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计算练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殷爱华

巧设计算练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殷爱华

广东省广州从化希贤小学 501900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指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课改的一个亮点。本文从练习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练习 计算思维 创新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数学学科而言,目前定位在了大家熟知的课程标准中的10个核心词,即(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在数学学科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巧设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巧设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活动是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活动。面对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启发学生计算方法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突破原来的知识圈,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方法。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12+12+12+9+12+12=?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这个问题学生就呈现出了不同的认识水平,从学生思维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间的差异:有个别学生一时没有想到怎样用乘法来计算,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你出错题了,这道题不可能用乘法计算”,也有的学生说“乘法应该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显然,有这种想法的同学的思维不能突破局限和原有的知识圈。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学生得出以下四种解决问题的算法。(1)12×3+9+12×2;(2)12×5+9;(3)12×4+9+12;(4)12×6-3。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择优选择,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最后一种方法是最简便、最有创造性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此可见,正是练习设计的开放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此给时间、给空间、给平台,让学生经历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并阐述想法,实现了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二、巧设课前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习近平同志指出:“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练习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教师要把提升的机会让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条件,给学生多一片发展的空间。有时候,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都有自己的道理,老师不妨放慢教学的脚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给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自然也就随之得以提升。

三、巧设对比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经历试误到顿悟是形成数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感悟、判断、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培养数感,并解决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在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比比谁的数大?小猫:+20;小狗:+30。师:苹果把数遮住了,小猫和小狗谁大?有学生说:“小狗大。因为小狗是加上30,30比20大。”有学生说:“我不同意。有可能是一样大。因为大苹果可以是30和20。”最后有学生说:“大苹果代表的数如果是一样的,就是小狗大;如果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是一样大,也有可能是不确定。”最后老师非常赞赏这个同学的分析。老师告诉学生大苹果遮住的数是一样大的,学生们马上回答是小狗大。老师接着话锋一转:“小猫:-20;小狗:-30。而且大苹果遮住的数是一样的,这次谁大?”这下可热闹了,有学生说小狗大,因为像上面那道题那样,30比20大;有学生说小猫大,因为小狗减多了。于是,我给每个小组提供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让他们想办法证明。最后有小组说:“大家看,这个圆代表大苹果,小猫吃了20,剩下是不是多呢?小狗吃了30,剩下是不是少呢?”大家纷纷同意。我再出示第3题:小猫:+20=40;小狗:+30=40。这次谁大呢?有同学说小猫大,有同学说小狗大。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经过多次的争辩讨论,答案终于水落石出了:当结果一样的时候,加上的数多,原来的数就少。让学生通过相互倾听、交流,多次对运算结果感悟、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组互动游戏,学生非常喜欢,因为它既有挑战性又有开放性。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思辨,引导学生的思考不断深入,从顺向与逆向的角度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大小。学生先想,再直观验证,反思调整,不断缩小差距,这个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解读、表征、思辨、阐明的过程也是在逐步内化着这些重要的数学学科素养。由此,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有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由此体会数学学习的智慧之美。

论文作者:殷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巧设计算练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论文_殷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