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论文_金运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论文_金运华

金运华 湖北省当阳市慈化小学 4441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数学教师比须提高对数学教学的本质认识,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用,创新思考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搭建。

【关键词】数学教学;贴近生活;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74-0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很强的生活性、实用性。在现在的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编排也有意识地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之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要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牢固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又要能充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并应用,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又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把数学有机融入到学生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实用性,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将不可捉摸、抽象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1、贴近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不二之选。

1.1贴近生活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特质要求。小学数学知识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是日常生活知识的提炼,是要返回到生活中去发挥作用,不是高不可攀、不可企及的科学数学、精英数学。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和生活应用的验证,小学数学知识就成了空洞的东西,失去应有的价值。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是生活化的大众数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生活化。在教学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理当还原其本来面目,贴近生活。

1.2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特点。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贴近小学生生活的知识,会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主动学习;反之,对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知识,就不够积极表现的很被动。学生发现和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3贴近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最佳选择。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相当部分有难度的知识不容易想象和理解,显得抽象空洞,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起作用的,而需要寻找与知识点对应的具体生活实例,做形象化讲解,将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交融,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达到知识传授的水到渠成。

2、贴近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把生活实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无论是课程预习、知识传授、巩固练习,还是课后复习、章节测试与评析,都可以把生活实例适时、恰当的予以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逐渐形成牢固的数学生活常识,并克服只重视结果的急功近利的学习思想。下面是梯形面积公式贴近生活的教学过程与应用实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知识新授阶段。推导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材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通过把一个翻转180度,与另一个拼合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从而推导出了梯形面积公式。在这里用翻转的生活情景演示,既有生活性,又有趣味性,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2.2归纳梳理阶段。在归纳梳理梯形面积公式与其他面积公式的关联时,教师应用相应的情景讲述,也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模型的设计中,梯形上底的长度可以改变,当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面积=(底+底)×高÷2=底×高,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当上底等于零时,梯形面积=(0+下底)×高÷2=底×高÷2,就变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里,由于上底的可变性,把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情景演示和推导,生动形象有趣,能够抓住学生的探索好奇心,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并主动寻求贴近生活的模式去探索更广泛的数学知识。

2.3实际应用阶段:在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方面,更加灵活多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要求一串成等差排列的数字之和,就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取,第一个数看做上底,最后一个数看做下底,数字个数看做高。如,1+2+3+4+5……+100=?就可以这样算,(上底+下底)×高÷2=(1+100)×100÷2=5050。生活中有很多堆成梯形的木材或管道,也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得总根数,最上面一层的根数看做上底,最下面一层的根数看做下底,层数看做高,即总根数=(最上层根数+最下层根数)×层数÷2。经过这样的应用,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运用,更加促发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热情。

3、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注意事项。

实践证明,贴近生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涵,能避免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前景看好,有广阔的开拓空间,但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1.需要教材的配套改革和跟进。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要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新知的呈现也要贴近生活,进一步缩小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水平编写成套系列化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学参考给教师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建议,并配套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师采用。

3.2.教学中,要求教师切实落实贴近生活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从备教批辅等各个环节中,分析把握教材和学生,理清知识的数学生活性,寻找到最适宜的生活模型和实例,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探索,把贴近生活做为衡量、评价一堂好课、一位好老师的重要考评指标。

3.3.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指挥棒,更要注重贴近生活。用具有生活性的检测,评估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评价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

3.4.开展小学数学贴近生活的研讨和学习活动。建立小学数学生活化研讨小组,组员集体备课,分享知识点贴近生活的教学心得,组织教师参加贴近生活教学模式的理论研讨和优质课例的观摩,体会贴近生活教学的高效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贴近生活的教学中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推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推广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将教材中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内容相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能力。

论文作者:金运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论文_金运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