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_朱彦,胡婷婷

(仁济医院老年科 上海 200127)

【摘要】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接收的160例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0%(2/80),低于对照组的12.50%(10/8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各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预见性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15-02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有创通气是临床上保证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潜在并发症风险,也是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不仅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患者的治周期,患者死亡率也将明显提升[2];研究将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针对这一问题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接收的160例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经实验室检查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及机械通气的条件;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疾病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将对象分为观察组(n=80)男47例、女33例,年龄64~75岁,平均年龄(68.1±3.6)岁;对照组(n=80)男50例、女30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68.3±4.1)岁。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统计学提示两组对象的性别和年龄指标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1)呼吸机治疗护理,将患者体位调整至半卧位或坐卧位,要求其肩、颈、头部处于同一平面,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按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引流[3];对于出现咳嗽无力的患者,可改变其体位进行吸痰处理,若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可遵照医嘱使用雾化吸入或祛痰剂;(2)病情监测,呼吸机治疗期间,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气指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并密切观察呼吸机的运转情况;若在此期间患者出现呼吸苦难或意识障碍等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4];(3)预防并发症,以患者的口型和脸型选择相应的面罩,为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可在其面部受压位置放置泡沫敷料,同时可有效预防面部溃疡;在洗漱、咳痰、饮水时可取下面罩,使用温水或温盐水洗脸,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5];叮嘱患者尽量闭眼,并酌情使用氯霉素眼药水;(4)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其鼓励和支持,通过成功案例的讲解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SaO2)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软件对结果作统计学比较,(x-±s)作计量资料,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采用卡方(χ2)检验;生命体征及住院时间均采用t检验。P<0.05提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统计显示:观察组(n=8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50%(2/80),低于对照组的12.50%(10/8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2,P=0.0072)。

2.2 两组生命体征及住院时间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维持患者通气和换气功能是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机械通气指的是不经人工气道的通气,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肌疲劳的问题,并达到改善缺氧问题的目的[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因而在临床治疗中,如何控制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保证治疗效果及患者安全的关键。

预防性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手段,旨在通过对患者治疗期间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干预,进而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及效果;在研究中重点通过体位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及心理干预几项联合,达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目的[7];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也改变了传统护理体系下,依靠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感觉为主的护理习惯,提升了临床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8]。

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仅为2.50%(2/80),低于对照组的12.50%(10/80),两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命体征及住院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方法经临床研究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艳芳.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河南医学研究, 2017,26(02):336-337.

[2]陈仁辉,陶福正,陈英姿,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042-6044.

[3] 姚颖.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 2018,26(02):164+176.

[4]周娟.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4):248+252.

[5]孙红,黄灶妹.集束化综合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9):87-88.

[6] 谢丽娟.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34):232-233.

[7]刘莉,吴月丽,王秋芳,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1):95-96.

[8]李红颖.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所致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35,37.

论文作者:朱彦,胡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分析论文_朱彦,胡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