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型建筑再利用的新型模式论文_刘鹏程 侯艺桐

城市小型建筑再利用的新型模式论文_刘鹏程 侯艺桐

(沈阳城市学院,110112)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一些传统“小型建筑”的公共服务设施正在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其在外观和功能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比如公共电话亭、报刊亭、服务商亭等。这些传统的小型建筑因为长久未用未修,已经开始成为城市的形象的街头异物,损害城市的整体形象,对城市的各方面建设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对此类小型建筑的再利用成功案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色,探讨城市小型建筑再利用的新模式。

关键词:城市小型建筑;再利用;新型模式

城市的小型建筑是公共设施,是一定的历史时期下人们创造的物质的人文环境,但是在城市化的发展冲击下,小型建筑已经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阻碍或不协调的问题,让城市的形象和环境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管理或者再利用,创新其存在的新型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小型建筑新型模式再利用的理念

(一)环保理念

低碳经济是在面临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现实背景下提出的,无论是公众还是国家都及其关注“低碳”和“绿色”,环保理念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城市的建筑物上,小型建筑作为城市的公共设施,是人们经常遇见的,处在城市的显眼位置。因此,对小型建筑的再利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这个理念,降低设施能耗、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保护环境。尽量的减少对环境的占用和污染,节能、节水、结电,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具有文化、地域特色

目前小型建筑的继续存在,已经对城市的形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在保留小型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达到营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作用,让改造后的新型模式具有文化性和地域性,承担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和一个城市的性格、历史文化特色、周围的建筑特色结合起来,不仅仅只有实用性的特征,而且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

二、小型建筑再利用的新型模式

(一)外观方面,营造城市形象

巴黎的报刊亭是巴黎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其城市特有的文化标志,是奥斯曼男爵改造巴黎的优秀成果之一,他的外观设计对报刊亭给予了美学风格和文化意识,其外观特征是:八角形凉亭样式,中间有一个圆顶、圆头上有上耸的箭头,不仅仅在人的让人的心理感到舒服,给人以美观的体会,而且也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修品质,想象每天早上在这里买上自己喜欢的报纸报刊,公交车上安静的阅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体现,这不仅仅对社区的物理建筑的美观程度产生了影响,也对一个地方人的文化心理的内在特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对小型建筑的再利用中,重点要对其外观进行特色化、艺术化的设计,在设计上兼顾这个地方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最好发展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小型建筑,成为一个城市的印记。

(二)功能方面,创新服务内容

电话亭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报刊亭也不只是用来卖报纸的,在再利用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为报刊亭、电话亭上、服务商亭等都处在街道两旁比较显眼的地方,可以在其服务内容上创新新型服务形式,比如:在电话亭里保持其电话功能的同时,可将其改造成小型图书馆、艺术画廊,可以在电话亭的外面增加本地区文化宣传的功能,或者将公交车站坐标、城市地区等放在上面,更加的服务和便利人们的生活,兼顾环保理念,充分利用其资源,实现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效果多种化,为人们等车等人闲暇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方便人们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修养。

(三)材料方面,环保持久再利用

在装饰装修的材料方面一定要格外重视,比如拿电话亭来说,可以采用木塑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塑料和木材的双重特性,不仅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可以再进行加工利用,符合循环经济。在顶部的设计里,可以采用玻璃钢,在室外环境里有很好的防老化效果,在室内又有很好的采光效果。如果再创新利用的话,可以考虑在电话亭上面安装太阳能。

(四)色彩心理,与设计初衷相结合

色彩在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开始作为情感的代表,小型建筑是公共设施,可以赋予其特色的具有地域性的情感色彩,用来反映地域心理特色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心理。比如中国红,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还有积极、热情、开放、红火、警示的心理暗示,在展示中国特色的同时,传播了积极地文化、情感的心理。不仅仅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色彩的文化寓意,也和现代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方式。

城市小型建筑的再利用新型模式主要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文化建设、另一个是物质建设,两者都承担着城市在新发展下的新需求,让人们渐渐淡忘了的小型建筑重新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并且发挥着比以前更大的利用价值,成为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城市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一部分,我相信只要加以利用,赋予这些小型建筑以新型的发展模式,小型建筑必然成为一个城市文化与形象的重要载体,在未来将会发挥着越来音乐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佩佩,王艳敏,张若兰.基于功能需求的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J]设计,2018(03):47-48.

[2]高学锋,王艳敏,张琳. 基于环保理念的城市公共电话亭创新设计[J]. 设计,2018(07):102-103.

[3]周林桐,范以锦.城市之大,可有报刊亭立锥之地[J].中国报业,2015(05):20-22.

[4]冯高华. 基于工业设计语法的新一代信息化报刊亭设计[J].装饰,2009(12):87-89.

[5]杨士博.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论文作者:刘鹏程 侯艺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城市小型建筑再利用的新型模式论文_刘鹏程 侯艺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