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典名著,和古今心灵对话论文_潘龙军

阅读古典名著,和古今心灵对话论文_潘龙军

潘龙军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 834009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形象展现,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人类获得诗意、寻找精神家园的高尚行为。中国的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透过苍凉而厚重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古先贤亲切的面容、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当我们和着历史的春夏秋冬,徜徉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才能体验到与古代先贤们进行心灵沟通与对话。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古典名著是世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因此,选编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在第一堂课时在问学生知道哪些古典名著时,学生回答四大名著外,其他就有些茫然无知,读过多少,大部分人也是通过电视剧、电影了解一些故事大概,真正读过是少之又少,加上选修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所以确定讲解以《红楼梦》为主,在陆续讲了几节课,介绍曹雪芹后,发现学生有些茫然,了解之后,原因是他们没有阅读过《红楼梦》,心想让他们下去先阅读,也有些不现实。最后我只能把《红楼梦》的情节大纲打印出来,分给他们阅读,当然也只能是浅尝辄止的阅读,了解情节大概,没有让学生真正去阅读《红楼梦》,是一大遗憾。之后,我通过视频让他们了解专家对《红楼梦》的理解和红学家是怎么样评说《红楼梦》,让他们加深对《红楼梦》的整体感观,几节课下来,发现他们除了对宝黛爱情那段相对有兴趣外,其他的如《红楼梦》中折射出的文化、风俗、人物性格以及时代背景意义,都有些漠然,不甚关心,我反思了半天,有些心痛,也许是他们还不是读《红楼梦》的年龄,也许是我没有深入去了解他们心中所想,所以讲的知识和让他们要感观的知识与其想象的有差距。然后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另外的一个遗憾,当然,一些客观的情况,课程有时断断续续,一个内容不能完整展示完,加上学生有时觉得学业重,学习有些心不在蔫,没有对中国古典名著有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一大遗憾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中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有兴趣,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让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首先选择内容贴近中学生生活的名著,比如《飘》,虽然是外国作品,可书中的故事是学校生活,虽然年代有些久远,可任何年代学生心灵是相同的。我首先阅读了几个精彩的片段,并留下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课下纷纷想方设法得到《飘》,继而潜心阅读。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读书形式,让学生形成读书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组织过“名著读书小组”,让阅读习惯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让学生编写名著读书感受,展示个人的读书成果;播放名著经典电影片段,提高学生的理解内容的能力和赏析作品的能力。形式不一而足,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制定读书计划,让名著阅读有序推进。阅读计划的制定是进一步强化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阅读计划的制定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可一刀切。计划的制定我分为学期阅读计划与周阅读计划,学期阅读计划侧重名著本数的要求及系统性,周计划侧重章节的要求。为了落实计划的执行情况,我经常与学生们交流阅读的体会,交流一般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用看似闲谈的方式与学生对话,不经意间就了解了计划执行情况,不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保护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委婉地提醒学生努力用功。

做好读书笔记,巩固阅读效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勤笔头”,经常撰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知识,贮存阅读材料,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从而推陈出新。中学生应该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读书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或书评。要求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内页有内容概括、我的摘录、心得体会或评析。栏目的填写开始要求必须填好,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部分学生放开,可自由发挥。老师及阅读组长分定时与不定时的形式进行检查,对于优秀的笔记,在语文课上及时表扬,并作为范文推荐,这种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巩固了阅读效果。阅读指导还可以为学生推荐导读方面的指导书籍及评论性文章,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信息时代,更应发挥网络的超强作用,为阅读提供各方面方便。当然,无论教师如何指导,都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一个学期的校本课程上完,有遗憾也有收获,以前对于《红楼梦》也是一知半解,平时授课时候讲授不多,也不深,所以平时很少去真正了解,讲授这门课后,自己的责任必须首先要了解清楚,在讲授过程中,自己也努力恶补自己的不足,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提高,与其说学生在学习,不如说自己在提高,增强自己的文学修为,自己收获得更多。

新课程标准指出,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学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实施建议里明确指出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有鉴于此,我选择的篇目除了包括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穿插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大家,另外的外国名著如《简爱》、《老人与海》等经得起推敲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在中外名著的比较阅读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由于时间和课程的设置,只能浅尝辄止地讲授这些知识,以期望能让学生跨越古今,和伟大的心灵对话,增强自己的涵养和学识。

论文作者:潘龙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阅读古典名著,和古今心灵对话论文_潘龙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