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罗 媛

摘 要: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关键期的青少年深受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给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学载体走向多元化,教学模式趋于双向化,教学内容趋向趣味化。同时,新媒体也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增加了辨别有效信息的难度,冲击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当前我们急需提升青少年自身的思想素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媒介素养,净化新媒体环境,营造良好育人风气,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地实现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机遇与挑战

一、背景介绍

互联网与手持电子设备的普及,带来了在线阅读产业与电子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文字的载体,而且引发了阅读内容的深刻变革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惊人变化,人们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获得信息的门槛不断降低甚至消失。可以说,新媒体以其强大的即时性、交互性、兼容性、信息海量化全面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 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10-39 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达17.5%,位居第三 。由此可见,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关键期的青少年,已经成为新媒体信息传播与接收的主力军之一,他们的学习、生活、交流与文化无不深受新媒体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把握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赋予的机遇,迎接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挑战,更好地为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1.实现源头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围绕采油队源头数据采集,建立单油井、单水井的运行参数、投入耗材、产出油量计量的数据自动采集网络,为生产管理提供全面、可靠、准确的没有人工干预的一性资料。针对联合站仪器仪表应用广泛的实际,强化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数据采集。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实现大罐计量、原油盘库、管道防泄露在线检测的数据采集、数据远传。

二、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宝贵的后备人才资源,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党和政府历来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就尤为重视。2017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即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三、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短视频以及各类APP 产品不断涌现,知识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知识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滞后性,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为我们在学校内外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教学载体走向多元化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往往是单向传输,而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固化性,在这样 “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候只是知识的接收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课堂。而这种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无疑也使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得晦涩难懂,学生无法从情感上与之共鸣,很难进一步将之外化到自己的行动中,达到知行合一,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必定是不佳的。

而集合了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手段的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在新媒体手段的辅助下,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载体得到进一步拓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手段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融入新媒体技术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呈现给学生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和重复的讲解,而是形象、直观的多重感官刺激。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在重要的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结合相关的爱国主义主题影像与活动资料,充分使用多种教学载体,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在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为一体的课堂中,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被调动了起来,不知不觉成为课堂主动的探究者,课程目标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以实现。

2.教学模式趋于双向化

一方面,新媒体传播手段的便捷性和信息内容的海量化,使得教师可以快速获得最新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新媒体呈现出集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生动课堂;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搭建的交流平台,比如社群、QQ、微博、微信等虚拟网络平台,传播有利于教学的科学信息,并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状态,并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展开。

3.教学内容趋向趣味化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中,老师呈现与传授的大多是文字,间或有些图片,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则为课堂提供了更加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资源。新媒体不仅可以传授传统课堂中的文本、图像,还能传播音视频信息,内容得到了较大地拓展,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与投入。比如讲伟人事迹,除了老师用语言娓娓道来,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电影资料再现伟人风采,同时播放flash 动画小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伟人的形象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来了,在听与看的双重学习中,学生更能感受到伟人的感染力,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挑战

(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quityTMBEH C18(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5 mmol/L甲酸铵溶液(含0.1%甲酸)、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0→1.0 min,20%B;1.0→1.3 min,20%B→80%B;1.3→2.0 min,80%B→60%B;2.0→4.0 min,60%B→80%B;4.0→7.0 min,80%B→20%B;7.0→8.0 min,20%B);柱温为30 ℃;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为5 μL。

1.增加了辨别有效信息的难度

在开放的知识获取与分享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信息与知识被发布、传播,人们面对的信息数量快速增长。这些信息中,不可避免地混杂了大量劣质的来源不清的内容,虚假、无用,甚至有危害的信息与知识严重扰乱了人们获取知识的视线,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由于知识、经验与思维能力的局限,他们有时候并不能明辨信息的对错。因此,在各种信息充斥其间的新媒体环境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假设WTP此时为最大值,即v=M=1000。考虑同时具有认知程度、环保认同、价格等三个差异因素的需求预测情况,根据式4计算列出相应结果,其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结果经过四舍五入取整处理)。

2.冲击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价值理念、社会思潮、文化意识以及生活方式都毫无遮拦地得以呈现,其中不乏腐朽消极的观念和思想,容易造成社会负面情绪的累积。在学校课堂之外,青少年更多地是被曝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造成他们价值观混乱、信仰迷失,有可能在无形中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地引导与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

创新活动的分工、评价、奖励要公平、公正,才能保证创新活动有序、高效和充满活力的展开,创新活动成果才能不断涌现。这里从事业、文化和经济基础三个角度谈谈创新生态。

五、我们的对策

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把握这一新机遇的同时,积极有效地应对它带来的新挑战,是我们当前亟需面对的。

1.提升青少年自身的思想素养

面对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的海量信息,必须要引导青少年对有害信息进行屏蔽和拒绝,最根本的做法在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

新媒介素养,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我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Networking literacy),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介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青少年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尤其重要。因此,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得他们能够甄别、理解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学校可以不定期开设新媒体相关专题讲座,比如如何辨别网上的海量信息?对于网站中弹跳出来的广告应该怎么处理?网络诈骗的形式有哪些以及如何应对?……从理论层面上提升青少年对新媒体的认识。另外,可以组织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比如参观新媒体公司,参加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活动等,了解新媒体的运作环境与模式;最后,必须着重向青少年强调上网规则,并要求其严格遵守。

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诸葛亮“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敬业奉献;傅以渐“让邻三尺”的友善乐群……无不蕴含着值得青少年汲取的宝贵财富,这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要传授给他们的精神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中,可以增强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帮助他们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觉抵制新媒体环境中的庸俗、腐朽文化残渣对思想的侵蚀,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2)提升青少年新媒介素养,加强青少年识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这种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精神,代表着独特的中华民族灵魂。因此,抵制新媒体环境中的不良信息侵袭,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在青少年群体中更积极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

2.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媒介素养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因为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难以避免的新挑战。

新媒体更迭不断,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渗入,多元价值观日益冲突,导致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复杂,远远超出了他们自身能承受和处理的限度,因此为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新媒体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新媒体手段在传统教学中的运用

新媒体技术中的网络技术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课堂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社会信息,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趣味性、综合性和互动性。

思想品德教育中引入新媒体,赋予学生极大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表内心想法的平台,为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有些课堂实现了翻转,对调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与课后完成作业的顺序,由教师事先录制短小的知识要点视频,上传至网上,学生课前观看视频,一方面可留言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另一方面,更便于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老师来说,课前了解了学生的想法与需求,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则更加有的放矢地展开。这一做法,打破了“单向”填鸭式的灌输模式,实现了平等的双向交流,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需求,提升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净化新媒体环境,营造良好育人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可见,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示范者、起步人生的引导者。在喧闹的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只有秉持陶行知先生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制定必要的班级规章制度的同时,率先垂范,以自身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信仰,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共同抵制不良信息与腐朽思想的侵蚀。

若顶点在线段BC上时,则顶点坐标为(1,4),如图4,将顶点(1,4)代入抛物线,得4=a-2a-3a,解得a=-1.

学校里有一个小女孩性格腼腆、不善言辞,但是特别喜欢扇子。为了给大家讲好扇子,她认真备课、反复琢磨,还专门跑到扇子店向老师傅请教学习。试讲之后,她认真听取其他“小主讲”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自我评价时,她说:“我做‘小老师’的法宝是,我用我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同学,让大家愿意跟我互动,同时让微笑成为我内心强大的支撑。每次备课、试讲看似很麻烦,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从浅显的喜欢到认识上的提升,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也许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既要利用新媒体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又要用马克思主义净化新媒体环境,引导青少年提升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去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良莠不齐的网络内容。

(2)加强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当前,国内资源化处理危废物料,大多采用鼓风炉冶炼,这种方式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环保不容易达标等问题。而无害化处置危废物料通常采用焚烧炉+二燃室工艺。针对鼓风炉工艺和焚烧炉+二燃室工艺处理危废的不足,中国瑞林以侧吹炉炼铜、炼铅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开发了侧吹炉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协同处置技术,在资源化的同时又能无害化处理危废物料,这一技术将加快推进国内危废处理和资源化回收的绿色、环保进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青少年必不可少的社交平台,使用率相对较高,这为学校利用公众平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基础。学校公众平台要充分发挥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利用其普及面广、形式新颖灵活的优势,通过展示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有效引起学生的关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对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及时跟进,进行正确的引导,抢占思想舆论主导权,帮助学生在杂乱的舆论氛围中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

(3)从制度和技术上进行监管和把控

在新一轮农地改革政策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是重头戏,将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目前,清产核资工作已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将于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并形成报告上报党中央、国务院。

新媒体环境的监管是一个多角色参与的治理过程。首先由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建立、健全新媒体运行的专项政策法规,加强网络信息传播监管,引导用户自觉遵守,抵制恶俗、虚假、暴力信息,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其次,从技术上把控,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筛选删除机制;再者,成年人应做好青少年接收信息的把关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升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能力,注意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最后,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监督网络环境的责任。网络信息量巨大而又复杂,单靠控制运营商这个“源头”远远不够,信息的各个流向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监督,以推动文明网络环境的构建。

(本栏责任编辑 元琴)

标签:;  ;  ;  ;  ;  

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