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                                                                        18.500                                    3.976                                                    P值                                                                        0.001                                    0.046                        3 讨论黄体功能不足可见孕酮分泌不足,黄体期缩短,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导致月经失调。以中医角度观之,该症属月经先期、不孕、崩漏等范畴[4]。肾脏藏精,主阴阳平衡,为生殖之本,天葵之源,气血之根。故该病病机为肾脏亏损。肝苍血,与牵引、少腹密切相关,肝经藏血、调节血量,对经期、经量及周期具重要影响。故肝肾亏虚有失运作引起月经失调,阴阳失衡。滋肾调冲汤内含白芍药、山茱萸、香附、熟地黄、女贞子、山药、当归、淫羊藿、菟丝子、墨旱莲等中草药。白芍药可补血养血、平抑肝阳;山茱萸可平补阴阳、滋补肝肾;香附可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熟地黄主治肝肾阴虚,滋阴生津;女贞子可治阴虚内热,强健腰膝;山药可治脾虚肺虚,敛汗止泻;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淫羊藿可治肾阳虚衰,滋阴去燥;菟丝子可补肝益肾。壮阳健骨;墨旱莲可治肝肾阴虚,凉血止痛。诸药合用药效协同,达滋阴壮阳,益补肝肾功效。水煎煮法熬制药物可调和诸药,温润药性,减少相互作用,发挥药物最佳药性。且中医疗法尊重五行调和、虚实转化,强调药性远期效果,故用药后复发率低而受孕率高。以现代药理观滋肾调冲汤如下:白芍药含白芍总苷,可止痛抗炎、提升免疫力、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肝糖原,改善肝细胞变形及坏死。山茱萸可降血糖,升血压,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子宫-附件区血供,改善经期血量不足劣势。香附含香附烯I、香附酮等,具轻度雌激素样活性,可增加雌激素源,减弱子宫收缩力及肌张力,促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补充机体雌激素及孕激素。熟地黄可增加红细胞内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红细胞数量,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免疫功能。女贞子含熊果酸、女贞苷、黄酮类成分,可补充机体性激素,促黄体生成,减轻黄体功能不足对月经失调的影响。山药中含山药酶及黄体酮可增加雌激素,补充黄体酮,改善黄体分泌不足及月经失调现象;且山药中酮成分可维持红细胞正常运转,防止贫血。当归中含维生素、有机酸及回复有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循环、兴奋及抑制子宫肌收缩,增厚子宫壁,改善子宫供血,恢复月经周期。淫羊藿、菟丝子、墨旱莲可增加腺垂体嗜碱性细胞灶性增加,促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增加黄体合成分泌,调节卵巢功能。故现代药理见滋肾调冲汤可促黄体生成,提升卵巢及免疫功能,增加子宫微循环,改善贫血、痛经临床表现,药效理想。常规西药治疗组以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片用药。戊酸雌二醇为雌激素类药物,可短期内增加患者体内雌激素及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片为孕激素类药物,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内分泌,增加雌激素受体及类固醇代谢活性,刺激黄体分泌。但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片均不影响内源性激素生成,且药物存在副作用,一旦间断用药或停药后病情反复,受孕率低。故本次组间对比见滋肾调冲汤阴阳调和,滋补肝肾功效,药效价值、症状改善、预后效果均较常规西医组稍具优势,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滋肾调冲汤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性月经失调药用理想,可减少复发,增加受孕。参考文献[1] 汪伶. 保胎汤配合低剂量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 20(12):64-66.[2] 颜美心. 自拟芪术二仙汤改善沙利度胺治疗白塞氏病过程中引起妇女月经减少或闭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23):218-220.[3] 黄维瑜. 西药常规治疗与联合固冲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26):108-109.[4] 王宪, 刘桂荣. 滋肾止带汤联合保妇康栓对肝肾阴虚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及pH值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9(1):98-98.作者简介:杨玉梅,女,民族:汉族, 籍贯:甘肃金昌,职称:中医妇科主治医师, 学历:大专, 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妇科。
论文作者:杨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月经论文; 黄体论文; 症候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功能论文; 雌激素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4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