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舞蹈剧“青年祭祀”的编导艺术_艺术论文

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舞蹈剧“青年祭祀”的编导艺术_艺术论文

独辟蹊径 锐意创新——舞剧《青春祭》的编导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辟蹊径论文,舞剧论文,编导论文,青春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庆期间的首都舞台异彩纷呈,一台风格独特的舞剧格外引人瞩目,这就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大型中国舞剧《青春祭》。舞剧取材于革命烈士殷夫的短暂而光辉的人生历程。在总体构思上以殷夫的译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为戏剧主线,成功地融合了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相当完美地塑造了殷夫与真姑娘的动人形象。格调高雅,意境深邃,既有厚重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又能散发出清新的现代气息,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舞剧风格。

舒巧是一位极具艺术个性的舞剧编导,在上海歌剧舞剧院和香港舞蹈团任职期间,以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创新的胆识,创作了大量舞剧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舞剧风格。中国是一个舞剧多产的国家,很多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舞剧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真正能体现编导个人风格的舞剧却不多见,而编导个人风格的形成,往往成为舞剧艺术成熟的标志。综观世界舞剧艺术的发展,辉煌的业绩总是与编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俄国的格里格洛维奇、美国的巴兰钦、英国的安东尼·士德、法国的贝查特、荷兰的基里安等等,无不强烈地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每个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点、艺术观念的不同,总会在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来,但是要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那是需要不懈追求和长期实践的。舒巧的锐意探索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赞赏。

舞剧的选材往往还不能马上体现出编导的个人风格,关键在于编导在拿到这一题材时能否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诠释。一位戏剧家在评论舞剧《玉卿嫂》时曾写道:舒巧能“比较好地实现具象与抽象,散文与诗的结合。往往把从生活中提炼的活生生的造型形式与高度概括、抽象的造型形式加以糅合与组接”。舞剧艺术中的虚实关系的确是舞剧编导的功力所在。舒巧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诗意,而在舞蹈表现上又能突破写实的局限,着意塑造形象的意蕴和魅力,所以她编的舞蹈诗味很浓,很像国画中所营造的“似与非似”的境界,既是虚拟的,又是可感知的,能达到雅俗共赏。

中国的民族舞剧如果从《宝莲灯》、《小刀会》算起,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实践表明,它并没有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也没有任何理由固定在一个模式上。有趣的是舒巧本人是《小刀会》的编导之一和主要演员,是受过古典戏曲舞蹈严格训练的,可恰恰是她首先对“中国民族舞剧必须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主张提出了质疑,并且在长达十年的舞剧实践中去实现自己的主张。舒巧的编导风格主要体现在肢体语言的开拓和创新上,创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生命所在。人们总希望在舞台上发现新奇的、不平凡的东西,于是标新立异、不拘一格会常常受到人们的赞许,尽管它不是完美无缺的、无可挑剔的。

舒巧的舞蹈风格贴近时代,贴近人物,朴实无华,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真切动人。《青春祭》中两段双人舞的编排新颖脱俗,情感细致入微,把殷夫的质朴和真姑娘的纯真表现得感人至深。第三幕的“布尔什维克舞”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按照一般的戏剧规律,烈士就义似乎应该是全剧的高潮,但是舒巧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了人物崇高精神境界和情感升华的渲染上,充分地发挥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功能。这段舞蹈在动作和调度上很有新意,包括五位烈士在内的三组群舞,相得益彰,既有群体形象,又有人物特写,通过有序的变化,把人物的激愤、抗争精神展示得极其充分,有相当的艺术震撼力。

舒巧很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这不但能增强生活气息,往往能收到画龙点睛般的艺术效果。真姑娘手中的书本、殷夫的自行车、枫叶、吊灯,以及真姑娘依偎在殷夫肩头的造型,都是很有表现力的。《青春祭》在主题立意和艺术形式的开掘方面都有拓展和创新,在驾驭结构、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上,无不体现出舒巧的创作风格和个性特色。如她自己所说的是怀着对殷夫崇仰的感情投入创作的,是有感而发的,她动情了,我们也随之动情了。

中国歌剧舞剧院在经历了改革之后,首先着眼于剧目建设,从选材、创作到演出体现了剧院的整体实力,终于不负众望,推出了新作,可喜可贺。一部舞剧当然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青春祭》首演后,我们高兴地看到舒巧和剧院有关领导正虚心地多方求教,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可贵的。在不久的将来,《青春祭》定会以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标签:;  ;  ;  ;  ;  ;  

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舞蹈剧“青年祭祀”的编导艺术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