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技术论文_徐云顺

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填充砌体墙抹灰后一定时间后常常出现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造成大量的修补,成本增加的同时还给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造成了损害,各家施工单位以及建设单位均在寻求施工工艺的改进和施工技术的创新,以降低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

我项目便针对填充砌体墙抹灰开裂、空鼓这一常见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在保证填充砌体墙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免去抹灰层施工,同时针对变形敏感位置又采取一定的抗裂措施,达到直接采用腻子施工面层的效果,本文结合项目的实践经验重点阐述本施工技术的详细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施工技术

1.填充砌体墙抹灰施工质量现状及原因分析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做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来,经过对项目施工的认真分析和研究,认为导致该砌体抹灰层空鼓开裂的主要原因是:①因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货源紧张,多数情况下厂家生产的砌块未经养护便出售,加之过程管理不善时有导致砌块上墙时并未达到龄期,其收缩和强度发展欠稳定;②由于其吸水性较强,粉刷后易吸收砂浆中的水分,导致砌块砌筑后墙面出现收缩不均现象;③抹灰施工前墙体浇水湿润控制不到位,导致抹灰层与墙体粘接不牢。

2.施行填充墙砌体免抹灰技术的必要性

通过使用铝合金模板施工的剪力墙柱为清水混凝土不抹灰,而填充砌体墙仍需抹灰,其抹灰的厚度、质量以及在接缝位置处的抗裂较难控制,同时部分项目交房标准为毛坯,剪力墙柱颜色与抹灰后的砌体墙颜色不统一,给建设单位的交房带来部分困难。

因此我项目提出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做到填充砌体墙直接施工装饰腻子,免去抹灰层。此项技术共包括两项关键控制点:一是保证填充砌体墙的施工质量,可直接施工腻子而不需抹灰;二是填充砌体墙与剪力墙和构造柱、过梁等接缝位置的抗裂控制。本文将重点结合项目实践详细介绍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技术的应用。

3.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施工技术

3.1 施工工艺流程

图3-1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施工方法

3.2.1 定位放线

填充砌体墙不抹灰,需要控制砌筑的填充墙的平面位置与主体结构施工时的剪力墙、梁等协调一致,测量放线时需根据结构尺寸进行墙体局部调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考虑既有剪力墙柱与梁的平面位置,二是考虑房间的净空和方正,可对墙体位置进行微调整,调整范围在5~10mm,即在腻子施工厚度加上允许偏差范围内进行调整。

3.2.2 墙体砌筑

(1)为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需提前根据每一面墙的砌筑高度和长度对墙体的砌块进行排砖布置,包括底部打底免烧砖的砌筑高度以及顶部滚砖位置高度的控制,排砖布置完后便可开始墙拉筋植筋位置的放线测量工作,砌体施工前需完成构造柱的植筋以及钢筋制安和绑扎,同时需规划好门窗过梁的位置;

(2)墙体排砖布置时,首先考虑顶部滚砖位置的高度,然后再考虑底部打底免烧砖的高度,保证打底砖为整数块砖的高度模数后可适当调整顶部滚砖的高度,每面墙的排砖布置不仅考虑高度方向的排布还需考虑每层砖的横向控制,上下层搭砌长度不得小于砌块材料尺寸1/3,同时尺寸小于150㎜的砌块不得上墙;

(3)砌体墙砌筑后墙体养护14天方可开始顶部滚砖的施工。

3.2.3 构造柱、门过梁施工

砌体施工完成后二至三天左右进行构造柱施工,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构造柱模板浇筑口留设一侧的模板顶部设置浇筑漏斗,以保证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顶部浇筑口位置的混凝土严实,同时需完成相应位置门过梁的模板支设以及混凝土的浇筑。

3.2.4 基层处理及墙体预埋预留

(1)构造柱模板拆除后,需对墙体两侧的平整度进行实测实量,对于明显凹进部分采用水泥基弹性腻子填补,填补厚度不得超过4mm,明显凸出墙体的部分,加气混凝土砌块则采用角磨机打磨,构造柱及门过梁则采用人工打凿;

(2)水电管线的预埋位置必须待墙体构造柱浇筑完成后且砌筑不少于7天后方可,必须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开槽,严禁人工开槽,所有开槽位置预埋相应管线后,针对深度超过2cm的位置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平整,小于2cm的位置采用1∶2水泥砂浆填实,填塞严实干透后,在开槽位置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每边宽处50cm;

(3) 砌体墙与既有剪力墙柱及构造柱门过梁交接位置同样需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须保证玻纤网格布粘贴平整牢固。

3.2.5 墙面基层弹性水泥基腻子找平

针对粘贴耐碱玻纤网格布的位置,以及表面不够平整的位置采用弹性水泥基腻子进行刮涂,同时对墙体进行找平,找平厚度控制在3~5mm内,腻子施工前,墙体基层需提前一至两天喷水湿润,阴、阳角位置采用弹性水泥基腻子粘贴阴、阳角条,便于控制阴、阳角的方正及顺直。打底完成后全面检查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是否方正,顺直。

3.2.6 第一遍粗腻子打底

墙体基层找平后便开始第一道底腻子的刮涂,第一道采用粗腻子粉进行打底,厚度需控制在3mm以内,剪力墙与砌体墙同时进行腻子打底,以保证整体的平整度以及颜色均匀。

3.2.7 第二遍细腻子精平

第二道腻子则采用细腻子粉对施工过底腻子的墙体进行整体刮涂,墙体整面刮白处理,刮涂完后采用砂布对刮白墙面进行打磨,打磨时采用灯光照射的办法进行控制,高出墙面部分必须打磨到位,以保证墙面平整度,平整度的控制必须在此道施工工序过程中处理完成,不得遗留至后道工序。

4.施工质量控制

4.1. 墙体砌筑质量的控制:

(1)砌体施工后的垂直度、平整度是实现免抹灰的关键第二步,应加强砌筑过程中垂直、平整度的控制,做到随砌、随查、随调整。

(2)砌体灰缝的饱满度、拉墙筋的设置、每天砌筑高度、滚砖的施工,都是保证今后成品质量的关键。每次连续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4m,应待前次砌筑的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滚砖必须待墙体施工14天后方可开始施工。

4.2 腻子施工的控制:

(1)墙面整体成型后开始进行表面杂物和污物清理,特别是清除墙体表面的松散物,以及粘附的砂浆或者混凝土,提前一至两天浇水润湿墙面,将剩余的粉状物冲掉,但需注意只要稍为淋湿即可,否则加气混凝土砌块吸水过多容易使腻子与墙体粘接不牢。

(2)对基层施工质量的缺陷进行修补、找平时,需采用粗腻子粉进行打底,厚度控制在3mm以下。用不小于2m的铝合金刮尺进行整个墙面进行刮平处理,从而保证墙体找平后的平整度。

(3)找平后门窗洞口及墙面转角处,阴阳角的控制,以保证墙面的平整以及洞口的方正。其阴阳角的安装应在墙面大体找平后进行,此时能很好的控制安装的质量,确保其平直。

(4)墙面不同材料交接处、管线开槽等位置需严格控制耐碱纤维网格的粘贴位置及粘贴质量,防止开裂。必须保证足够的宽度以及粘接强度。

5.总结

本文所提出的的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技术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内墙,不包括外墙及用水房间迎水面。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复核放线测量技术保障墙体平面位置,通过强化墙体砌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使得墙体施工质量较优,从而使得仅进行腻子施工便可以使墙体达到装饰性抹灰的要求,免去了砌体墙粉刷层,从根上避免抹灰层空鼓、开裂这一常见质量问题。

我项目已成功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建设方、监理方的肯定、同时给项目以及公司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在今后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发动项目管理人员集思广益,改进和创新施工工艺,以提高项目管理功效。

论文作者:徐云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填充砌体墙免抹灰技术论文_徐云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