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应注意课外与课外的互动_文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应注意课外与课外的互动_文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要注重课内课外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互作用论文,课外论文,作文教学论文,课内论文,注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很重要,但最能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还是写作能力。1986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研究与实践,直接从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入手,由面向所有学生转而面向每个学生,研究其写作能力的培养。实践使我认识到,注重课内课外相互作用,是初中作文教学省时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写文章要“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要圆满完成以上作文教学任务,语文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因为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摄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

1.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人们常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人总是被感兴趣的事物紧紧吸引并给予高度的注意。而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却“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面对这些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他们自我培养写作兴趣。一是沟通写作与生活的渠道,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事情。让他们有事可写、有事想写。二是经常提醒他们留心生活。很多学生有这种感受,有时产生了想写一篇文章的念头儿,兴冲冲地拿起笔来,却终因不知从何写起而搁笔。作为教师就要明确告诉他们:这是没有留心生活的缘故。我们可以从回顾学过的有关课文入手,如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的《背影》是如何抓住人物形象的“背影”这一特征,把亲子之爱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让学生领会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感悟生活与善于表现生活的关系。

2.用好教材“例子”,鼓励研究探讨。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先生的观点是要从语文课本入手,教会学生阅读种种书,写作种种文。近20年来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注重了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形式上的示范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注重向课堂使劲,指导学生精心学习课文,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课文作者表现生活的方法。我的做法是,每篇课文都设计与写作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先学,教师再讲,鼓励学生研究探讨。如学习《同志的信任》一课,我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自学时讨论研究:①这篇课文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②这篇课文涉及的事情实际过程是怎样的?写作顺序与实际过程是否相同?③课文用很大篇幅写方志敏同志,其作用是什么?④课文中哪些是概括叙述,哪些是细节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简要说明顺叙、倒叙和插叙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学生研究这篇课文与《一面》《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异同,让学生在讨论中,甚至在争论中弄清这几篇课文的记叙特点。这种引导学生用研究探讨的态度去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就把学生放到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培养阅读习惯,锻炼修改能力。

初中学生课程多,负担重,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看重考试分数,种种原因制约了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我们知道,言语活动的本质是理解,阅读是理解,表达是以理解为前提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应该是多读书,而仅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读课外读物。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谈到第一次发表小小说的感受时说道:“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 ”强调的就是阅读课外读物的重要性。由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整体阅读等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勤动笔墨、常用工具书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会修改作文实际就是不会写作文。为此,我在给每届新生上第一堂作文课——“写好作文并不难”时,总要把“自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会修改作文。

学生修改作文有自改和互改两种形式。我将自改、互改交替进行。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我都注重循序渐进。起初,要求低一些,并根据当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将修改内容设计细一些,甚至设计好评语的写作模式,引导学生入格。学生具备一定的修改能力后,要求就高一些,修改内容设计就可以粗略一些,评语的写作只提一个字数要求,以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突出训练重点,教点作文技法。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共安排了35次作文训练,每次训练都有简要指导和写作要求,这个写作要求就是我们常说的训练重点。教师应结合该单元阅读课教学,在作文训练前给学生以较具体的写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训练重点,并自觉尝试运用一定的写作技法。

有人说,文无定法。这一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道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学生明白,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写作当然也不例外。如一篇文章,运用第几人称叙述,以什么为线索,采用什么样的结构,详细如何安排,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这些在动笔之前都应该有个全盘考虑。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作文技法。我教给学生作文技法一般是结合阅读课教学进行,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细节描写,我就结合课文的学习,向学生介绍有关细节描写的知识,并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大胆实践。

二、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让学生活用于课外。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这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初中作文教学还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延伸、拓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充分活用于课外。组织文学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就有利于促进课内课外相互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1986年,我在班上成立了“基石”文学社,让学生投身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在生活中运用写作,拓宽了学生学习写作的渠道,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

1.开展课外阅读,扩大知识视野。

由于初中学生都只有十三四岁,阅读鉴赏能力有限,除根据教材要求,在假期适当安排阅读部分古今中外名著外,我筛选了《中国中学生报》《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少年科学》等近20种报刊,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知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让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感到可望可及,不断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我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读书读报,每天阅读量为1000字以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加强了知识营养,又让学生处于积极休息状态。

2.编辑文学社刊,提高鉴赏能力。

文学社办有《基石》油印社刊,一般每学期出3期, 每期刊登学生的10余篇习作。骨干学生轮流担任执行主编,全体学生分期分批担任编委,从组稿、修改到专栏设置、版面设计、打印装订,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只把每期稿件的文字终审关。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全员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除了把课内所学的分析课文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大胆运用于实践外,他们还积极学习课堂以外的新知识、新方法,作文鉴赏能力提高很快。

3.开展社会调查,丰富情感体验。

刘国正先生多次强调,“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我组织学生走向工厂,走向农村,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无处不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有把功课教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家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获取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净化了他们的思想,完善了他们的品格,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一活动的开展,缩小了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距离,为初中作文教学找到了源头活水。

4.自编作品专集,展示自我价值。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创造更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指导学生自编作品专集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指导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自编一个作品专集。其方法是,让学生从一学期的课堂作文和课余练笔文章中选取10余篇自己满意的作文,经过修改,制作目录,撰写序言,配上插图,设计封面,命以名称,装订成册。然后在全班展览交流,评比奖励。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有些家长也积极参与策划,一本本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自编小册子,正是初中学生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示,也构成了语文课外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此之外,以组织文学社团为依托开展的语文活动还有文学欣赏、写作竞赛、自写自讲故事会、读书读报交流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是作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它又大大丰富了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达到了课内课外相互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标签:;  ;  ;  

初中作文教学应注意课外与课外的互动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