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概念方法的逻辑训练与案例分析_科学论文

明确概念方法的逻辑训练与实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例论文,逻辑论文,概念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3)12-0102-04

明确概念对于正确的思维和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有定义、划分、欧拉图解、概括、限制和语境分析等。在实际思维活动中,这些方法常常是配合使用的。特别是定义和划分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同时使用。为了便于学习和训练,提高人们在实际思维中明确概念的能力,下面,我们用实例分别介绍训练使用这些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做简要的分析。

一、真实定义训练的实例与分析

(一)怎样给概念下真实定义

第一步,找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第二步,找出被定义概念与同被定义概念属于同一层次的其它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第三步,用定义联项把被定义概念和定义概念联结起来。

例如,给“动物学”下定义,首先,找出“动物学”的邻近的属概念——“科学”,确定“动物学”是“科学”里面的一门科学,把“动物学”放到“科学”这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之中。然后,将“动物学”同其它各门科学进行比较,找出它与其它各门科学之间的差别,即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分布和怎样控制动物。最后,用定义联项,把“动物学”这个被定义概念和它的种差以及它的邻近的属概念联结起来。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关于“动物学”的定义:“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分类、分布和怎样控制动物的科学”。

给概念下属加种差定义,关键在于准确地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语境的需要决定,做到语句准确、简明、通顺就可以了。

(二)怎样理解别人作出的定义

别人给概念下定义有两种情形:说和写。人们在表达定义时,无论是说还是写,一般不会明显地出现“这个概念的定义如下”等类似的语言提示。有时在给一个概念下了定义之后,还附带说明这个概念的其它方面的情况。我们如何辨别哪些语句是某个概念的定义,哪些不是呢?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这些方面的能力:第一,熟悉定义的多种语言表达形式。第二,掌握一个完整定义的一般标志:以书面语作出的定义,一般情况下,一个定义结束时有句号标志;以口头语作出的定义,结束时,一般有较长的语音停顿。后一种情形不易掌握。如果是听长篇讲话,最好事先了解讲话者所要讲的主题,以便对有关的背景知识有所准备,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说话的人再说一遍。此外,就是抓住关键词语,记录整理成文字以后再加以辨别,理解了被定义概念的种差和属概念就可以了,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理解种差。

看下面一段文字,请找出其中表达定义的语句。

“所谓领导,就是领导者带领、引导下属实现一定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乃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职能。领导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诞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领导活动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这段文字共四句话:第一句是表达定义的语句,因为它有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即“所谓Ds就是Dp”,而且既有“领导”这一概念的种差,又有其邻近的属概念“行为过程”,还有完整定义的一般标志——句号。第二句,虽然有类似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是表达的种差和邻近的属概念均不准确,不能看作是“领导”的定义。这段文字的后三句都只是对“领导”这一概念的有关情况(领导的职能、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说明。这些说明,对全面理解“领导”这一概念是有益的,但它们都不能作为“领导”这一概念的定义。如果把这四句话都看作是“领导”的定义,那就错了。领导的职能、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不是“领导”的种差,这三句话中也没有“领导”这一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

一个完整的定义结束时有句号标志,但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当定义和划分这两种主要的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同时使用时,定义结束时一般就不用句号,而常用逗号。这是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便于后面作为划分的语句承前省略主语(即被定义概念用作划分的母项——被划分的概念)。例如,“国家机关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队等。”又如,“战争是暴力所表现的最尖锐的形式,一种是国内战争,一种是国外战争。”这两段话都是各自的第一个逗号之前的语句是定义,后面的语句是划分。遇到这种情况,初学者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这两段话分别都是表达定义的语句。较为严格的真实定义的文字表达情况大致就是这些。

(三)怎样判定定义的正误

判定某一定义是否正确,除了结合与此定义有关的具体知识用定义的四条规则分别进行对照检查外,还可以用“所有Ds都是Dp,并且所有Dp都是Ds”的标准去检验,又可以用欧拉图解的方法去检验,即Ds与Dp必须具有全同关系。例如,判断“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是否正确,用上述方法去检验,我们便可得知,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一个正确的定义,用上述任何一种检验方法去检验都是与检验的标准相符合的。当我们用这些方法去检验时,只要发现某个定义与某一种检验方法的标准不相符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定义一定是错误的。

二、划分训练的实例与分析

划分实质上是按照一定的根据,把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小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又便于让人们明确这一概念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具体对象究竟有哪些,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一类事物,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反映这一类事物的概念。这样,就必然地要求每一次划分必须穷尽被划分的概念(即母项)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具体对象,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把本来不属于这一类事物的对象也包括进来。这就是划分的第一条规则,即“划分后所得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同时,也必然地要求每一次划分出来那些小类(即子项)之间不得有相容关系存在,还要求按照被划分的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本身固有的属种关系逐层进行划分,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达不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让人便于正确理解,不引起混乱的目的。这就是划分的第二和第三条规则,即“每一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根据进行”和“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

深刻理解划分的目的和要求是正确进行划分的必要条件。下面我们做划分的练习。请判断下列各概念划分的正误,并对错误的划分加以改正。

A.学生

a.学生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

b.学生包括男学生和女学生。

以上对“学生”进行的两种划分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都符合划分的规则。

B.日蚀

日蚀分为日全蚀和日偏蚀。

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划分的第一条规则,它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日蚀除日全蚀和日偏蚀之外,还有日环蚀。日蚀的正确划分是:日蚀分为日全蚀、日偏蚀和日环蚀。

C.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和介词。

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划分的第一条规则,它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实词不包括介词。要使“实词”的划分正确,在上述划分的基础上删去“介词”这一子项就可以了。

D.战争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大规模战争和小规模战争。

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划分的第二条规则,同时用了“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规模”这样两个根据进行划分,造成了子项相容,犯了“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要使“战争”的划分正确,根据需要,选定一个划分根据进行划分就可以了。例如,以战争的性质为根据,把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E.刑罚

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这个划分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划分的第三条规则,即造成了子项相容(主刑分别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是属种关系),又漏掉了“从刑”这一大子项,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刑罚的正确划分是:刑罚分为主刑和从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从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F.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

这不是划分,而是分解。它只是指出了戏剧这种综合艺术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与戏剧之间不是种属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戏剧的正确划分是:戏剧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按作品类型又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三、欧拉图解及概括和限制训练的实例与分析

1.指出下列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之。

(1)A.政治经济学 B.化学

“政治经济学”和“化学”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全异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2)A.国家 B.亚洲国家 C.学校

国家与亚洲国家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属种关系,学校与前两个概念之间分别是全异关系。用欧拉图表示如下:

分析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时,如果被分析的概念只有两个,那么比较容易。如果有三个或更多的概念,那么就困难一些。我们要特别留心一点,步骤是:把这些概念搀列编号后,先分析前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把第三个概念分别与前面两个概念进行分析之后,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第四个及其以后的概念以此类推,直到把这一组概念都分析完为止。这里要特别提请初学者注意的是:在分析第三个以后的概念与前面的概念的关系时,一定要把后面的概念与前面所有的概念逐个都分析完了之后,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能有遗漏。

2.选出具有下列欧拉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填入相应字母后的括号内。

做这种类型的训练要注意的地方与上一题基本类似,故不多加分析。表面上看不同的是,上一种类型的答案是唯一的,而这一种类型的答案却不是唯一的,每个人可以作出自己的答案,但是,选出的各个概念之间必须具有图形所示的关系,这一点却是相同的。因此,判定答案对错的标准还是唯一的。

3.下列概念的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

A.自然科学→科学

B.公安局→公安厅→公安部

C.汽车轮胎→汽车

D.我国的江河湖泽盛产鱼、虾、盐、碱等水产。

E.植物的生长都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氮、磷、钾等肥料。

A把“自然科学”概括为“科学”是正确的概括。因为它符合概括的逻辑要求,“自然科学”与“科学”之间是种属关系。B把“公安局”概括为“公安厅”,然后把“公安厅”又概括为“公安部”,这两次概括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概括的逻辑要求,犯了“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公安局”与“公安厅”之间,“公安厅”与“公安部”之间,都不是种属关系,而是下级与上级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C把“汽车轮胎”概括为“汽车”是错误的,犯了“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汽车轮胎”与“汽车”不是种属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和E这样的语句中也用了概括,但都是错误的,都犯了“概括不当”的逻辑错误。“鱼”、“虾”属于“水产”,“鱼”和“虾”都是“水产”的种概念,但“盐”和“碱”都不是“水产”的种概念,应把“盐”和“碱”删去才对。“氮、磷、钾”三者是“肥料”的种概念,但“水分”却不是,应在“水分”后面加上一个“和”字,这样,“肥料”只作为对“氮、磷、钾等”的概括,才是正确的。

在日常思维中怎样判断概括的正误呢?我们可以用“S是P”这一判定形式来检验(S代表被概括的概念,P代表概括后所得到的概念),凡是符合这一判定形式的,那么就说明主项是谓项的种概念,谓项是主项的属概念,因而是正确的概括。例如,我们可以说“自然科学是科学”,这就说明把“自然科学”概括为“科学”是正确的。我们不可以说“公安局是公安厅,公安厅是公安部”,也不可以说“汽车轮胎是汽车”。这就说明这两个概括都是错误的。

4.下列概念的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A.学生→中学生

B.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C.天安门→雄伟的天安门

A把“学生”限制为“中学生”是正确的,符合限制的逻辑要求,“学生”与“中学生”是属种关系。B是错误的,犯了“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C作为逻辑限制是错误的,也犯了“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天安门”是单独概念,对单独概念不能进行限制。判断限制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看被限制的概念与限制后所得到的概念是否构成了属种关系。凡构成了属种关系的就是正确的限制。反之,就是错误的。初学者很容易把在概念前面增加了一些限制词以后形成的概念都看作是正确的限制,而把没有增加限制词,但却另换了一个词,从而使原有的属概念过渡到了种概念的正确限制——例如,把“主刑”限制为“拘役”——看作是不正确的限制。这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四、语境分析训练的实例与分析

1.指出下列语句中第二次出现的“花白胡子”这一概念反映的对象是谁?

“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第二次出现的“花白胡子”这一概念反映的对象是指上文提到的那个长花白胡子的人。如果不与上文联系起来分析,仅就“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这一句来看,我们就无法确定“花白胡子”究竟指的是谁。这种情形的训练与分析,识者可能觉得不屑一顾,但这却是从语境分析中明确概念的一个简单而又典型的实例。学识渊博的人也总是从学习简单的知识开始的。初学者千万不能忽视这些看来简单的知识,一定要注意养成从语境分析中明确概念的习惯,以便逐步提高明确概念的能力。

2.分析下列对话,说明为什么甲能准确地理解乙的意思?

甲:今天下午你干什么去了?

乙:看巴赛罗纳。

甲:中国队在这几天的比赛中已获得了几枚金牌?

乙:六枚。

“巴赛罗纳”是西班牙的一个海滨城市的名称,甲之所以能理解这个概念的别的涵义,就是因为甲把握了乙表达这个概念的社会环境,即广义的语境。这就是:对话时,正在巴赛罗纳举行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并且我国有代表队参加。试想,如果离开了这个语境,甲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巴赛罗纳”这个概念在此处的涵义吗?

3.通过语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准确理解别人正确表达中的概念,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指出并改正别人的错误表达中所使用的概念。修改有歧义的句子和成分残缺、指代不明之类的病句就要结合语境分析,指出错误的推理也要借助语境分析。例如: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熟悉逻辑知识的同志,一看便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直言三段论推理。可初学者就未必能一眼识破,或者即使觉得不对,也一时难以说清其中的道理。如果我们借助语境分析又结合有关的逻辑知识,就可以看出它的错误之所在了。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这个推理从字面上看,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但仔细分析却不然。中项“群众”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从整个语句(逻辑上称判断或命题)来看,是就群众的整体而言的(逻辑上看,是作集合概念使用的)。小前提“我是群众”,从语境上分析,是一种习惯说法,其涵义是“我是群众中的一员”或“我是一名群众”。显然,“群众中的一员”和“一名群众”这两个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与大前提中从整体意义上说的“群众”这一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上看,小前提中的“群众”这一概念是作普遍概念使用的)。所以,这个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是一个错误的直言三段论推理。

五、综合运用明确概念方法训练的实例与分析

初学逻辑的同志,对用逻辑教材中标准的语言形式表述的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比较容易辨别,而对日常思维活动中用非标准的语言形式表述的综合使用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就不那么容易辨别了。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提高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正确运用逻辑方法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析它主要说明了哪个概念?是用什么逻辑方法说明的?

谈试(注:《人民日报》1980年2月28日。)

在四化建设中,多少有识之士,干字当头,试制新产品,试用新工艺,试行新办法,率先试验,有的为了探索新的技术领域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为社会主义建设而试,为人民利益而试的精神,很值得称颂和赞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试”,有另一种试瘾十足的人。他们不试新技术,也不试新工艺,专门“试”新产品。什么试吃、试喝、试抽、试听、试看,试用、试穿、试戴,真是不一而足。

“试”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曰“要来试”,每当一种新产品问世,上级部门借口技术鉴定,扩大影响,帮助宣传打开销路,调上一批来“试”;二曰“送上试”,有些生产单位为了讨好上级部门或领导,以“送审”为名,主动送上去“试”;三曰“互相试”,因为是“关系户”,所以有了新产品,你“试”我的,我“试”你的;四曰“内部试”,什么“内部试销”、“照顾职工”等等。

……

这种种“试”,说穿了是借“试”以营私,通过“试”侵吞国家财产,谋取个人私利,少数人在“试”的过程中,打着为群众谋利益的招牌,以“试”来互通有无,拉关系,其实不过是互行方便而已。

现将上面的短文简要分析如下:

这篇短文主要说明了“试”这个概念,明确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试”的内涵和外延。在明确这两种“试”的过程中,分别都综合运用了划分和定义这两种明确概念的主要逻辑方法,而这些逻辑方法的确认,又是通过明确概念的辅助方法——语境分析,才辨别出来的。短文中综合运用逻辑方法来明确概念的具体情形请见下列简要图示:

标签:;  ;  ;  ;  ;  

清晰概念方法的逻辑训练与案例分析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