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论文_张靖琳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论文_张靖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隐喻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在传统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始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隐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 “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关键词:英汉颜色词、隐喻、红、red

1 引言

语言为人类提供了认识和解读世界的应对机制,其中隐喻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认知工具。隐喻的核心机制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结构映射。颜色域也是人类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认知域之一。本文从认知角度,以“红色”和“red”为例,简析“红色”和 “red”的语义。

2 颜色词之认知分析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也是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这两种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它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

就颜色词而言,其基本意义是通常是人们对颜色的认知,是原型意义。当我们用颜色的原型范畴去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颜色词的原型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大多是相同的,是有共性的。以原型意义为核心,词义经隐喻或转域呈辐射状向外扩展,形成不同的意义。这些扩展出去的词义受不同语言、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世界观等的影响,促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语言中展现出差异性。

3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

3.1 “红色”与“red”的认知语义的共性。

本文从以下二个方面简要讲述“红色”与“red”的共性。

(1)根据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说文解字》,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许

慎 2005:256)。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red”玩儿“the color of fresh blood or a similar color”。因此,红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指某种具体物体的颜色,用认知语言学的术语讲,这是“红”与“red”的原型意义,属于颜色域。此时,“红色”与“red”的语义是基本对应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红十字会译为“Red Cross”。

(2)象征喜庆:“红色”与“red”投射到社会风俗领域,象征喜庆,欢乐的活动。

结婚时,新娘子要穿红衣裙,新郎胸前要戴红花,门上床头要贴“红双喜”。 “red”也指喜庆,往往用来表示庆祝活动,如“red-letter day”喜庆日子;而且西方日历上的圣诞节或其他节日也都是用红色标明的,所以“red”可象征喜庆。

3.2 汉语中“红色”认知语义的个性。

红色是汉族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通常与积极的意义相联系。

(1)象征生命和健康。中国人认为红色是生命之色。一个人的脸色“红”历来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红”投射至身体领域,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如红光满面。

(2)象征兴旺,发达和成功。与“黑”相反,“红”在汉语中,是有朝气、象征吉利的颜色,投射至生意、事业领域,可表示事业的兴旺、发达等含义。例如:生意好称为“生意红火”:分到利润叫“分红”;给人发的奖金叫“红包”等等。

(3)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红”让人看起来心潮澎湃,往往含有“好的,美好的;”的语义。中国国旗和中国共产党党旗都是红色,象征着“革命和无产阶级事业”,具有“忠贞和进步”的褒义联想;

3.3 英语中“red”隐喻认知的个性

西方人有着和中国人不同的“红色观”,其文化意义是贬义多于褒义,这与他们政治背景有关。英语中红色有血腥的含义是西方人从斗牛士的文化中联想到红色后所赋予的意义,往往含有危险、警告、愤怒、困境等之意。所以“red”一词常让西方人联想消极事物。

(1)西方文化中的“red”主要指鲜血(blood)颜色,而blood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奔腾在人体内的“生命之液”。一旦鲜血流淌下来,生命之花也随之凋谢。所以 red使西方人联想到“暴力”和“危险”,产生了一种颜色禁忌。

(2)“red”在英语中还象征着放荡、淫秽、低级等。如“red light district”意为“红灯区”。

(3)“red”投射到经济领域,象征着亏损、负债等。如“be in the red”表示“负有债务”;“red figure”意为“赤字”。

4 结语

综上所述,“红”与“red”都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含有鲜明的民族性。两者的隐喻认知有共性,但存在更多的是个性。在描述人的情绪及行为等诸多方面时颜色词存在很多隐喻,它所表达的意义在特定的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不能以一种语言中对于某一颜色的理解去诠释另一种语言。对外来语的演变、吸收本身就是一个对不同文化隐喻的认知过程。因此,对颜色词含义的历史演变、使用功能、隐喻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文化的交流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AS Hornby. (1997).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4thed)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陈婷婷.(2010).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颜色词“红”的隐喻对比研究.(安徽大学 硕士论文).安徽大学.

柯庆梅.(2012). 认知语言学下颜色隐喻. 海外英语,(11) :242-244.

束定芳.(2001).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许慎.(2005). 说文解字(现代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靖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从认知角度浅析英汉颜色词的隐喻对比研究-以论文_张靖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