把握,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中几乎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缺少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文章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的品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提高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策略

1.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奠定阅读教学基础。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行动指南,优秀的教学设计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所以,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时候,为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目标,就是自己使用工具书,将文章中的生字词标注出来,并注上拼音,做到在阅读中不多字、不漏字,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尝试合作朗读。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对读,一方在阅读的时候,另一方要注意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指出,做到相互监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熟读成诵。通过反复地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让学生实现有情感地阅读,能够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

2.注重阅读教学方法,做到“读思结合”。在阅读方法方面,教师应该系统全面地介绍精读、略读、速度、选读等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中,学生如果仅仅局限于认真读完一篇文章而不选择合理的阅读方式的话,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而且对于阅读质量也是有影响的。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尝试运用更恰当的阅读方式的能力,这也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一个环节。读思结合的主要内涵是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边读边思考,主要方法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为了实现真正的“读与思”相结合,除了指导学生多运用工具书、在文章重点部分划线标记号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初、阅读之时、阅读之后都能够自我提问并自我回答。

3.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合作与探究阅读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吃透课本,有逻辑性地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在初读这一环节上,根据小学生好奇、主动性易带动的特点,和他们商量“让老师带着读还是自己想办法读通”,学生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读。在阅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鼓励学生自由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阅读完毕,主动提问学生“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呢”,学生回应积极,互动强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让理解的学生回答不理解的学生,中间穿插教师的点拨。这样,构建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础上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总之,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工具性与实践性兼备的科目,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标的理念,重视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阅读的情感因素培养,摒弃不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论文作者:王永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30

标签:;  ;  ;  ;  ;  ;  ;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王永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