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指导思想的统一_经济论文

论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指导思想的统一_经济论文

论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导思想论文,经济利益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不仅仅是关注这种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会在经济领域产生何种结果,而且十分关注它将会对中国社会的走向产生何种影响。有的人按照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图解中国,认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必然要走向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多元化,预测中国的西化不可避免。

的确,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倾向是被严格控制的,甚至象八级工资制一类的收入差别也被冠之以资本主义法权而被警卫着。那么,今天中国已经广泛地存在着经济利益分化和多元的现象,又会不会产生象一些人所预想的西方社会中的那种情况呢?这是我们理论界应该慎重对待和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今天的经济利益多元化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属性,它与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等等。鉴于我们已经撰文论及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政治、行政等方面的关系,这篇文章仅就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指导思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要弄清楚经济利益多元化与社会的指导思想究竟是什么关系,必须首先弄清楚经济利益与社会指导思想之间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不同的思想存在状况,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存在,尤其是不同的经济存在状况,没有脱离经济利益的思想体系。无论是宗教意识中的苦行僧操守,还是十八世纪空想家们提倡的禁欲主义,以及当今西方逃避现代物质文明的潮流--恰恰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物质利益分配不满的心理状态--都是一定的利益群体的思想折射。

社会由不同的利益群体构成,故而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是不足为怪的,但统治社会的思想体系却只有一种,那就是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并非被一个社会推崇过的,或被某些统治者宣扬过的思想就是社会的指导思想。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是统治阶级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这一个社会构筑政治统治的思想基础,是这一社会解释基本经济关系的理论观点。必须抓住这些基本点,我们才能对五光十色的社会思想流派作出基本的判别。

没有哪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不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不为统治阶级服务。如果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被动摇,那统治阶级的地位也必然要被动摇。正如同文艺复兴孕育的新思想动摇了中世纪的封建意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被动摇和推翻一样。

一个社会指导思想的确立,当然首先需要这一思想代表的统治阶级经济地位的确立。但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社会的指导思想一旦确立起来后,它就不是仅仅机械地反映经济基础的变化状况,而要积极地规范和约束(大多是通过政治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基础的多个方面,尤其是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这种积极的反作用是我们论及今天的利益分化与指导思想关系不可不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利益分化形成不同的社会思想和指导思想。中国的利益分化会不会导致西方的结果,则要看中国的利益分化是否具备西方利益分化的属性。

首先,中国与西方利益分化的基础不同。西方的利益分化以阶级和剥削为基础,这种利益分化基本上把社会区分成两大利益集团,即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以工人阶级为主体)。所以,西方的利益多元是以阶级阵线为鸿沟的,从性质上讲其实只有两元。而社会主义的利益分化是以劳动的差别为基础的,主要由于人们从事劳动的不同,职业的千差万别,贡献的大小高低而分化出了不同的利益群体。

其次,中国与西方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不同。西方社会利益群体由于阶级和剥削的存在,资产阶级与劳动阶级两大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性的,这种对抗的属性伴随资本主义制度始终。因为,只要有资本家的剥削存在,就有劳动人民的利益被侵占和损害,就不存在双方利益的平衡和公正的解决出路。社会主义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消灭剥削,也就铲除了利益对抗的根源,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即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民内部利益群体共同的利益增长。因此,其间的差别和矛盾是可以协调和解决的。

其三,中国与西方利益分化的发展趋势不同。西方社会的财富越来越集中于生产资料的垄断集团手中,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它所带来的危机最终将导致这一社会制度的灭亡。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能有效地避免按资分配造成的贫富悬殊鸿沟。并且,和西方社会流行的“马太效应”不同,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通过政权的力量,调节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既要反对过去的平均主义,也要坚决制止两极分化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利益多元的发展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

不同性质的经济利益分化决定了不同格局的社会思想和不同性质的主导思想。

西方社会的思想多元化是与西方社会特定性质的利益分化而形成的特定利益格局相适应的。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其一,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以一元的实质呈现多元的形式。西方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确没有确立过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但这不等于说他们没有一个基本的思想信仰。如果加以简单地概括的话,那就是以现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观念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尽管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西方的统治阶级会标榜不同的思想观念,但却没有一种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的,决不会让被剥削的劳动阶级的思想体系进入主导的行列。这是与利益分化形成两大基本阵营的利益格局相适应的。

其二,多元的思想观念,反映资产阶级内部多元的利益协调机制。封建社会的思想专制与其政治上的君主专制,经济上的封建主占有制相耦合。经济利益越是集中,思想专制也就越是典型。正因为封建社会中国的经济利益相当集中地聚合在以皇帝为首的极少数封建主手中,所以能形成一统天下横贯千百年的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思想体系。西方资本主义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的,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和倾轧从来没有止息过,不可能形成真正的集中和统一。因而它在政治上就是以多党制、分权制的轮流执政和权力分享来协调和平衡这种内部的利益分化和冲突,而在思想上则以多元的思想观念来为形形色色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辨解这样才适合于各式各样资本集团的不同需要。

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分化与多元以其固有的属性形成其特有的社会思想格局和自己的指导思想。

首先,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多元是建立在全体人民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的基础不仅要求利益表达的多元,而且也要求利益表达的集中和统一。利益分化差、大锅饭,必然形成表达单调、千人一面的思想格局。而利益分化和利益多元的出现必然促进表达意愿的增长,带来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兴旺,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不能认为与西方的思想多元有同样的属性。其实,这种思想的繁荣不是多元所能概括得了的。因为,西方的思想多元,仅仅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多元,而社会主义的思想繁荣则是在人民整体意愿表达的基础上,鼓励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陈述自己的愿望,它的最终指向是集中和统一,而不是分裂和割据。这与传统社会主义的思想表达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所不一样的仅仅是整体对部分的包含更加生动,共性对个性的体现更加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的趋向。只看到社会主义利益分化将促进表达的分化和旺盛,而看不到这种表达的分化和旺盛的整体基础,看不到它的集中和统一的指向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否定了整体和否定了人民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

其次,社会主义的利益多元化是在共同富裕目标统帅下的,共同的目标不仅承认表达的差别,而且强调思想的认同高于思想的差别,差别服从于认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承认利益的多元并没有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恰恰是实现这一本质的必然发展阶段,这是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苦的探索,以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所以,承认利益多元,决不是放弃共同富裕,而只有接受共同富裕的统帅,以共同富裕为最终发展目标才是社会主义的利益调整机制。

经济上确立统帅目标,思想上也必然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论,只有符合这一经济目标属性的认识和理论,才能保证这一经济上目标的实现。于此,我们不禁要问:为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和富裕而奋斗的思想体系除了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其它的什么思想体系呢?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不仅经济利益的变化会影响到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且社会思想也会对经济利益乃至整个经济基础产生重大的反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思想意识才能积极地作用于我国经济利益多元化的态势呢?实践已经反复证明: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真正适应和科学地规范我国的经济利益分化。

其一,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打破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确认利益多元,以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的过程,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才走上了腾飞之路。而打破大锅饭,破除绝对平均主义的落后观念,承认利益的差别和多元是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区别,它使我们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激励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成为我们推动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巨大杠杆。这一基本的历史线索和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它带来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其二,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坚决遏制利益两极分化的悬殊态势,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利益多元不能与西方的思想多元相耦合,因为后者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意识反映,剥削有理,两极分化天经地义的理论自然是“多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以这样的思想意识为统帅,社会主义的利益多元难免就要变成真正的资本主义利益多元了。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要坚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消灭剥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握住这一本质,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多元化就既能够健康地、充分地发展,极大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能够保持自身固有的属性,防止滑入资本主义的邪路。

其三,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将经济利益多元化与中华腾飞之路契合。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利益多元化也具有两面性,不仅有积极的、正面的效应;也会有消极的、负面的效应。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利益分化逐步明朗化的过程,认识到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制定方针政策加以调整,运用法制手段加以规范,采取宣传教育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正面的效应,避免其消极的负面的效应,而我们需要的这一正确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才能消除利益分化的离散倾向,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加强利益整合,保证利益分化沿着促进全体人民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才能避免利益分化过程中的壁垒倾向,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加强利益的横向联系,保证利益的分化有利于人民的团结和政治的安定。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才能制止利益分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发展失衡现象,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利益的协调和平衡,保证利益的分化有助于实施我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均衡、持续、稳步地增长。总之,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有效地消除利益分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不利因素,将其顺利地与中华腾飞之路契合起来。

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理论指导实践前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升华出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又将进一步指引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利益多元化现象,除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还有什么思想理论能够正确引导、趋利避害,造福中华民族呢?

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经济利益呈现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具有新的历史涵意。

首先,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不敢大胆地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害怕重蹈我党历史上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有关。应该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呢?我们认为,不仅应该看到“统一思想”、“高举旗帜”曾经带来过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的思想泛滥,如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也应该看到我党在统一了思想和旗帜后,团结一致获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事实,如“七大”全党统一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之下,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事实说明,问题不在应不应当坚持统一的思想旗帜,而在于如何坚持统一的思想旗帜。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的实践性,而理论的号召力则在于它的人民性。凡是我们把理论原则与产生和推动它的实践割裂开来的时候,把行动结果与人民的判别分离开来的时候,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的思想就开始泛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就是通过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体现出来的实践性,它的基本特色就是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的根本价值判断体现出来的人民性。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态度和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价值判断。这本身就是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左”的思想的有力批判。

其次,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促进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利益多元化要求利益表达的多元和思想文化的繁荣。而后者又是和文化发展的方针紧密相连的。换句话说,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双百方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意义呢?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为贯彻“双百方针”解除了思想禁锢,提供了思想文化发展宽松环境;二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贯彻“双百”方针确立了科学的基本判别依据,有利于理论的探索和意见的争鸣;三是这一理论本身鲜明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要求在思想文化的繁荣兴旺中不断吸收养料,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它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用人类全部的知识和文化武装自己。

标签:;  ;  ;  ;  ;  ;  ;  

论经济利益多元化与指导思想的统一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