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市政公用工程的支持与保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市政公用工程对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市政公用工程的工程质量而言,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与把控,对于确保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巨大。这就要求建设企业能够从城市经济建设大局出发,在公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加强对于质量的把控,并针对项目质量上所存在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城市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保证。本文首先就影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问题进行分析,接着从改善的角度,结合笔者的经验谈几点对策。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问题;措施
1市政公用工程的重要性
在进行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排水管道工程,在结束排水管道施工之后并将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排水管道中的水倒流、排水不畅、断裂泄漏以及覆盖在排水管道上的路面出现变形和凹陷的不良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进行排水管道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控制好施工质量,所以,在进行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时,关键在于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施工质量。
市政公用工程主要包括一个城市的桥梁、道路、给排水、绿化、环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与城市运转密切相关的基础公用设施。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是人们对政府工作最直观、最重要的感知途径,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
1.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决定了城市人民生活环境的安全程度和舒适度,从而促进或阻碍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
1.2提高政府公信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市政公用工程是政府工作的“脸面”,最直观的反映了政府的施政力度和态度。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也因此成为市民评价政府工作的最好依据。然而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公用工程事故严重的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度严重下降,直接影响到政府行政工作的开展,成为阻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不良因素。
可以说,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良好管理是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城市的门脸,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外来投资的去向,是改善投资结构,调整内部产业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的重要影响因素。
2市政公用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1)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市政建设工程质量并非仅仅取决于施工环节,而是一个由诸多因素和环节综台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如果把相关诸因素作为变量,那么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则是一组变量的函数,而并非仅仅是某个变量的函数。因此,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没有企业自控、社会监理和专业监督等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不行的。然而,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招标的不公正,有的建设单位明招暗定,串通陪标泄露标底,营私舞弊。使公开招投标失去了本来意义;有的单位和个人想方设法在企业资质问题上玩花样,搞阴阳合同、挂靠承包、倒手转包、肢解分包,严重影响着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质量。
(2)监控能力较弱
监理、质监部门由于人员、技术力量不足,实际工作中难以实现全面的监控。在监控重点上,还基本停留在纯粹的施工环节。对于建材及掏件生产厂家的监控则相对薄弱。在监测方法上,基本上是实行定期抽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没有形成经常性的现场跟踪监控机制;同时,这种抽检也仅仅局限于常规检测,而对于其他项目则少有问津。在检测方式上,基本是以委托测试为主,由施工企业自带样品送检,其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难以保障。在监督力度上,由于检测力量不足,还不能确保每个企业都能自觉送检,漏检现象难以避免。
(3)施工队伍技术力量簿弱
目前,不少建筑公司根本无正规、稳定的技术力最,在仓业年检时弄虚作假,使建筑队伍技术力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技术力最薄弱还表现在建筑中违章指挥、无证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等方面。
(4)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建设质量监控方面已经出台过一些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但还没有形成健全的质量监控法规体系。由于我们在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对施工质量还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的管理与激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自控能力的低下和对施工质量的敷衍。
3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有科学性,要实现标准化,要有秩序化。首先应根据市政公用工程的特点确立相应的质量环,市政公用工程无论其复杂程度、结构形式怎样变化,其建设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基本是一致的; 然后对质量体系结构进行完善,使之有效运行,根据对工程质量环的研究结果,再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结构进行研究和确定,确定质量体系的具体要素及对每项要素进行控制的要求和措施; 形成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的相应措施和环节都应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接着就是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得到认真的执行和落实;最后,根据实际的运行效果,还应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完善。
3.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一般是由政府投资,出于经济和实用的需要,往往开工急、工期紧,容易造成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工程进度,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特别注意与相关单位做好各项协调工作,切实解决好此难题,此外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因此,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例如,供电部门、供水单位等,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降低市政施工对居民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避免外部因素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3.3在项目建设中的各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结语:综上所述,市政公用工程是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对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于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给与高度重视,特别是针对于给排水管道项目,要对工程质量给与严格把控,从根本上确保工程质量,以令其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鹏.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17,33(13):211-212.
[2] 郭智多(主编).市政工程现场监理工程师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5-6.
[3] 闫涛,王硕. 有关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J]. 企业导报. 2018(10) ,213--214
论文作者:张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9
标签: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城市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工序论文; 政府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