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周翔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周翔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5114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的里程数越来越长,大跨度桥梁也得到迅速发展,因而上部结构对基础的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深基础的一种,钻孔灌注桩基础因其适应能力强、成本较低以及机械化程度高,在我国公路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但作为一项隐蔽性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难以监察,故要求对其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对整个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公路桥梁 钻孔灌注桩 施工技术 研究

0 前言:

保证桥梁基砖钻孔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关键是施工,桩施工过程常易出现事故,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本文结合某公路桥梁灌注桩施工总结,提出施工工艺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意见、相互学习。

1、工程前期施工技术

在工程开工动土之前,必需根据勘探资料做好现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研,以利于做好施工图的审查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工作;还要组织安排好施工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指标及措施,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应制定相关的预警处理方案,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问题;同时,要根据现场环境,检查“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的准备情况,掌握现场周边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等分布情况;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便利情况和工程量计划,配置相应型号和数量的施工机械设备,并保证机械设备具有相关的鉴定合格证明;要从源头上把关,控制好施工材料的选购和进场。

2.导管进水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1 主要原因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然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的悬空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浪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人。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2.2预防和处理方法

(1)对上述(1)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泥石泵吸出,或者用空气吸泥机、水力吸泥机以及抓斗清出,不得巳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下放骨架、导管并投人足够储量的首批混凝土,重新灌注。

(2)对上述(2)、(3)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灌注混凝土。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混凝土从导管底口翻人,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深度,一般宜大于200 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将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灌入前将导管进行小幅度抖动或挂振捣器振动片刻,使原混凝土损失的流动性得以弥补。以后灌注的混凝土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为保证桩头质量,桩头超灌高度应大于新管插入原混凝土面的厚度。

(3)若混凝土面在水面以下不很深,①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用凝土特制的防水塞,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②若如混凝土面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混凝土时,可在原护筒内面加设直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方法压入原混凝土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混凝土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注普通混凝土至设计桩顶。

2 . 3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汽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仪探头或测深锤探测。如原系停挂在混凝土表面上测深锤被埋不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采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或在潮汐河流中涨潮时,孔内水位差减小,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人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混凝土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粘土掺砂砾回填,待回填土沉实时机成熟后,重新钻孔成桩。

3.灌注桩补强方法

灌注桩的各种质量事故,其后果均会导致桩身强度的降低,需要作补强处理。事前,应会同主管部门、设计单位、工程监理以及施工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一般采用压入水泥浆补强的方法,其施工要点如下。

(1)对需补强的桩,除用地质钻机钻一个取芯孔外(用无破损深测法探测的桩要钻两个),

应再钻一个孔。一个用做进浆孔,另一个用做出浆孔。孔深要求达到补强位置以下1 m,柱桩则应达到基岩。

(2)用高压水泵向一个孔内压人清水,压力不宜小于0.5~0.7MPa,将夹泥和松散的混凝土碎渣从另一个孔冲洗出来,直到排出清水为止。

(3)用压浆泵压浆,第一次压入水灰比为0.8 的纯水泥稀浆(宜用42.5级水泥),进浆管应插入钻孔1.0m以上,用麻絮填塞进浆管周围,防止水泥浆从出浆口冒出。待孔内原有清水从出浆口压出来以后,再用水灰比0.5的浓水泥压入。

(4)为使浆液得到充分扩散,应压一阵停一阵,当浓浆从出浆口冒出后,停止压浆,用碎石将出浆口封填,并用麻袋堵实。

(5)最后用水灰比为0.4的水泥浆压人,并增大灌浆压力至0.7~0.8MPa关闭进浆闸,稳压闷浆卸20~25min,压浆工作即可结束。

压浆工作结束后,水泥浆硬化以后,应再作一次钻芯,检查补强效果:如断桩夹泥情况巳排除,认为合格后,可交付使用;否则,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其它补救措施。

4.预防断桩事故的措施

断桩事故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大的事故,造成断桩事故有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人为因素中一是责任心与管理体制问题;二是技术水平问题。因此,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防止断桩事故的发生。

(1)灌注混凝土时,专人负责,一桩到底;

(2)制作储料斗时,宁大勿小,对于第一次灌注,如用吊车上料,可多备一大斗棍凝土,在灌注开始后迅速补进储料斗,宁多勿少;

(3)下导管时,对每一节导管进行认真检查,密封性不好不能下入孔内;

(4)隔水球应能顺利通过导管,隔水球上可多垫几层水泥纸袋,以增强隔水效果;

(5)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灌进多少混蟹土,桩内混凝土柱有多高,应心中有数,并要实测检验,以便确定提升导管的拆管时间;

(6)每一次提升导管时,一定要测定孔内导管外侧混凝土柱的高度,导管提升后,导管口埋深至少2 m;

(7)必须配有备用电源和拌和设备;

(8)混凝土配料与取样严格按设计要求办理;

(9)工作中密切配合,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做到准确、快速地灌注每一根桩。

5 结 语

总而言之,公路桥梁的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施工中至关重要。每一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各个细节问题都务须考虑周全,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必须要做到及时、彻底的处理。公路桥梁的工程质量是以基础的工程质量为前提的,因此,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晖,张旭.浅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10,(02):69-70.

[2]王凉洲;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成桩工艺;大陆桥视野;2011,10(04):111 - 111

[3]莫毅舟.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06):221-222.

作者简介:

周翔,1982年9月21日

论文作者:周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4

标签:;  ;  ;  ;  ;  ;  ;  ;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研究论文_周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