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已经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材料之一,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要合理选择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不断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严格施工管理,从材料配比到浇筑、养护等阶段都要严格的按技术要求实施,满足混凝土的整体性、耐久性、强度、刚度等多方面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混凝土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施工材料,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高低。因此,对于混凝土技术的运用要科学、严格的要求,加大创新力度,做好整项工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做好对材料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才能够达到从总体上来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一般结构比较厚实,由于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混凝土,所以为有效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及质量,需要对施工进行严格把关,尽量保证一次就可以成功实现浇筑。在设计时注重确保混凝土的强度,适当提高骨料以及掺合料的配比用量,降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防止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混凝土拌制和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水是能够用于饮用的水,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或者是沼泽水等不能用于混凝土拌制和养护。在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上,应根据实际施工进行安排,以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能,必须要根据浆体体积法进行配比设计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水泥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经常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应当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施工之前要明确水泥的性能以及使用方法,结合实际施工的施工方案进行浇筑施工,水泥运输以及存储的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防水和防潮处理,保证水泥的质量。施工中使用的水泥要进行质量检查,只有合格的水泥才能够投入使用。在混凝土应用中要注意对混凝土温度进行控制,应随时观测,发现较大温差时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混凝土的发生开裂现象,混凝土的养护要求比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要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机机械设备可以顺利进行施工,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的被动性,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顺利实施。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要制定符合项目要求的混凝土施工计划,对工程的混凝土施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以及该建筑工程项目对混凝土的要求来制定,还要编写混凝土施工浇筑的设计图纸与方案。要综合考虑实际混凝土浇筑所需、材料配比以及技术的重点难点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设计方案,使混凝土的施工得以顺利、成功的进行。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把控和管理,严格按照制定的混凝土施工计划的步骤来开展工作,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要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对混凝土浇筑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操作技术的学习,促进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的提升。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配置需要完全按照标准比例来配置,将水泥、砂石、外加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来配置,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按照标准来控制。要注重对原材料质量的掌控,确保原材料在质量和规格上符合施工的需要。在混凝土施工中应优先选用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能同时满足混凝土高强度和低轻度的要求,还能保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使混凝土浇筑后收缩和变形均较小,能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施工裂缝进行控制,不断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率的优化,提高混凝土后期的强度以及抗裂能力。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的控制,确保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密实性,增加混凝土的拉伸值。做好混凝土的冬季养护工作,需要使用一定量的防冻剂,进而防止由于温差而产生裂缝。做好控温防裂工作是混凝土后续工序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首先做好控温防裂,应定期的进行温度的测量,依据具体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保温工作。在整个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都要对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测,做好混凝土质量与强度检测工作,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有很多原因,主要原因归纳为温度和湿度产生的变化,其次是因为混凝土的脆性、不均匀性、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造成沉降等。首先做好勘察工作,优化结构设计,在设计之前要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保证数据准确,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要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防止沉降产生裂缝。合理选择级配良好骨料和适当配合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施工要加强钢筋绑扎施工时对负弯矩筋的管理,将支撑马凳的间距加密、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加强模板施工过程的管理,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环节,适当的养护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防止内外温差大引起的裂缝,还能降低混凝土结构自身温度应力,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压盖湿润麻袋或草毡并及时浇水养护,尽量减少浇筑与开始养护的时间间隔。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混凝土表面干裂和塑性裂缝。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必须要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混凝土施工中隐藏的潜在问题进行控制管理。
四、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是否符合标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容易出现钢筋外漏、混凝土裂缝、强度等问题,所以必须加强浇筑技术控制。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质量,应在浇筑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浇筑时间等。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混凝土,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运输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顺序应由低向高分层浇筑,浇筑人员要根据混凝土捣实方法和每层建筑结构中钢筋的数量确定混凝土浇筑厚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预留孔洞、预埋件、支架、钢筋以及模板是否有变化,对于出现的移位、变形等问题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工作,不得漏振,也不要过振,要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在钢筋较密集部位更应注意,以防止浮浆过多,同时防止产生混凝土沉降裂缝。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合理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控制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制定周密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大力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要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在建筑工程中发挥效用,促使我国建筑业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大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180.
[2]张功,李留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华章,2012,(22):43.
[3]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71.
论文作者:秦波1,宋磊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泥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