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及护理预案研究论文_杨敏祺

摘要:目的:研究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方式和切实有效的护理预案。方法:以某医院接诊的心身障碍病患100名为对象,随机划分成2组,每组50名。干预组和对照组都按照常规护理的流程完成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干预组同时用团体心理干预法。分析2组症状的缓解情况,同时对患者满意度作出调查,然后再针对调查结果作出评价。结果:经过团体心理干预之后,干预组的SCL-90总评分为(161.52±38.64)分,比对照组的(198.42±40.25)分高,P<0.05。干预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这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t1=3.645,t2=3.535,t3=2.962,P<0.05。团体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得分优于对照组,t=5.454,P<0.05;且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4.621,P<0.05。经团体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x2=9.76,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促使患者宣泄出心中的负面情绪,且积极应对方式得到了明显提升,提升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身障碍;团体心理干预;护理预案

一、心身障碍概述

心身障碍指的是和身体或者精神有关,或两者相关的情感或者精神类障碍引发的一系列躯体症状,对于心身障碍病患来说,其通常会不断的向他人陈诉自身的一些躯体症状,并要求临床医生为其开设相应的检查,但其检查结果一般会显示出阴性,而阴性的检查结果则不能消除患者对其自身已经患病的这个事实的怀疑。相关资料中提及,躯体化障碍也就是机体存在的一系列躯体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在2年以上,经大量临床以及辅助检查依旧没有发现相应的躯体器质性病变,此时,患者一般会认为临床检查的结果出现了错误,要求临床医师重新对其进行检查,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躯体化障碍以及躯体形式障碍都能够对人们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典型的行为就是患者认为自己患病,不断寻求诊断和医治,最终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临床上,躯体化疾病十分常见,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溃疡和肿瘤等,这些疾病的出现和患者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且这些疾病都和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负面情绪的产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病程,并能使病情变得迁延不愈,进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肿瘤病患,其生存时间将会明显缩短。有相关资料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占据了42%,焦虑能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最终使得治愈的概率大大降低,总体而言,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患来说,其治愈率和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肿瘤病患时常感觉到绝望亦或者是失望,使得其比较容易出现无力感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其在行为上出现了否认以及逃避的情况,而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患者内心深处对于癌症的恐惧和对癌症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认为癌症是不可治愈的,与此同时,肿瘤医疗高昂的费用也会让患者产生心理负担,从而引起诸多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反应,使得焦虑情绪明显加重,最终严重影响到治疗流程。在冠心病病因以及病程的研究当中,更多的医疗研究人员意识到心理学因素的重要性,愤怒、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因素都会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冠心病的复发率,消极的情绪以及社会抑制型人格都是心血管疾病中的重大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表达情绪的方式上存在异常,神经质以及情绪不稳定都会减少对精神压力的耐受性,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另外,糖尿病病患的汉密尔顿总分明显升高,对糖尿病者而言,其出现抑郁情绪的概率在29%左右的范围之内。负面消极情绪是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的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

病例纳入标准:(1)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者经。(2)经过精神诊断不曾患有精神类疾病。(3)年龄介于22-55岁之间者。(4)入组前半个月内未服用过精神类药物者。(5)患者明白自己所患有的疾病。

2.研究工具。

此研究所用的工具如下:(1)SCL-90,也就是症状自评量表,总共包含90个项目,分为无、轻度、中度、较为严重以及十分严重五个评分等级,精神症状学主要包含生活习惯、情感、人际关系和思维等。若单项因子的得分>2分,即可判定为异常。总评分为90个项目的得分之和,若总评分>160分,提示异常。症状自评量表的可信度非常高。

 (2)TCSQ,也就是特质应对当时问卷,主要包含2个维度,其一为积极应对,其二为消极应对。将调查结果划分成5个等级,评分越高,程度就越高。

 (3)将急诊科与普通病患及其家属作为对象,利用医院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3.团队心理干预方法。

团队心理辅导的实施需要借助于团队情境,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心理帮助亦或者是指导,能够通过团体中人际的交互作用,使个体通过仔细的观察、学习以及认识自我与检验自我、改善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学习新态度和行为的方式。

4.心理测试方法。

团队干预前,完善2组的心理测试工作,并在团队干预后,再次对两组进行心理测试。其测试的方法是:由主试详细告知此次调查的流程、目的及意义等,此次调查不作为临床证据,但会坚持公正、公开以及保密的原则。

3.统计方式

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经t与χ2检验,以此来观察团队干预前后干预组合对照组是否出现积极变化。

三、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SCL-90得分情况和全国常模间的比较。

未进行干预之前,干预组的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t=5.56,P=0.0001。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001,P=0.0262,P=0.0001,P=0.0001。但其它各因素的对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干预前干预组得分和全国常模的比较结果

团队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CL-90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方差齐性检测结果说明这两组是相同性质的。如表2。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干预前的分组之间的比较

四、结论

此研究中,对身心障碍患者进行了团体心理干预研究,在团体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CL-90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干预之前的抑郁、人际关系等分数都要高于全国常模。其中的SCL-90总分查过阳性指标,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人际关系以及抑郁等都具备统计学意义(P=0.0001),由此可见,身心障碍患者群体的重要心理指标要比常模群体高。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在疾病的产生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强烈的心理应激形成了躯体化症状,最终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再进一步则会出现心绞痛症状。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能够及时的消除掉患者的负面情绪,防止疾病再度扩大,早日帮助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团队心理干预能够及时环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本次研究表明在经过团队干预之后干预组的积极应对方式明显提升,和对照组比起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自我调节在提升对应能力方面还是较强的。以此得出结论,患者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疾病极大的有利于患病的康复。

总而言之,医院方面在进行日常护理的过程中进行谈对心理干预以及加强相应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身心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下的整体观护理中,要更加情调心理上的护理,以此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庆.团体心理干预在护理团队管理中应用的意义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02):89-90.

[2]吴桂红,王媛,沈藕英.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及护理预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05):641-644.

[3]张会仙,鱼红,沙乐,曹维娜,郭婷.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膜瘤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04):707-709+713.

[4]米艳芝. 综合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及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杨敏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心身障碍患者的团体心理干预及护理预案研究论文_杨敏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