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意义论文_陈倩

江苏省常州妇幼保健院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趋势对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所采取的不同血糖监测方法分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组(观察组42例)和常规血糖监测组(对照组36例)。结果:观察组餐后1h、1.5h、2h血糖含量分别为(14.9±6.2)mmoL/L、(15.1±5.7)mmoL/L、(14.3.1±4.5)mmoL/L,对照组餐后1h、1.5h、2h血糖含量分别为(13.8±6.5)mmoL/L、(13.9±6.2)mmoL/L、(12.1±4.3)mmoL/L,两组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事件3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低血糖事件10例,发生率为1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全面有效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趋势,为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满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监测的要求,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指导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8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051-01

妇女妊娠期最常见并发症中的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特殊类型。妊娠期诱发糖尿病对患者及其胎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是控制患者饮食,但是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需充分把握患者血糖变化趋势,加强对患者血糖的动态监测,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趋势对指导治疗的意义[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接受临床病理诊断确诊,观察组孕期24-28周,年龄26-34岁,平均年龄27±3岁,体重62.3-68.4kg,平均体重为65.6±5.5kg,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30例,患者空腹血糖值为(7.5±3.5)mmoL/L,餐后1h血糖值为(14.9±6.2)mmoL/L;对照组孕期24-28周,年龄28-32岁,平均年龄28±3岁,体重64.5-66.8kg,初产妇45例,经产妇33例,患者空腹血糖值为(7.4±4.1)mmoL/L,餐后1h血糖值为(13.8±6.5)mmoL/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孕周、空腹血糖及餐后1h血糖指标及育产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1.2.1常规血糖监测

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评估,包括患者上次进食时间、皮肤深度、静脉输液情况,护理人员查对试纸,检查采血针,对患者采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后挤压采血部位进行采血,记录结果。

1.2.2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一般将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探针头放置于2-27℃的环境中进行保存,有效期限为6个月[2],首先对探针头中的原有历史数据进行清理,将探针头置于室温环境下35min,史数据进行清理完成后,使用80%酒精对探针头进行消毒处理,选择于患者双侧上臂三角肌下缘处植入探针头,调整探针头所需电流,一般将电流控制在15-200纳安为宜,采用3M透明敷料固定探针头,血糖监测期间医生每间隔5.5h对患者手指血糖进行一次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与此同时记录主治医师对患者采取的降糖药物治疗、运动、饮食及其他大事件活动的详细情况,记录患者每餐饮食量、每次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饮食结构、是否冒冷汗、饥饿、心慌等。监测72h后下载数据,数据处理由MiniMed Solutions CGMS Sensor软件系统完成,最后将数据下载并保存至计算机中,根据数据绘出血糖曲线变化趋势图。

1.3观察指标

依据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进行监测,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不仅观察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而且要对监测中低血糖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餐前血糖为(7.5±3.5)mmoL/L,餐后1h血糖值为(14.9±6.2)mmoL/L,餐后1.5h血糖值为(15.1±5.7)mmoL/L,餐后2h血糖值为(14.3.1±4.5)mmoL/L;对照组餐前血糖值为(7.4±4.1)mmoL/L,餐后1h血糖值为(13.8±6.5)mmoL/L,餐后1.5h血糖值为(13.9±6.2)mmoL/L,餐后2h血糖值为(12.1±4.3)mmoL/L,观察组餐前与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餐前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观察组42例患者连续动态血糖监测72h共检测血糖21467次,其中低血糖事件3例,发生率为3.8%,患者发作时出现头晕、冒冷汗、心慌、自觉饥饿等临床表现,确定为症状性低血糖,上述症状出现时与相对应时间段内血糖动态监测值相符。高血糖控制的一般情况:控制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6例患者72h内血糖常规监测5次,低血糖事件10例,发生率为12.8%,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临床有效统计资料表明,由于妊娠期孕妇体内能分泌出大量的致血糖升高的激素,加之孕妇此时无法相应代偿性增加分泌胰岛素,因而对妊娠后期胰岛素出现不足的状况无法应对,继而诱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性糖尿病,对妊娠期孕妇及胎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妊娠期孕妇采取连续性动态血糖监测,指导临床医师及时对症治疗有效降低母婴危险性[3]。妊娠期糖尿病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该病发生的时间特殊另一方面体现在该病对于孕妇及其胎儿有其相互交错的复杂影响。由于妊娠期胎儿需要依靠母体的葡萄糖获得能量,若孕妇持续高血糖将加大胎儿畸形、巨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的风险,增加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因此在孕妇妊娠期将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内对确保孕妇及胎儿安全[4]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孕妇代谢改变的复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血糖变化的复杂程度,采用指尖血糖仪检测血糖不能及时发现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状态,鉴于此种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临床治疗中使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动态监测[5]血糖,该方法能及时有效的反映孕妇动态血糖变化[6]趋势,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详细、完整的有效数据而且自动记录血糖变化时间及变化程度,使临床医师全面了解孕者血糖变化情况[7],对医师制定相应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文观察组低血糖事件3例,发生率为3.8%,对照组低血糖事件10例,发生率为12.8%,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能显著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及时发现低血糖孕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后及时缓解低血糖对孕者及其胎儿的不利影响,其次动态血糖监测对临床中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具有科学的指导[8]意义,临床治疗中医师通过参照动态血糖监测值,合理选择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有效地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陈晓萍.动态血糖监测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105-106.

[2]郭莲,刘维娟,李彦,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9):1153-1156.

[3]黄慧玲,郭杏容,郭涧华,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09-211.

[4]韩一栩.两种血糖监测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14):2122-2124.

[5]郑东波,陈绵虹.妊娠期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14-16.

[6]张凡,李文坚,何军.动态血糖监测评估孕中晚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J].《临床医学》,2012,32(10):8-10.

[7]高丹,苏建彬,王雪琴.妊娠糖尿病血糖波动因素及血糖控制治疗相关研究[J].交通医学,2015,29(1):28-36.

[8]温如臻,孙晓燕,李向阳,等.基于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饮食、运动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A):74-75.

论文作者:陈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动态血糖监测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意义论文_陈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